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
近期大盤明顯處于敏感時期。滬指在創出階段性新高后,面臨較強的壓力。2250點一帶的壓力效應明顯。而經濟數據也不配合,預期8月末的行情不容樂觀。在情況不明朗的格局中,觀望也是比較好的策略。在實戰操作中,仍維持上篇所述:做好暴跌建倉的準備。
短期市場不容樂觀,主要基于以下五個方面:
一、短期經濟數據不佳。匯豐8月的制造業PMI預覽值為50.3,明顯低于上個月的51.7終值,創3個月來新低。這個指標具有指向意義,意味著9月1日公布的相關PMI數據可能不大好。前期公布的7月份信貸數據超預期的低,而房地產限購放松目前還沒看到集體的銷量放量,經濟能否逆襲,只有期待9月11日、13日公布的宏觀數據。
二、權重板塊暫時漲不動。盡管滬指在創新高,但筆者發現滬深300指數漲不動。以萬科為龍頭的地產板塊也走弱;銀行板塊也震蕩盤跌。市場被迫去操作市盈率已經63倍左右的創業板。創業板的上漲,近期最大的一個推手就是傳媒板塊的啟動。這個短期漲幅過大,后期預期有回落,不建議追高。而之前看好的中小板也在震蕩上行,安全考慮,建議可持續關注這個板塊。
三、上漲邏輯短期有弱化跡象。回顧本輪行情的啟動,主要是提及經濟企穩回升,微刺激經濟企穩,以及滬港通促進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推進,外資流入。再考慮到無風險收益率回落的預期,以及國企改革紅利釋放,藍籌行情雄起。但現在這個作用力在弱化。如看好的滬港通:近期香港金管局并未再投放貨幣,而安碩A50和南方A50兩大ETF申購沒有之前那么積極,對權重板塊的邊際拉動作用遞減;近期美國加息預期變強,美元指數大漲突破82,這使得外資拉抬A股的邏輯也出現了弱化。而國內方面的經濟情況只有等待數據公布。
四、業績地雷釋放期。半年報將在下周密集公布,不少上市公司的業績會露出水面,誰在裸泳一下就顯現出來。來自業績地雷的風險也不得不防。
五、新股再次開閘。正常的IPO流程已經開始。8月28、29日有11個新股開始申購,對資金面形成考驗。
但后期,也不悲觀。主要理由是財政政策發酵仍會有機會,而改革的紅利會釋放,從穩增長向國企深改革轉變;而中長期外資的流入也仍是一個方向,潛在牛市背景仍在形成過程中。但是牛市,必定有一個慢漲急跌的過程。我們需要等的就是這個急跌建倉的機會。
具體操作方面,短期建議以防御板塊為主,具體如農林牧漁、旅游商場、飲料食品等,個股如保齡寶、壹橋苗業、加加食品等。另外,假設時候后期下挫后,哪些板塊機會較大呢?時間窗口可能在9月2日,筆者認為這個時間窗口后,券商板塊值得重點盯防,因為業績方面大部分券商今年都不錯。具體如中信證券、方正證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