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輝
摘要:《茅臺酒與當代名人》反映茅臺酒與中國當代名人主要是毛澤東一身與茅臺酒的有關故事。折射出毛澤東利用茅臺酒為其政治服務以及他對此酒的鐘愛。
關鍵詞:毛澤東與茅臺酒研究
中圖分類號:K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4)03-118-121
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貴州省仁懷縣茅臺鎮生產的茅臺酒,一舉奪魁,榮膺金獎,為華夏爭得殊榮,名噪一時。國酒茅臺獲獎百年以來,留下許許多多的故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以及中外名流各色人等,幾乎都與茅臺酒打過交道。兼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毛澤東,雖然不善飲酒,但終其一身,也留下了一些關于茅臺酒的故事,甚至還留下了一些待解之謎。
一
毛澤東既把酒視為禮儀文化的象征,以酒為媒介,借以抒發同志愛、戰友情,以及革命之豪情,如“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薩蠻·黃鶴樓》,“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蝶戀花·答李淑一》。他還常常以酒與政治聯姻,與他的政治生活連在一起,這是他有別于一般人的地方。
毛澤東最早接觸茅臺酒應該是在他年青時期在長沙讀書與后來在北京圖書館工作之時,因為1915年在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茅臺酒奪得金獎已經聞名于世了,湖南的省會長沙與北方大都市北平,肯定有此名酒銷售。至于此時毛澤東是否飲用過?目前還沒有看到文章披露。因此,當1935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經過貴州仁懷的茅臺鎮時,到了茅臺酒生產的家鄉,零距離接觸茅臺美酒,毛澤東便派警衛員陳昌奉與周恩來的警衛員魏國祿一道,用四塊銀元向茅臺酒廠老板購買了兩竹筒散裝茅臺酒,與紅軍將領開懷暢飲,共慶遵義戰役的勝利。
另據陳昌奉1964年12月回憶:“記得到了仁懷,主席開玩笑說:到產酒的地方了,要喝酒的趕快喝。”主席的馬夫老于用個長竹筒把中間打通以后裝酒,抬著走,就象機關槍,這次數他帶的酒最多。那時到仁懷,群眾沒有怎樣走,因此可以大量的買到酒。主席還跟我們談到為什么茅臺酒有名的道理。
如果說毛澤東在長征前還沒飲用過茅臺酒,那么,戎馬倥傯之際,他到了茅臺酒產地茅臺,一定與他的戰友們一道,開始品嘗飲譽海內外的這種美酒了。
兩年后的1937年11月,毛澤東用長征中帶到陜北的茅臺酒與王明的錯誤作斗爭,這不能不說是關于茅臺酒的一段有趣插曲。
據毛澤東在陜北的警衛員葉子龍回憶:1937年11月,王明從蘇聯回到延安,下車伊始,擺出一副領袖的樣子,到處講演,自我吹噓。其實,他對中國的實際卻知之甚少。王明雖然表面上服從毛澤東,但骨子里卻認為毛澤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產階級領袖,最多只能算一位“農民運動領袖”而已。由于王明打著共產國際的旗號,因此,在延安的十二月會議上,以王明為代表的錯誤主張一度得到與會多數人的贊同。對王明的所作所為,毛澤東有所考慮,也有所顧忌;但在原則問題上,他向來不讓步,即使多數人站在王明一邊,他也要表明自己的態度。
葉子龍在回憶錄里寫道:毛澤東一般不直接與人正面交鋒,認為那樣很蠢很笨,常常旁敲側擊,引其他人說話或當事人坐不住跳起來。葉子龍記錄了這樣一個“插曲”:在十二月會議結束后,與會者會餐。在飯桌上,每個人面前放了兩個蓋著蓋子的小搪瓷茶缸。毛澤東對王明說道:“紹禹同志,你猜一猜,這茶缸里裝的是什么?不要揭開蓋子,君子動口不動手!”王明剛要掀杯蓋的手挪開,想了一想,微笑著回答:“我猜嘛,是酒,對不對?”毛澤東說:“猜對了一半,一杯是酒,是長征的時候我們從貴州帶來的茅臺酒;另一杯是水,是延安的水。”停頓了片刻,他又接著說:“看來,要作出正確的判斷,必須揭開蓋子,看一看,聞一聞,必要時還得親口嘗一嘗。”王明端起酒杯說道:“澤東同志又在講實踐論來了,來,大家為實踐干杯!”在座的人都端起杯子站了起來。毛澤東說:“我是不能喝酒的,還是喝延安之水吧,干杯!”
