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語笑先迎”是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陳華醫生給人的第一印象。她熱情,笑臉如綻放的花兒;她健談,每一句話都包含著真情實意;她用心,所有對居民健康有益的事都盡心盡力去做……;患者見了陳華醫生會感覺親切,如沐春風。她,仿佛不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區醫生”,更像是朋友、女兒、姐妹。
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位于長寧區北側,毗鄰內環高架,前身為周家橋地段醫院,始建于1960年6月,由聯合診所轉制而來。1999年,中心新址落成,并轉制為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服務轄區面積1.92 km2,承擔全街道21個居委、5.7萬多社區居民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筑面積3 232 m2,現實際開放病床28張,下設范北、三涇、古南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內部管理設置為五大系統,即管理系統、全科團隊系統、支持系統、病房系統和醫技系統。現有職工99名,其中副高職稱4名,中級職稱42名,衛技人員75名。近年來,中心先后獲得上海市中醫藥服務社區示范點、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2013年成功創建為上海市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 積極探索“家庭醫生制服務”,認真做好社區居民“健康指路人”
2005年,中心開始組建全科團隊,探索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2008年下半年,中心在長寧區率先試點探索以居委責任制為特點的“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在“家庭醫生制服務”的工作基礎上,2011年3月,中心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個家庭醫生工作室—“陳華工作室”。
五十余歲的陳華醫生出生在新疆,長在新疆,有著像大漠一樣的廣闊胸襟和北方人固有的直爽性格。1995年至2003年期間,陳華醫生一直從事外科臨床工作,2003年來到中心開始從事全科醫療工作,并從2008年開始擔任春天花園小區的家庭醫生。陳華醫生在長期深入社區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過程中,用心總結、提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13533”服務模式,即:堅持以居民的健康為中心;緊緊依靠中心資源、區域衛生資源和社區資源“3”個協同;為居民提供預約式、互動式、跟蹤式、關懷式、監測式5類服務;建立與社區居民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與社區居民健康促進的“伙伴”關系,與重點人群的重點服務關系等3種關系。
通過真心、用心、誠心的服務,“陳華工作室”的工作成效顯著,先后榮獲長寧區十大新聞人物、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長寧區工人先鋒號、長寧區優秀家庭醫生、上海市十佳醫生、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等多項個人和集體榮譽稱號。
2 成為居民身邊的健康伙伴,擴大“家庭醫生制服務”覆蓋人群
“陳華工作室”于2011年4月22日由長寧區委卞百平書記和華東醫院俞卓偉院長共同揭牌,工作室負責人由中心家庭醫生、共產黨員陳華副主任醫師擔任,工作室目前共有成員9名,除6名本中心職工外,其他1名為第九人民醫院專家,2名為春天花園小區社區健康志愿者。工作室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00~5:00在中心門診大廳一樓開診,由陳華醫生領銜向社區居民和來院就診的患者提供診療和健康管理等各類服務。
以陳華醫生領銜的“陳華工作室”的服務宗旨是:建立以社區居民健康服務為核心,以健康全程管理為服務理念,以重點人群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家庭健康伙伴行動”為主題,采取以居委為單位的網格化“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開展各類健康管理服務。“陳華工作室”日常開展的工作是:為轄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開通工作室熱線電話15710147588,為有需要的社區居民排疑解答,負責離休干部、歸僑、殘疾人等的健康指導,為有需求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和臨時出診,對慢性病、傳染病等進行健康管理,組織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及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同時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陳華工作室”力爭讓社區每戶家庭都有一位家庭醫生朋友,使社區居民能逐步享受經濟、適宜、連續、全程的健康照顧服務,達到每位居民有健康需求時會找家庭醫生。
3 成為社區居民的健康朋友,提高“家庭醫生制服務”的社區影響
陳華進入春天花園擔任家庭醫生以來,為了熟悉與了解小區居民的情況,盡快掌握轄區居民的健康信息,有針對性地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她主動與居委會聯系,參加他們組織的各類活動,通過各種途徑、方式把自己介紹給居民,同時向他們介紹一些防病保健知識。陳華醫生每周利用3 d固定工作日,以及不計其數的雙休日,深入社區動態了解居民的健康需求。在參與社區活動的同時,進行“家庭醫生制服務” 模式的宣傳,與居民簽訂服務協議。
4 成為社區居民放心的醫生朋友,提高社區居民的依從性和首選度
自從中心推行家庭醫生責任制后,形成了“中心圍繞社區轉、醫生圍繞居民轉”的新型服務模式。中心為了提高社區醫生的綜合能力,采用引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幫助醫務人員提高綜合服務技能。通過培訓,工作室成員增強了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夯實了全科實踐理論、提高了溝通技巧和協調能力等綜合技能。
“陳華工作室”深化和優化了“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形成一套規范的家庭醫生工作機制。近年來,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聞晨報》、《文匯報》等媒體相繼報道了“陳華工作室”的經驗和事跡,家庭醫生制工作充分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取得了熱烈的社會反響。目前,中心已在“陳華工作室”服務品牌基礎上,又成立了5個工作室,爭取在本中心培養出更多像陳華一樣優秀的家庭醫生,推出更多各具特色的家庭醫生工作室,讓社區衛生服務真正做到服務社區、惠及百姓。同時,通過陳華醫生的實踐與探索,家庭醫生工作室成為樹立家庭醫生服務品牌的重要形式及提供“家庭醫生制服務”的重要載體,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認可。周家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起草的《家庭醫生工作室建設與服務規范》已正式立項為上海市地方標準,這將進一步推進全市“家庭醫生制服務”的深入發展。
我中心的全體職工將秉承凝心聚力、“團結、敬業、自律、奉獻”的服務宗旨,立足新起點、新高度,不斷奮發進取,開拓創新;不斷規范服務文化、人文服務,提升服務能級,為構建“和諧周橋、美麗周橋”繼續不懈努力。
(收稿日期: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