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試論景岳左歸、右歸丸(飲)的立名
吳俊娥羅啟盛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通過分析比較景岳左歸、右歸丸(飲)的藥味組成,從命門學說和寸口脈法臟腑定位的角度,論述其立名的根據。
景岳;左歸丸;右歸丸;左歸飲;右歸飲
景岳左、右歸丸(飲)為補腎中真陰、元陽的名方。左歸補陰,右歸補陽,是以左為陰,右為陽。《內經》中言左升右降,是以左為陽,右為陰。何以《內經》言左陽右陰,景岳言左陰右陽?本文試圖解釋這一問題。
1.1 《景岳全書·補略》論補法
1.1.1 虛有氣精、陰陽之別。氣虛者,宜補其上,用人參、黃芪之類。精虛者,宜補其下,用熟地、枸杞之類。陽虛者,宜補而兼暖,用肉桂、附子、干姜之類。陰虛者,宜補而兼清,用麥冬、芍藥、生地之類。
1.1.2 陰陽相濟,治有妙用。氣因精而虛者,應補精以化氣。精因氣而虛者,應補氣以生精。陽失陰而離者,應補陰以收散亡之氣。水失火而敗者,應補火以蘇垂寂之陰。“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
1.1.3 正不可分,邪不可混。“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以寒熱分陰陽,則陰陽不可混。”陽虛多寒者,宜補以甘溫,不可用清潤之品;陰虛多熱者,宜補以甘涼,不可用辛燥之類。
1.2 左、右歸丸(飲)的功用 《景岳全書·補陣》列左、右歸丸(飲)四方,示范陰陽補法。左歸飲為“壯水之劑”,主治“命門之陰衰陽勝者”。右歸飲為“益火之劑”,主治“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左歸丸“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右歸丸“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
1.3 左、右歸丸(飲)的組成對比 見表1。

表1 左、右歸丸(飲)的組成
1.4 左、右歸丸(飲)的配伍分析 左、右歸丸(飲)分補腎中真陰與元陽。四方共用14味藥。其中熟地、山藥、山茱萸、肉桂、制附子、茯苓等6味藥出自《金匱》腎氣丸。故左歸、右歸實為腎氣丸的類方。
四方交集為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景岳全書·補略》所謂精虛者,宜補其下,用熟地、枸杞之類。在此基礎上,左、右歸飲加炙甘草,左、右歸丸加菟絲子、鹿角膠(左歸丸又加龜板膠)。這是基于水煎劑與丸劑不同劑型的區別選藥。鹿角膠、龜板膠等因其貴重,故入丸劑[1]。右歸丸(飲)補陽,故用杜仲、肉桂、制附子(右歸丸又加當歸)。《景岳全書·補略》所謂陽虛者,宜補而兼暖,用肉桂、附子、干姜之類。
左歸丸、飲補陰,為何又用茯苓、川牛膝?因內傷雜病,虛實夾雜;當氣血不充,則正邪斗爭不盛。故虛人有時雖伏痰飲、瘀血,卻不明顯見癥[2]。其治療應以補虛為主,兼治伏邪;或分不同階段為之。左歸、右歸所補乃真陰元陽;病既至此,必病機復雜。右歸于補藥之余,已加溫陽。左歸雖云補陰,但非純陰之藥,法亦補中有通,利水分與血分。故左歸飲用茯苓,左歸丸用川牛膝。《景岳全書·本草正》:茯苓利竅去濕,開心益智,導濁生津,逐水燥脾,補中健胃,治痰之本,助藥之降;川牛膝補髓填精,益陰活血,走十二經絡,助一身元氣,引諸藥下降。且茯苓味甘淡、氣平,牛膝味苦甘、氣微涼,二藥非辛溫耗陰者,正合于補陰之陣。總之,丸劑因不便加減,故補益類丸劑多宗補而兼通的法則。
2.1 左右相反之疑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人體肝木系統主管左部升之道,肺金系統主管右部降之道。此簡稱“左升右降”。升為陽,降為陰,故左為陽,右為陰。而景岳左歸治陰虛,右歸治陽虛,是以左為陰,右為陽。為何同論左右陰陽,《內經》言左陽右陰,景岳言左陰右陽?
2.2 左歸、右歸立名解疑
2.2.1 命門學說的左右腎 《內經》言腎,不分左右;亦稱目為命門。《難經》分腎為兩,創“左腎右命門”之說。此說直至南宋才有醫家陳言、嚴用和響應,但未及相火之說。金元醫家劉完素提出“命門相火”;張元素亦有此論;朱震亨專論相火,雖未及命門,但謂其寄于肝腎。明代醫家孫一奎、趙獻可、張景岳深入演繹命門義理,而命門學說終告成熟。
《景岳全書·命門余義》:“命門為元氣之根,為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命門之病,為元陰虧損而生虛熱,元陽式微而致陰寒。景岳制左、右歸丸(飲)以應之,于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體現命門陰陽、水火互根互濟的義理[3]。
2.2.2 寸口脈法的左右手 脈診主流為《難經》獨取寸口法。寸關尺分候臟腑: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此與六氣格局相符[4]。左脈主臟、主血,總候陰血之盈虧;右脈主腑、主氣,統觀陽氣之虛實。此簡稱“左血右氣”。
故景岳左歸補陰、右歸補陽之旨,與脈診左血右氣之法相合。左歸者,諸藥和合而歸于左腎,使元陰歸而陰血復;右歸者,諸藥協同而歸于右腎,使元陽歸而陽氣復。故左歸、右歸的立名,亦在于借脈診名詞,連貫病脈證機與治法方藥。
2.3 左血右氣與左升右降,為不同角度之左右陰陽 左升右降之“左陽右陰”,乃指人體氣機升降中,主升的左部為陽,主降的右部為陰。這是從氣機升降的角度,將人體的左右兩部分出陰陽。
左血右氣的“左陰右陽”,乃指左腎為真陰之地,右腎為元陽之居,以及寸口脈左主臟、主陰分、血分,右主腑、主陽分、氣分。這是從元氣陰陽與脈診氣血的角度,將左右腎、左右寸口脈分出陰陽。
總之,關于“左陽右陰”與“左陰右陽”相反的疑問,是由于忽略中醫學從不同角度對不同事物,所做的陰陽分類不同。因此研究中醫學,須有辯證法思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識到陰陽之中又有陰陽,陰陽之外別有陰陽,對不同系統、不同層次的概念有深入和準確的理解,避免機械和固化。
[1]王新雨,譚曉梅,袁麗霞,等.動物藥臨床應用述評[J].中醫雜志,2011,(18):1609-1612.
[2]郭洪.補陰論[J].吉林中醫藥,2004,(11):1-2.
[3]煙建華.命門與命門學說研究述評[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1):4-8、72.
[4]陳曦.論運氣理論對寸口脈診“六部”形成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8,(5):328-329.
R289.3
A
1007-8517(2014)03-0029-02
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