毛澤東在延安妙語對王明的茅臺酒,是否是長征時他的馬夫老于用長竹筒裝著帶到延安的茅臺酒呢?一方面他不善飲酒;另一方面由于是稀世美酒舍不得喝;更由于從貴州經過萬水千山帶到陜北顯得特珍貴,故而留下。抑或長征途中的紅軍總供給部在經過仁懷茅臺時,買下一些茅臺美酒,帶到陜北,這時派上了用場。毛澤東用茅臺酒說明實踐論淺顯的道理,看起來十分隨意,卻令在座的人心領神會,十分折服。連王明也表示佩服,哪怕是表面的。
二
紅軍長征結束后的近十年光陰,也就是1945年的7月1日,著名人士黃炎培、褚輔成、冷通、章伯鈞、左舜生、傅斯年六位國民參政員,應中共中央、毛澤東的邀請,飛赴延安訪問。翌日下午,黃炎培一行六人,應約到楊家嶺開會訪問毛澤東主席。
黃炎培一行來到毛澤東的會客堂,見窯洞的四壁上張掛著幾幅畫,畫中有一幅是沈鈞儒次子沈叔羊的畫作,畫面上是一只酒壺,上寫“茅臺”二字,壺邊隨意地放了幾只酒杯,畫上有黃炎培親手題寫的一首七絕:“喧傳有客過茅臺,釀酒池中洗腳來,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
原來是1937年由大眾出版社出版的趙文華著作《二萬五千里長征記》一書是有一段文字寫道:“他們在茅臺時,有一件趣事可以用筆寫出,就是找到一家永遠不會忘記的釀酒作坊‘成義老燒房。這是一座很闊綽的西式房子,里面擺著百余口大缸,每口可裝幾十擔水,缸內都裝滿了異香撲鼻的真正茅臺美酒,開始發現這酒坊的士兵,以為“‘滄浪之水可以濯足,及酒池生浪,異香四溢,方知為酒。”
國民黨報紙利用“滄浪之水可以濯足”這句,添油加醋,大做文章,于是傳播出紅軍過茅臺時用茅臺美酒洗腳的流言來。黃炎培本來就不相信國民黨這種低級的謠言,便特意寫了一首七絕《茅臺》。延安毛澤東窯洞里的客人看到沈叔羊畫作旁的黃炎培題詩,話題自然圍繞這幅畫以及題詩展開了。黃炎培談,這畫是1943年當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叔羊為他父親“畫以娛之”。在請他題詩時,就想起了國民黨報上登載的傳聞,便題下了這首詩。何曾料到,這幅畫競掛在中共領袖的客廳里。一股知遇之感的暖流,瞬息流遍全身。endprint
毛澤東與黃炎培一行在窯洞洽談之余,毛澤東宴請黃炎培一行,周恩來、陳毅作陪。席問,飲用延安少見的茅臺酒。賓主談笑風生,洋溢在一派友好歡快的氣氛之中。將軍詩人陳毅一時興起,提議聯句助興,贏得大家贊同。毛澤東自告奮勇起首句:“延安重逢喝茅臺”,周恩來接句:“為有佳賓陜北來”。黃炎培興奮地念了自己過去詩中的一句:“是假是真我不管”。陳毅歡笑地接著也念了黃炎培過去詩中的一句:“天寒且飲兩三杯。”
由于黃炎培過去那首寫茅臺酒的詩在延安已廣為人知,毛澤東聽了黃、陳的聯句后,笑著連說:“不算!不算!從頭再來。”他馬上又起首句:“赤水河畔清泉水”,周恩來續句:“瓊漿玉液酒之最”,黃炎培接道:“天涯此時共舉杯”,陳毅結尾:“惟有茅臺喜相隨”。
吟罷,大家相視,撫掌大笑,一時在延安傳為佳話。這不能不說是茅臺酒獲得國際金獎以后的滄桑百年中,贏得的最高禮遇。也是毛澤東以茅臺酒為媒介,團結高端民主人士的有力佐證。
1945年,為了促進國共合作,國民黨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共商抗日方針。國共談判期間,國民黨代表張治中在重慶用茅臺酒設宴招待毛澤東。從不喝酒的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也派副官買了幾瓶上好的茅臺酒設宴,招待毛澤東。馮玉祥之女馮理達回憶道:“應邀前來作陪的張治中一跨進門就發現了這幾瓶酒,驚喜地說:‘有酒啊,這可是一大新聞。酒席宴上,父親親執酒壺,給客人一一斟酒,并頻頻舉杯,爽快飲盡,數杯下去,父親依舊面不改色,談笑風生。其實,父親依然沒有完全打破‘規矩,他給自已斟的是白開水,并笑稱自己喝的酒有100度。
中國高端白酒茅臺酒,在中國政治風云變幻之際,也起到了特殊的媒介作用。
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開國大典的當晚開國第一宴上,從東北弄了一批茅臺酒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周恩來親自審定,主酒為茅臺。此后的歲月,國慶招待會上,均指定用茅臺酒,“國酒茅臺”從此定名下來。
1949年12月,國家主席毛澤東對蘇聯進行友好訪問,同時給斯大林慶祝七十壽辰。在隨車運輸的蘿卜、大蔥、蘋果等眾多禮品中,毛澤東不忘將茅臺酒作國禮相贈蘇聯友人。毛澤東回國時,斯大林同樣準備了厚禮回贈。其中有“斯大林汽車制造廠”生產的吉姆牌高級小轎車。當時有人以開玩笑的口吻說:“毛主席的汽車來得劃算呢,是用茅臺酒與大白菜換來的。”
