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中國地震局稱,此次魯甸地震的最高烈度達9度,與2013年蘆山7級地震震中地表震動水平相當。截至8日15時,地震造成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永善縣和曲靖市會澤縣108.84萬人受災,617人死亡,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
截至8月7日17時,云南省共接收地震捐款3.3億元,接收捐物價值1億多元。中國紅十字會專門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截至8月4日,中國紅十字會已接受社會捐贈款物3335.75萬元。從數額上來看,3.3億與3000余萬是10比1的關系,中國紅十字會的募款能力仍然不算太弱。
縱觀救災報道可以明顯看出,地震救災漸漸從志愿者蜂擁、NGO前沖,逐漸轉向官方有序主導、部隊迅速動員、民間補充力量。讓人眼前一亮的工兵團女子救援隊,在此次地震前就已經經受過長期專業的培訓;魯甸“8·03”地震醫療防疫組迅速成立,他們在短時間內就對震中龍頭山鎮的活動肺結核病以及今年上半年的發病率進行了分析和比較,震后防疫緊鑼密鼓地開展。
不僅是平日訓練有素,高科技裝備也馬上得以助陣。據《北京晨報》報道,武警黃金部隊在魯甸震中首次使用無人機快速三維建模技術,實現了地災信息第一時間三維可視化,360度無死角展現震區全景,“連垮塌房屋木梁上紋路都清晰可見”。
牛欄江上的紅石巖堰塞湖也牽動著許多人的心。該堰塞湖屬大型堰塞湖,風險等級為最高級別,而且牛欄江又正好處于主汛期,隨時可能發生大范圍強降雨。這種情況下,已安全轉移堰塞湖上下游受影響群眾約5000人。另外,將在堰塞體頂部開挖泄流槽。處理險情、轉移群眾、信息公開,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從“熱血救災”到“高科技救災”、“高效救災”,前后的差異在于前期準備的充分,必須提前預測到地震后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天災無常,人禍當免。 (戴玉)

河南氣象7月27日發布消息稱,全省51.4%的縣市達重度以上干旱,包括平頂山、許昌、鄭州、開封等地均遭遇干旱威脅。河南省平頂山寶豐縣,最近遭遇了60年來最嚴重的“夏旱”,地下水位下降近20米,2.8萬人飲水困難。
來源于外媒關于唱衰中國的一些報道標題,句式為:“_,中國成最大的輸家?!庇芯W友整理媒體報道發現,不管發生什么事情,包括日元貶值、伊朗危機、美國政府停擺等等,中國都可能被論斷為“最大輸家”,而這些報道多來自外媒。
近日安徽長豐縣試點起“姓氏改革”:若新生兒隨母親姓,其家庭可獲得1000元獎勵。目前,該縣已有30戶新生兒家庭主動申請新生子女隨母姓。這算是一種“創新”。
是指年齡較小開始接觸網絡的兒童。有很多兒童會利用網絡看視頻、聽音樂、打網絡游戲和發微博。上海市少年兒童研究中心稱,超七成兒童會用手機上網,24.1%的兒童會發微博。被調查的少年兒童中,開始學會電腦上網的平均年齡為8歲,而開始學會手機上網的平均年齡為10.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