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俊
韓天航的《母親和我們》是近年來在讀者中引起很大震動的中篇小說。后來根據《母親和我們》改編成電視連續劇《戈壁母親》在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熱播,創下收視率新高。
《母親和我們》描寫母親劉月季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尋夫后的生活經歷。《母親和我們》之所以能撥動無數讀者的心弦,是因為作品通過具體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展示了新疆兵團艱辛的創業史,展示了兵團人獨特的精神風貌。
本論文從兵團戍邊特色、兵團屯墾特色、兵團精神三個方面論述《母親和我們》蘊含的兵團特色。
兵團戍邊特色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新疆,為駐守邊防、加快新疆發展、減輕新疆當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經濟負擔、進行糧食大生產而組建的。戍邊是部隊的首要工作。
《母親和我們》中母親劉月季帶著兩個兒子鐘槐、鐘楊千里迢迢,從內地農村奔赴新疆尋夫。路上有時搭車,有時步行,走了兩個多月。在新疆吐魯番,母子三人和客商同行,遭遇土匪攔截。年輕英俊的解放軍軍官時任作戰科科長的鐘匡民第一次閃亮登場:他騎著馬一槍一個,連續撂倒幾個土匪,在戈壁灘上追趕土匪絕塵而去。
新疆在和平解放之初,土匪特務活動猖獗。大批解放軍開赴新疆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戍邊,即保衛邊疆安全。作品中程世昌的妻子、程鶯鶯的母親、向彩菊的妹妹就是在去新疆尋夫的路途中遭遇土匪而喪生的。
鐘槐因為與劉玉蘭“戀愛”,橫刀奪愛,搶了政委郭文云的愛人,被已經是副師長的父親鐘匡民懲罰派到了最遠的邊境農場邊防站站崗、放哨、巡邏。另外,由于中國邊境線漫長,為了鞏固邊防也確實需要派一批身體好、覺悟高、紀律性強的人去駐守邊疆農場。
戍邊不僅可能面臨隨時突發的敵對事件而有生命危險,還面臨嚴酷自然環境的挑戰。飲食的粗劣、駐地的簡陋、鋪天蓋地的蚊蟲叮咬、夏有酷暑冬有嚴寒,更難以忍受的則是孤獨寂寞。單調的巡邏放牧,常年獨處,很少有人交流。
但惡劣的自然條件并不能嚇退充滿激情的兵團人。劉玉蘭為了愛情追隨鐘槐到了邊境農場。劉玉蘭為保護少數民族財產,在雪崩中犧牲后。在酷寒中腿被凍傷截肢的鐘槐毅然堅守在邊防線上,不肯調回市區享受生活。業余演出隊最漂亮的演員趙麗江率隊到各邊防站慰問演出,為守邊英雄平凡的事跡所感動,寫了血書堅決要求到最邊遠的邊防站駐守。
趙麗江、鐘槐等是20世紀50年代的典型人物。他們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赤誠地為了理想奉獻青春、愛情和生命。
作品在塑造鐘槐形象時,使用了對比手法。17歲時的鐘槐已經長得高大結實,比父親鐘匡民還英俊而且力大無窮,能把一棵巨大的枯樹連根撂倒,把政委郭文云和周圍戰士驚倒。那是多么健壯英武的一個小伙子。作品的后半部分寫到,為了駐守邊防,鐘槐犧牲了愛人,犧牲了健全的身體,成為一個殘疾人,多么令人感慨、心酸、肅然起敬。
兵團屯墾特色
《母親和我們》是一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歷史的縮影。屯墾開荒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母親劉月季和大兒子鐘槐來到新疆的第二年就被部隊批準參加了工作。
部隊到離駐地幾百千米的戈壁荒原上開荒造田。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開荒任務繁重。住的是地窩子,吃的是鹽水煮囫圇麥粒或鹽水熬黑豆。劉月季負責做飯,每天還要燒八大鍋水,整天蹲在灶前添柴火。小鐘楊每天用驢車往返于小河和伙房間運水。所有的人都是起早貪黑,終日忙碌。
為了在戈壁灘建造一個新興城市瀚海市,副師長鐘匡民組建一支先遣隊打前戰。先遣隊在高坡上扎營。劉月季做飯、燒水、洗衣,除了睡覺那點時間外,和先遣隊其他人一樣沒閑過一刻。先遣隊住在野外,有時遇到狼、洪水的襲擊,斷糧的時候靠蘆根充饑。