1950年,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高崗,在東北弄到一條射死的老虎,專程送給毛澤東。北京同仁堂名師用茅臺酒將此制成虎骨酒。毛澤東原封不動把酒壇埋起來,一直不曾飲用。毛澤東去世數年后,發現了這壇酒,政治局常委和幾位老同志各分到一瓶用茅臺酒浸泡東北虎骨的老酒。胡耀邦分得一瓶,一直珍藏著。1985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上,聶衛平斬獲第一,胡耀邦把聶衛平叫到他家里說“你為國家立了大功,今天要送你一瓶好酒。這瓶酒,就是胡耀邦分得一瓶毛澤東窖藏茅臺虎骨酒。聶衛平喜獲胡耀邦相贈的美酒,當時就有人出價100萬元想買去。
建國后,毛澤東一直關心著茅臺酒的生產,1958年中共中央召開成都會議期間,貴州省委書記周林陪同毛澤東去杜甫草堂,毛澤東問周林:“茅臺酒現在情況如何?用的是什么水?”周林說“生產還好,就是用的赤水河的水”。主席笑著說:“你搞它一萬噸,要保證質量。”
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關心下,1959年國家即投資120萬元建設茅臺酒廠。
上世紀五十年代,朝鮮人民共和國首相金日成訪問中國,毛澤東用茅臺酒款待,深受金日成喜愛。1973年3月,金日成又向毛澤東提起了茅臺酒,毛澤東一個電話到中央軍委,指定要1952年生產的茅臺酒三箱,用飛機速送北京,兩箱送金日成,一箱留在中央。
為什么毛澤東指定要1952年生產的茅臺酒呢?1952年,茅臺酒剛由三家(賴、華、王)酒廠合為一家,其時,雖然只有49名員工,卻是集三家之長釀造出的茅臺酒,在全國第一次評酒會上一舉奪魁。
以后的每年春節,中國駐朝鮮大使都要按毛澤東的規定為金日成和金正日贈送茅臺酒。
毛澤東用茅臺酒為中朝的友誼留下一段佳話。
1957年5月17日,蘇聯國家元首伏羅希諾夫訪問中國,毛澤東又用茅臺酒招待外賓。毛澤東招待外國的國家元首,都用中國高端白酒民族珍品茅臺酒。
四
毛澤東平時雖然不善飲酒,但在大江大河游泳之后,喜歡用茅臺酒提興或御寒。
1956年6月1日上午,毛澤東第一次暢游長江約15公里后,上船用餐。國家首批授予的特級廚師楊純清為毛澤東做了四菜一湯,即清蒸鳊魚、燒(草)魚塊、回鍋豬肉、炒青菜和榨菜肉絲湯。餐問,毛澤東喝了一小杯茅臺酒,吃了一小碗米飯。
飯后,毛澤東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條,對楊純清說:“楊師傅,我剛剛寫了一首新詩,送給你要不要呀?不喝茅臺酒,不吃武昌魚,我是寫不出詩來的。”
這首詞就是名揚一時的《水調歌頭·游泳》。
2010年7月20日中午,茅臺集團董事長、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季克良與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袁仁國在茅園賓館貴賓室宴請軍事科學院政委劉源(劉少奇之子)時,劉源又一次講述了毛澤東游泳飲茅臺酒的故事。他說:“從我記事起,第一次接觸,開始知道茅臺酒,就是毛主席告訴我的。有一次在北戴河游泳,天有點冷,上岸以后我涼得嘴直發紫,正好毛主席坐在那兒,我就走跟前去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說看你這么冷,來,喝一杯茅臺。我一看那桌上擺著一瓶酒,就喝了一小杯,當時不知道啊,小孩兒不懂,一喝覺得挺辣的。后來才知道這就是貴州茅臺酒,是毛伯伯喝的,這肯定是最好的酒了。”
毛澤東逝世后,在其臥室的遺物中,發現有一個大玻璃瓶,內裝約四公斤茅臺酒,浸泡著高麗參(金日成的贈品)。這是1970年以后,鑒于毛澤東的健康狀況不如從前,睡眠質量下降,他又不愿意吃補品,工作人員便用茅臺酒浸泡金日成相贈的高麗參,讓他臨睡前喝一點,以促進入睡,但毛澤東始終沒有喝過。現在,這瓶酒已作為國家一級文物陳列在湖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內。
一代偉人毛澤東生前,工作人員用東北虎骨為他浸泡的茅臺酒,以后又用高麗參為他浸泡的茅臺酒,他始終沒有喝過。東北虎骨茅臺酒,在他逝世后才在他居住的地下發現。這兩種酒,他為什么不喝呢?是否他過慣了平民生活,如同他喜歡吃辣子與紅燒肉一樣,對于這種帶滋補的美酒,他不愿意飲用?還是有其他原因?這為我們留下了一個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