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莉
(荊州市中醫醫院腎病科,湖北 荊州 434000)
尿毒癥性皮膚瘙癢又稱慢性腎臟疾病相關性皮膚瘙癢,有數據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者出現皮膚瘙癢的發生率高達60%~90%[1],雖不直接威脅患者生命,但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及治療信心,甚至影響到透析的順利進行。自2010年我們應用中藥足浴配合血液灌流治療本病56例,取得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尿毒癥性皮膚瘙癢癥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齡36~75(45.0±4.8)歲。透析時間均>6個月,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全身皮膚可見抓痕,部分患者局部皮膚苔癬樣增厚,有血痂及色素沉著。所有病例均經皮膚科常規抗過敏治療無效,排除其它疾病、藥物、食物或接觸所致的瘙癢。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2](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判定皮膚瘙癢程度,其中輕度瘙癢(1~5分)12例,中度瘙癢(6~8分)17例,重度瘙癢(8~10分)27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將56例患者隨機分為足浴組26和對照組30例,2組患者間性別、年齡、病程、皮膚瘙癢程度、治療方法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所選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療,血液透析頻率為每周2~3 次,血液灌流每月2次。對照組常規治療護理,足浴組在常規治療護理的同時使用中藥足浴治療。
足浴方劑:生地15g、首烏12g、烏梅12g、防風12g、地膚子12g、蛇床子15g、當歸12g、白鮮皮10g、艾葉30g、青蒿15g、川芎12g、桂枝15g、細辛15g。
中藥足浴方法:將上述藥物煎煮成藥液3000ml去渣待用。使用可控溫的電子足浴盆,先將腳放入37℃左右的藥水中,然后讓藥液逐漸加熱至42℃左右,保持藥溫,將藥液淹過踝部至膝下,且要時常搓動。足浴時間每次30~40min,以身體耐受、皮膚潮紅、微微汗出為宜,治療完畢用干毛巾擦干雙足皮膚,注意避風。每日1次,4周為1個療程。
痊愈:瘙癢癥狀全部消失,睡眠正常,皮膚沒有出現新的搔痕,停藥6個月無復發;顯效:瘙癢癥狀明顯減輕,雖偶有瘙癢,但不影響正常睡眠和生活,無新的皮膚搔痕出現,停藥6個月內無加重;有效:瘙癢癥狀減輕,但仍輕度影響睡眠,皮膚抓痕較以前明顯減少,或服藥期間瘙癢明顯減輕或消失,停藥后癥狀加重,需藥物維持治療;無效:瘙癢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足浴組總有效率為95.1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67%,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95,P<0.05),足浴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皮膚瘙癢治療效果比較
足浴組治療前后,輕、中、重度瘙癢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t值分別為3.99、2.77、4.94),治療后瘙癢評分均明顯下降,見表2。

表2 足浴組治療前后瘙癢評分比較
尿毒癥并發皮膚瘙癢的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明確,尿毒癥患者體內有復雜的代謝環境,其瘙癢原因不能用一種機制來解釋。研究認為,尿毒癥患者體內有尿素氮、肌肝等有毒代謝產物的大量潴留,及體內多數二價離子如Ca2+、Mg2+、P2+的濃度增高,并隨汗液排出體表,堵塞毛孔,引起皮膚瘙癢[3-4]。也有學者認為,皮膚瘙癢與免疫和炎癥反應有關[5]。臨床觀察發現,隨著一次性透析器的大量使用,透析后的尿毒癥病人發生瘙癢的病例明顯增加,可能的原因是血液反復與生物合成膜接觸可激活補體而致單核細胞活化,釋放組胺等變態反應物質有關。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瘙癢與內邪有關,《諸病源候論》記載“風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持,而俱往來于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濕毒外溢肌膚,風邪走竄皮毛,則見皮膚瘙癢,故尿毒癥皮膚瘙癢病機為濕毒內蘊,血虛生風。其本在脾、腎、營分、血分,其標為濕、毒、風。朱丹溪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說明瘙癢治宣在益氣養血活血的基礎上祛風降濁。本研究足浴方中有生地、首烏、烏梅、防風、地膚子、蛇床子、當歸、艾葉、青蒿、川芎、桂枝、細辛。本方以生地、當歸與防風為君藥,當歸味甘性溫,入心、肝、脾經,善養血活血、濡養肌膚而止癢;生地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潤燥的功效;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膀胱、肺、脾經,具有祛濕疏風之功效。首烏有養血潤燥之用,烏梅有潤燥生津的功效,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的功效,川芎具有養血活血之功,艾葉有理氣血,逐濕止癢之效,青蒿具有清熱退蒸,除濕止癢的功效,桂枝、細辛具有引藥入穴之功。因此,本足浴方具有清熱活血,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的作用。中醫足浴療法以疏通氣血、宣泄腠理、發汗祛邪的治療方法,是將藥物利用皮膚滲透人體內,經絡疏導,激發經脈之氣,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促進臟腑氣血的正常運行,協調各臟腑之間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起到內病外治、祛邪扶正,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尿毒癥病人其病情重、病程長,并發癥多,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甚至悲觀、恐懼情緒。血液透析和藥物治療只能解決疾病癥狀,而不能減輕患者心理和思想負擔,護士耐心細致開導患者,穩定患者情緒,使他們感受到重視和關心,增強患者的心理舒適感,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達到積極配合治療,減輕思想負擔,創造積極樂觀情緒的效果。鼓勵患者多參加戶外娛樂活動,如散步、慢跑、聽音樂、找朋友聊天、看電視等,分散注意力,以減少對瘙癢的關注。
患者應選擇低鹽優質低蛋白飲食,盡量少食奶制品、動物內臟、堅果、海產品、豆類食物等高磷食物,勿飲用白酒、濃茶、咖啡等,勿食生冷肥甘之品。
①足浴最佳溫度在40~45℃,不能太熱,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可以待患者適應后逐漸升溫,每次時間控制在20~30min,以免血液循環加快,給心臟造成負擔,同時要注意水溫過高灼傷皮膚。②足浴時,適當增加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腳或搓腳等。③餐前、餐后30 min不宜進行足浴。④在進行足浴時,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部分病人會出現頭暈、頭眩等癥狀,指導病人立即停止,臥床休息同時監測生命體征。⑤有嚴重心臟病的病人,腦出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癥、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不宜選用此方法,皮膚感覺遲鈍、有糖尿病足的患者慎用。
[參考文獻]
[1]段曉峰,王開顏.尿毒癥患者瘙癢的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血液凈化,2003,2(12):669-672.
[2]Subach RA,Marx MA.Evaluation of uremic pruritus at an outpatient hemodialysis Unit[J]. Ren Fail,2002,24(5):609-614.
[3]劉瑞,趙靜,柯昌云.尿毒癥皮膚瘙癢的發病機制及中西醫治療[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2):56-57.
[4]何雪梅,毛永輝,吳華. 尿毒癥皮膚瘙癢的發病機制及其研究進展[J]. 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07,5(4):21-25.
[5]卞書森,張福港,李曉東.血液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進展[J].中國血液凈化,2006,5(4):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