瀚海市成立后,劉月季擔任團機關食堂司務長,擁有自己的一問辦公室。到劉玉蘭來時,劉月季用滿滿一大碗紅燒肉,還有面條、玉米發糕款待她。劉玉蘭看著那頓奢侈的飯感動地說: “在我們老家過年也沒吃過這么一頓純糧食做的飯。”通過這個場景可以看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墾荒地成為綠洲,已經比當時某些內地農村生活條件好了許多。此時的戈壁灘到處是一望無際的麥田。
若干年后瀚海市綠樹成蔭,道路與房屋規劃得錯落有致,馬路兩旁鮮花盛開。
作者選取幾個典型畫面,藝術地展現了新疆兵團幾十年的艱苦創業歷史。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戍邊與屯墾并重。作品用了更多的篇幅來描寫屯墾的艱辛。
兵團精神內涵
1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
從《母親和我們》的兵團屯墾特色包含的吃住兩個方面可以看出,兵團幾代人集體奮斗、不斷開拓進取、艱苦創業最直觀的表現。
在住宿方面,人們在一無所有的戈壁灘扎營住地窩子,露宿野外到住在平房,面前出現麥浪滾滾的麥田,再到新興城市出現部分人住進樓房。
在吃的方面,兵團人從最初的鹽水煮麥粒或鹽水熬黑豆到吃蘆根,再到吃上紅燒肉、面條、玉米發糕,可以看到兵團養殖業、多種經營農業的強勁發展。
另外從教育條件看,當兵團的建設者還在開墾荒原、食不果腹之時,已經有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大學生孟葦婷、程世昌。孟葦婷率先提出讓鐘匡民的次子鐘楊和養女鐘柳去縣城讀書。在上學辭別前夕,孟葦婷、程世昌分別送一支鋼筆鼓勵兩個孩子好好讀書。
鐘楊初中畢業已經19歲了,因兩分之差在高考中落榜。孟葦婷千方百計游說劉月季母子,做通了鐘楊的思想工作,讓他考上了農校。鐘楊農校中專畢業后留在了農科所。鐘柳高中畢業后考上財經專科學校,大專畢業后進了師機關物資處財務科當出納。從鐘楊和鐘柳上的學校,從基礎教育普通中學到職業中專、大專可以看到教育條件的逐步好轉完善。
從鐘匡民的官職來看,他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鐘匡民從解放軍作戰科科長,升為部隊團長再到兵團副師長、師長。在鐘匡民官職不斷升遷的背后,是對鐘匡民不斷開拓進取、為兵團建設付出巨大努力而獲得豐碩成績的肯定。endprint
2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
《母親和我們》中的劉月季和小她6歲的鐘匡民是封建包辦婚姻。鐘匡民從一開始就強烈抵觸反對這場婚姻。劉月季和鐘匡民的婚姻是一場不幸的婚姻,但更不幸的是劉月季在新婚之夜從看到鐘匡民的第一眼起,就深深地愛上了鐘匡民。在劉月季為求子屈辱地下跪和最后離別的悲憫中鐘匡民恩賜了劉月季兩次夫妻生活,于是有了兩個兒子。為了逃避劉月季,鐘匡民參軍到部隊,一別12年。
劉月季一得到鐘匡民的音訊,就帶子萬里尋夫,幻想和鐘匡民重修舊好。但時空的分離不能消除夫妻的隔閡,子女骨肉親情不能挽回鐘匡民遠逝的心。劉月季主動提出離婚,使心存愧疚的鐘匡民感到愕然,他沒有想到劉月季如此地明事理。
劉月季沒有帶著孩子們離開新疆,離開鐘匡民,因為她還愛著鐘匡民,還想在鐘匡民需要她時,能幫襯鐘匡民。另外,她不希望孩子們離開父親,而自己離不開孩子們。
鐘匡民和孟葦婷結婚。鐘匡民在戈壁灘忙于指揮工作,無暇照顧即將臨盆的孟葦婷。劉月季半夜三更和鐘楊去河邊運水,燒開水,親自給孟葦婷洗澡。孟葦婷生下孩子后沒奶水,劉月季送來驢奶。劉月季吩咐鐘楊套野兔,摸魚給孟葦婷下奶。在孟葦婷抱病危急之時,劉月季又不辭辛苦送她去醫院。在孟葦婷不幸離世時劉月季給她送終辦喪事。對情敵的寬容愛護這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連一向鄙視劉月季的鐘匡民對她也不得不增添幾分敬重。
劉月季之所以具有如此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是因為她已經不是一個從事個體生產的農村婦女,而是一個集團化大生產的兵團軍墾戰士。作為軍墾戰士,他們必須一切行動聽指揮,嚴密地依靠組織的力量、上級的戰略部署決策,依靠群體的智慧和勞作才能征服自然,他們必須作為一個集體才能在荒原中生存。個人恩怨在壯麗的屯墾事業中已經微不足道。孟葦婷不僅是前夫鐘匡民的妻子,還是一個屯懇戰士。在這里戰友之情已超越了狹隘的個人恩怨。
