馬紅松+郭強
一、實驗設計意圖
1.有關SO2實驗存在的問題
(1)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先在空氣中點燃硫,再將其插入氧氣瓶中,硫燃燒產生的SO2散失到空氣造成污染,不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
(2)教師在演示SO2漂白性實驗時,往往向品紅溶液中直接通入SO2氣體,復色實驗也常常在敞口試管中進行,這些操作都會導致SO2逸出而污染空氣。
(3)用SO2氣體模擬酸雨實驗時,耗時較長且效果不明顯。
(4)在中學階段,很少有教師利用SO2做噴泉實驗,致使學生產生“SO2不能做噴泉實驗”的錯誤認識。
2.優化集成的方法
在密閉容器中,利用一段燭芯實現了硫在氧氣自動燃燒;硫燃燒放熱提高了反應速率,促使品紅紙花、綠葉迅速變色;再利用燃燒產生的SO2探究酸雨的形成和H2SO3的性質;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SO2后,瓶內形成負壓實現了噴泉實驗。這樣就將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SO2性質實驗、酸雨的形成及H2SO3的性質實驗和噴泉實驗成功的優化集成為一個綠色實驗,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益。
二、實驗裝置(如圖1、2所示)
圖1圖2三、實驗操作
(1)在橡皮塞上打一個孔,固定一根石英導管燃燒匙,并在導管另一端上套一段密封的橡皮管。
(2)先收集一錐形瓶(250 mL)氧氣,用毛玻璃片蓋住備用。并在瓶中放入一片品紅浸濕的紙花和一片綠葉(可事先用縫衣針在綠葉上扎些小孔,破壞綠葉表面的蠟質層;或將新鮮綠葉放在陽光下增強光合作用,打開氣孔;都有利于快速反應)。
(3)燃燒匙內放入約0.4 g硫粉,在硫粉上插一小段燭芯。
(4)將燭芯點燃后即可插入瓶中,立即將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圖1所示),硫粉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紅色紙花顏色褪去、綠葉迅速變黃。
(5)在空氣中加熱浸有品紅的濾紙,不褪色;水煮綠葉,仍保持綠色。
(6)紙花褪色后,用酒精燈對錐形瓶中褪色的紙花和綠葉墊石棉網加熱(經多次實驗效果比水浴加熱好),紙花顏色恢復,變黃的葉片顏色不能恢復。
(7)用注射器刺穿橡皮管向瓶內注入少量蒸餾水,振蕩。
(8)用注射器刺穿橡皮塞取少許錐形瓶中的溶液,滴到pH試紙上,測得溶液pH可達2或3;取溶液注入盛有BaCl2溶液的試管中,有少許白色沉淀,再向其中滴加3%的H2O2溶液,振蕩,滴加稀鹽酸,立刻產生大量不溶于稀鹽酸的白色沉淀。(此現象清楚地說明:無論硫粉多少,氧氣都會有剩余,將部分亞硫酸氧化成硫酸,直觀地解釋了自然界中酸雨的酸性逐漸增強的原因。)
(9)用注射器刺穿橡皮管向瓶內注入少量濃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再將錐形瓶倒置,導管插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去掉密封的橡皮管,立刻形成噴泉(如圖2所示)。
四、實驗優點
(1)本實驗將多個實驗作整體化設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2)整個實驗完全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充分利用硫燃燒產生的SO2進行了多個實驗探究,實現了化學實驗綠色化、集約化;通過實驗的優化集成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反思意識。
(3)對比實驗加深了學生對SO2漂白性與SO2危害性的認識;該實驗還直觀的解釋了硫酸型酸雨酸性增強的原因,增強了學生對環境的危機感和環保意識。
五、實驗說明
①裝置密封性要好,制取氧氣不可用氯酸鉀。
②引燃的燭芯(或帶火星的火柴梗)不超過0.5厘米。
③石英導管燃燒匙也可用金屬燃燒匙和導管代替。(收稿日期: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