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



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大多數(shù)動物都以長長的絨毛抵御寒冷,而其絨毛顏色也多以黑色和灰色為主。但有一種動物卻以其艷麗的色彩和動人的體型吸引著一批批的攝影愛好者。它就是藏野驢。
藏野驢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藏高原特有種。藏野驢生活在4000米~5500米的高寒荒漠環(huán)境中,是高原上惟一的野生奇蹄動物。藏野驢是大型食草動物,外形與蒙古野驢相似,頭部短而寬,耳較長,吻部圓鈍呈乳白色。全身被毛以紅棕色為主,耳尖、背部脊線、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顏色深,吻端上方、頸下、胸部、腹部、四肢等處被毛污白色,與軀干兩側(cè)顏色界線分明。
藏野驢外形似騾,體形和蹄子都較家驢大許多,像騎士一樣顯得特別矯健雄偉。成年的藏野驢體長可達2米多,體重300公斤~400公斤。藏野驢每年的7、8月份是發(fā)情交配的季節(jié),公驢為了爭奪配偶,必須通過一番搏殺和撕咬。每胎產(chǎn)1仔,幼仔出生時體重可達35公斤,3~4歲性成熟。野生藏野驢壽命20歲左右。
藏野驢是高寒荒漠地帶的幾大主宰者之一。它們夏季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生活,冬季則到海拔較低的地方。藏野驢極耐干旱,可以數(shù)日不飲水。它們的聽覺、嗅覺、視覺均很靈敏,能察覺距離自己數(shù)百米外的情況。若發(fā)現(xiàn)有人接近或敵害襲擊,先是靜靜地抬頭觀望,凝視片刻,然后揚蹄疾跑。跑出一段距離后,覺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觀望,然后再跑。
藏野驢喜成群活動,一般是由一只強壯的公驢和數(shù)只到十余只母驢組成。若幾群合在一起就會出現(xiàn)公驢毆斗的場面。在野外也會遇到孤獨的或三三兩兩在一起的野驢,那是老弱的公驢,是情斗的失敗者。
天生膽小的藏野驢在受到驚嚇或者面對天敵和人類的威脅時,求生的本能可以使它們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以50公里的時速狂奔,迅速逃離現(xiàn)場。憑借敏銳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它們時刻保持警惕,即使是進食、休息時也是這樣,所以人們很難接近它們。
藏野驢有隨季節(jié)短距離遷移的習性。平時活動很有規(guī)律,清晨到水源處飲水,白天在草場上采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處過夜。在野驢經(jīng)?;顒拥牡胤?,未受到驚擾的藏野驢移動時喜歡排成一路縱隊,魚貫而行。在草場、水源附近,經(jīng)常沿著固定路線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驢徑”。驢徑寬約20厘米,縱橫交錯地伸向各處。
聰明的藏野驢在干旱缺水的時候,會在河灣處選擇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它們用蹄在沙灘上刨出深半米左右的大水坑,當?shù)啬撩穹Q為“驢井”。這些水坑除了它們自己飲用外,還為藏羚羊、藏原羚、鵝喉羚等動物提供了水源。
現(xiàn)在,藏野驢生活在偏僻邊遠、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區(qū),可可西里是它們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在這里它們不僅受到高原的天然保護,而且還有眾多的野生動物保護者在日夜守護著它們。在可可西里的曠野上,雖然藏野驢呼吸的是稀薄的空氣,但向天地展示的卻是自己獨特的美麗。它們?nèi)顼L般自由的奔跑,與可可西里的藍天、白云構(gòu)成了一幅絕美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