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11月11日
當下,各類國際性開發銀行早已不勝枚舉,但名冊中又將迎來一位新成員。10月24日,來自21個亞洲國家的代表在北京共同簽署協議,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英文簡稱AIIB。顧名思義,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面向亞洲欠發達地區提供貸款,用于道路、通信基站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中國作為倡議者和發起方,將力爭在2015年底前使該機構正式投入運作。
那么,中國要在亞洲建立新的開發銀行,究竟意在何為?官方答復是,亞洲存在巨大的基礎設施資金缺口。而中國成立AIIB的計劃在私底下也引發了各國激烈的外交戰。事實上,這次中國出資設立新的多邊銀行,而非把資金投入既有銀行之中,這一決定表明了中國對全球經濟管理改革緩慢進程的不滿。也正是這種不滿,促使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成員創建新的多邊開發銀行。盡管中國是亞洲第一大經濟體,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略微增加中國話語權的改革已拖延數年而不實行,而且就算實行改革,美國仍將保留遠多于中國的權力。因此這次在亞洲創立新的“世界銀行”表明,中國對現行國際機構的改變失去了耐心,意圖掌控主動權。
《展望》11月13日
近年來,巴內特公式在英國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巴內特公式是根據英國不同地區的人口基數,交通需求,教育需求和醫療需求,將國家資源按不同的比例分配給不同地區,其中英格蘭占國家資源的85%,蘇格蘭占10%,威爾士占5%的一種分配準則。這公式的提出,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了公眾的懷疑和討論。許多人叫囂著廢除這個公式,覺得它大大違反了公平法則。也有人支持,覺得金錢和權利握在富裕的那一方手里,責任自然也落在他們的肩上。
《旗幟周刊》11月17日
曾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就職時的演講是多么令人難忘,深受大多數美國民眾的信任。他試圖改變國家的政治軌道,但,由于一系列的丑聞和政策失誤,他逐漸失去了美國民眾對他的信任。他的話再也改變不了這個國家。從上周關于奧巴馬政府推出1萬億美元刺激計劃近6年后的民意調查可見,有22%的民眾覺得現在的經濟“差”,48%的人說“不太好”;只有28%的民眾覺得經濟“有所改善”,僅1%的人認為它是“很有效”的。
《自然》11月13日
埃及伊蚊(世界范圍內登革熱病毒和黃熱病毒的主要載體)的“家化”形式,是從蚊子先祖的“森林”形式演變來的。前者優先叮咬人類,而后者則會避開人類。科學家發現它們對人類氣味和對動物氣味的喜好方面有顯著差別。喜歡叮咬人類的蚊子所攜帶的嗅覺受體Or4的版本程度更高、對配體(即人類)敏感性更大,這也使得蚊子對sulcatone(在人類氣味中以高濃度存在的一種化合物)更為敏感。這一發現為一個與自然種群中行為演變相關的基因提供了罕見的實例。
《商業周刊》11月12日
墨西哥蘊藏豐富能源,但改革啟動之前該國卻只允許墨西哥石油公司開發能源。最近,墨西哥國會通過立法,開放外國能源企業進入墨西哥,電費成本估計將下降20%。墨西哥石油、電力公司民營化,將有助松綁政府預算的投資限制,直接促進經濟發展,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從把制造業競爭力提升這項成果放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背景來看,這次的改革也有助于北美能源獨立。墨西哥可望在未來10年成為拉丁美洲的經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