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春
上周公布了7月份金融數據,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新增融資總量只有2731億,這一數字同比下降5460億。為此央行專門在官網上對這一低預期數據做了解讀,其中包括基數、需求萎靡等原因。并且央行表示在進入8月上旬后,貸款基本上每天保持著300-500億元的增量。這意味著8月份的社會融資數據回到了正常水平,由此穩定了市場信心。
之所以要如此重視貨幣數據、關心央行的政策走向,主要原因在于貨幣手段已經成為主導下半年宏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自二季度以來政府密集出臺穩增長政策,6月北京召開的部分省市座談會提出“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是各級黨委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7月底政治局會議也出現新表述,如“國內外環境相當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發展仍面臨較大挑戰,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由于財政政策在二季度中發力過猛,過多的消耗掉了政府手中可用的彈藥。據初步統計,由于財政收入增速過緩,今年8月至年末財政支出增速很難維持在7%之上,而1-8月這一增速高達15%。
上周公布的數據同時還顯示了地產的持續萎靡,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降至13.7%。同時第二產業也降至13.9%,而中央投資項目保持在2010年以來的最高位。地產銷售下降壓制地產投資,產能過剩和企業去杠桿令制造業投資低迷。進一步穩增長只有靠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松,上周國務院也頒布了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十條意見。因此,市場近期對于降息的預期已經增加,至少認為貨幣政策會走向寬松。
由此,市場觀點的分歧也較大,看空者注重基本面,看多者押寶政策,各有各的邏輯,都很難反駁。但也正是這個時候,才要考驗宏觀策略分析的功力。不同于往常時期的是,當前仍處于一個政治過渡期之內,央行行為與政府態度之間的博弈關系并不容易把握,只能靠一定的政治分析來做出猜測。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哪種猜測都要冒著較大錯誤可能性的風險。因此,我們的建議是與其冒風險,博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不如增強資產的安全邊際。
謹慎的應對策略有二:首先可做到大類資產風格平衡,將股票倉位調整至標配;其次股票的配置中盡量選擇低估值洼地,以控制前期上漲過頭后短期下跌風險。將配置品種轉移到具有較好基本面預期,并且在本輪反彈行情中尚未充分表現的公司。不貪戀當前已然上漲較多的大盤藍籌,而在主題配置上可轉移至新能源、國企改革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