3無私奉獻精神
無私奉獻精神在先輩那里是普遍擁有的崇高品德,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已經顯得彌足珍貴。
在先遣隊遇到洪水,部隊嚴重缺糧甚至斷糧的時刻,鐘匡民找劉月季聊天,遺憾自己的戰馬不在跟前,否則就殺了戰馬救戰士的命。已經有三人昏迷不醒,高燒不退。敏銳的劉月季頓時就明白了鐘匡民的意圖。望著鐘槐充滿孝心贈送給自己減輕勞動負擔的,為了救小毛驢曾經把餓狼踢走,救過自己一命的,并且提供乳汁養活了鐘桃的母驢,劉月季心如刀割,在槍響的那一刻暈倒在荒原上。
鐘匡民一輩子辛辛苦苦地工作,顧不上家里的人。孟葦婷嫁給鐘匡民沒享過一天福,處處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勞累過度,過早夭亡。
鐘匡民還兼著邊境農場管理局局長的職務。邊境有九個農場,幾十個邊防站。作為領導,鐘匡民把自己的大兒子鐘槐派往最艱苦、最邊遠的邊防站。鐘楊農校畢業后,孟葦婷為報答劉月季對自己的關懷,到組織部打招呼,希望分配工作時照顧一下鐘楊。知道真相的鐘匡民不愿意以權謀私,氣得掀翻了飯桌,要求重新給鐘楊分配工作。
鐘楊在農科所做棉花實驗,受到嫉賢妒能的所長朱常青的百般阻撓。朱常青讓人把試驗田的棉苗拔得一干二凈。鐘楊就到農科所下一級單位繼續棉苗試驗。
劉月季、鐘匡民、孟葦婷、鐘楊等為了兵團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他們辛勤的勞動并不能使他們的工資收入增加,對國家、對兵團屯墾事業的愛是他們公而忘私、不斷奉獻的感情基石。正是因為有無數兵團人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才使戈壁荒灘變成綠洲花園。
4披荊斬棘重用賢才
兵團人在與大自然做斗爭的同時又面臨深刻的人與人之間的政治斗爭。新疆兵團獨特的部隊建制源于戰火中直接和敵人面對面的交鋒。新疆兵團主力部隊歷經紅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變遷。即便是剛進入和平時期,兵團人對階級敵人的敏感也異于國內其他地區,比如團政委郭文云對舊政府留用人員程世昌就一直排外敵視。但鐘匡民很器重程世昌,認為程世昌在技術上很懂行。在怎樣使用程世昌的問題上鐘匡民和郭文云一直爭斗了十幾年。
鐘匡民力排眾議,起用程世昌為土地勘測組組長,而任用郭文云很欣賞的警衛員王朝剛為副組長,這讓郭文云很不高興。在國內政治斗爭處于高峰時,鐘匡民也無力保護程世昌。郭文云讓基建科技術員程世昌去打掃廁所,罪名是漏網右派。劉月季去找副師長鐘匡民詢問究竟。鐘匡民嘆息地說:“他的一技之長我們會用的!過些日子再說吧。”出于長遠考慮,鐘匡民拒絕程世昌父女相認。鐘匡民和程世昌沒有任何瓜葛才好為程世昌主持正義。等政治風浪稍微平靜,鐘匡民就派程世昌去水庫工地施展才能了。
鐘匡民、郭文云、程世昌由于政治斗爭先后被關進了牛棚。王朝剛造了郭文云的反,并罷了劉月季、向彩菊的工作崗位。正直的郭文云用鐵鍬收拾了王朝剛。在牛棚里的生活,再加上和向彩菊的姻親關系,郭文云開始反思自己對程世昌的偏見,反思的結果是郭文云內心里充滿了悔。
鐘匡民一官復原職就立即起用程世昌為南疆水利工程的總工程師,得到了郭文云真心實意的支持。
鐘匡民為了兵團棉花的發展,對農科所所長、植棉能手朱常青一向很尊重、很重視。即便鐘楊做試驗是對的,也不偏袒兒子,而是積極支持朱常青的工作,讓兒子自己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因為朱常青有缺點,就否定他對兵團棉花事業的貢獻。
鐘匡民之所以能披荊斬棘重用賢才,最根本的是沒有私心,一心為公。只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兵團有好處,他就全心全意重用人才。
總之,兵團精神內涵很豐富,包括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無私奉獻精神、披荊斬棘重用賢才等。兵團精神的核心內涵就是愛國主義。只有愛國主義,才可以激發不怕死、不怕苦的奉獻精神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才會擁有寬廣的胸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