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念邑
常帥熱愛舞蹈,早年學民族舞,大學跳芭蕾。她也很喜歡研究心理學,喜歡跟商學院教授做項目,喜歡創(chuàng)業(yè)的感覺。她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很有信心。或許得益于常年不間斷的跳舞,無論學習、公益、擇業(yè)還是創(chuàng)業(yè),21 歲的她似乎都有一種良好的節(jié)奏感。
她是哈佛大學 2014 屆的一員,今年 21 歲,在上海出生、長大。除了宿舍、教室和圖書館,她還要穿梭在練功房和舞臺之間。白天,上課;晚上,其他同學去參加派對的時候,她收起課本、講義,步行到學校東北角哈佛芭蕾舞團的練功房,一日的精彩才剛剛開始。
每周,起碼有兩到三天,晚上七點半到九點半,她會和幾十個同學一起壓腿、劈叉、編舞、排練,流汗流血。不少人應該對她不陌生,2012 年,《外灘畫報》曾報道她上哈佛前的經(jīng)歷:5 歲開始跳舞;赴美交流一年;從七寶中學申請并被哈佛大學錄取,被媒體稱作“跳舞跳到哈佛的哈佛女孩”。她的父親常智韜也因為寬柔并濟、尊重女兒意愿的育兒理念,被冠以“貓爸”頭銜,曾與訪華的“虎媽”蔡美兒當眾 PK 教子心得。
不久后,這位 2014 屆畢業(yè)生將走出哈佛校園,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手持金鑰匙的高才生
在哈佛上大四的第二學期,常帥拿到接近滿分 4 分的 3.92 分GPA(全稱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分數(shù)),從而躋身“哈佛學院學者”。在同年級上千名學生中,僅GPA排名前10%者才能獲得這一榮譽。
她還作為48名畢業(yè)生之一,和 24 名大三學生一起代表哈佛分會,入選“Phi Beta Kappa”這一全美最古老、最有分量的精英學生協(xié)會。這些學生將拿到一份特殊的畢業(yè)紀念品:一把刻有自己名字的鍍金鑰匙。
常帥的主修專業(yè)是心理學,這是她從小就很感興趣的一門學科。她還選修了經(jīng)濟學,理由是“我有些想從商——這有父母的影響,所以又學了一些經(jīng)濟學,作為輔修專業(yè)。”
學業(yè)之余,常帥還幫著組織“幸福計劃”——因為覺得哈佛學子壓力巨大,便游說校方通過諸如開放教室供學生午休、提醒學生及時休息放松等方式,提高學生整體的幸福感。
靈魂的某部分給了舞蹈
在我們采訪的四位學神中,常帥是唯一將對藝術或體育的愛好,從兒時一直堅持到大學畢業(yè),而且達到上臺演出的水準的。
常帥一口氣參加了哈佛芭蕾舞團和哈佛—拉德克利夫現(xiàn)代舞團。“前者從古典到現(xiàn)當代風格都有排演,后者側重現(xiàn)代。”
說到排練,常帥更加興奮:“所有人都很享受排練和集訓的過程。大家一起流汗,在舞蹈房一待就是一整天,很有滿足感。”
兩個舞團的排練,每周合計五六個小時。“上學期雖然要準備大四畢業(yè)論文時間比較緊,我還是跳了三個節(jié)目。其中有一個節(jié)目,我們的編舞周末從紐約飛來集訓,兩天里我在舞房待了 20 個小時,就像住進舞蹈中心一樣。在舞臺上謝幕時,我很有滿足感——為自己做的一件事情。”她說。
跳舞并沒有妨礙常帥的學業(yè)。“小時候跳民族舞的時候,我有時出國演出,會缺課,但最后又會補回來,還會拿到獎學金。到了哈佛,我也是邊上課邊跳舞。”
夏天當實習生時,她還有時間去外面的舞蹈工作室上課。“我很早就決定不當專業(yè)舞蹈演員,因為我更希望在商業(yè)世界里創(chuàng)造價值,但業(yè)余的舞蹈起碼是我鍛煉身體的方式。”
常帥對待舞蹈的態(tài)度,當你和她面對面交談時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她會說自己練功會疼,在學習和跳舞之余,還要忙于參加社團和“幸福計劃”。除了興趣或直覺之外,也“不完全說得出自己上大學之后,為什么還在跳舞”。
這種“隨意”將一切功利心擊得粉碎。也許常帥的身體離不開舞蹈,她的靈魂也有一部分分給了舞蹈。
“我有點想創(chuàng)業(yè)”
常帥將大部分假期時間都投入一個和她很有淵源的組織:哈佛大學中美關系協(xié)會,簡稱HAUSCR。當年常帥的哈佛面試官湯玫捷,就是HAUSCR四位創(chuàng)始人之一。
“其實我沒有一下就奔著HAUSCR 而去。在大一、大二決定如何分配課外時間的過程中,我漸漸地意識到我擁有的能力、人脈關系和資源,在 HAUSCR 這個環(huán)境里能夠產(chǎn)生最大的正面影響。我加入 HAUSCR 是慢慢思考的結果。”常帥強調。
“我大一加入 HAUSCR,那時只是幫忙打雜。”常帥回憶道。那是在 2011 年,她參與在上海中學國際部舉辦的第五屆“哈佛大學中美學生領袖峰會”。“大二我就成為上海峰會主管。在七寶中學,我們校長還是很高興的!”
2013年她成為 HAUSCR 主席,“我大四就金盆洗手了,把這個成長機會傳遞給學弟學妹。目前主席由兩位 ABC(美籍華裔)學生擔任。”常帥說。
談到畢業(yè)后的選擇,常帥若有所思:“我被一個我們商學院的 2+2 項目錄取。前兩年在商學院,后兩年去企業(yè),比如咨詢或者財富500強企業(yè)。但去年冬天我又跑去硅谷,在山景市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實習。我看了很多 IT 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東西,很開眼界,有點想創(chuàng)業(yè)了。”
常帥也曾在一家東岸企業(yè)實習。“我這個入門級的 21 歲大學畢業(yè)生,能直接為財富500強的總裁工作,非常過癮;但同時每個人或許都有一個創(chuàng)業(yè)夢。能擁有一份完全屬于自己、你非常在乎它成長的東西,對我來說也有很大吸引力。”她說。
“總之在哈佛這樣的地方,看得越多,有時候你反而越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追求什么,因為所有機會都太誘人。我進哈佛之前,有個校友語重心長地跟我說,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和朋友同學的比較上,因為那樣你永遠找不到自己是誰。一旦你確定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方式,就要有韌性地做下去,沒什么后悔的。”
這一點,常帥似乎已經(jīng)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