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喬圓
八月,天空湛藍素凈,驕陽的盛情絲毫未減。有著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首都北京迎來了全國琵琶領域的一大盛事——第二屆“敦煌杯”全國琵琶大賽。
選手們攜著心愛的琵琶,滿懷興奮和自信,從四面八方奔涌而至。各地知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也聞訊匯聚京城,為琵琶事業采擢薦進。
在這里,琵琶的藝術魅力得以最全面地展現;在這里,中國傳統器樂文化的蓬勃生機令人震撼。

第二屆“敦煌杯”全國琵琶大賽從2014年6月初啟動,歷時3個月,分為初賽、復賽和決賽三個階段,于8月22日結束。大賽設非職業組、職業組和重奏合奏組三大組別,每一組又依據選手的年齡、學習琵琶的經歷等下設若干小組。
8月17日至22日,復賽、決賽在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進行。據悉,此次赴京參賽的選手總數達千人,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及香港地區,是歷屆同類琵琶賽事參賽人數之最。
此次大賽評委共有四十二人,均是來自全國各地音樂院校和知名樂團的教育家、演奏家。評委們一致認為,“敦煌杯”琵琶大賽為分布在不同地區的琵琶界人士創造了一次相互認識和交流溝通的寶貴機會。
本屆賽事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琵琶專業委員會和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共同主辦,北京華夏旋音藝術傳播中心承辦。大賽共有五十五人、七支團隊分別獲得了各組的金獎。上海民族樂器一廠還為此次大賽特制了“魚躍龍門”琵琶,將其作為大賽獎品授予金獎第一名獲得者。
隆重的開閉幕儀式是本屆琵琶大賽的亮點之一。琵琶界眾多重量級人物出席儀式并登臺致辭或表演,如當代琵琶大師劉德海,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長劉錫津,以及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李光華、顧冠仁、俞良模、吳玉霞、陳音、張強、樊薇等。“敦煌杯”全國琵琶大賽已經成為了國內琵琶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賽事。
開幕式于8月18日下午舉行,李光華教授擔綱主持。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長劉錫津到會致辭,劉德海先生親臨開幕式并指揮開場合奏曲《金蛇狂舞》,當代知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吳玉霞、陳音、張強、樊薇、劉桂蓮帶領近百位參賽選手共同演釋了開場曲《金蛇狂舞》。數位當代知名琵琶演奏家和大賽評委老師獻演開幕式舞臺,為觀眾帶來了耳熟能詳的經典琵琶曲《霸王卸甲》《寒鴉戲水》和充滿地域風情、曲風獨特的《渭水情》《夢入江南》等。優美動聽的旋律和一流的國家級演員陣容,將全場氛圍一次次推向高潮。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廠長王國振也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王國振對常年從事琵琶教學事業的教師們表達了真誠謝意,感謝他們為琵琶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古老的琵琶藝術在當代得以傳承和創新所做出的努力,并表示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將繼續為中國民族器樂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閉幕式頒獎音樂會于8月22日晚在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廳隆重舉行。劉德海大師即興演奏的唯美琵琶曲、評委老師的細致點評、獲獎選手的精彩匯報演出,使整場頒獎音樂會兼具觀賞性和教育性。評委們對參賽選手的認真態度、總體較高的演奏水平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指出了在比賽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如:個別選手缺乏良好的音準概念和速度控制能力,或者表現出基本功訓練、舞臺經驗的不足等。

本屆琵琶大賽首設琵琶重奏項目,分職業組和非職業組兩類,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七支隊伍進入了決賽,其中有不少曲目為原創作品。
重奏項目的設置獲得了琵琶界人士的高度贊許,活動主辦方還于8月20日晚舉辦了一場“重奏組比賽點評暨琵琶重奏、教學研討會”,特邀擔任重奏組評審的上海民族樂團原團長、作曲家顧冠仁,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演奏員俞良模,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原團長張大森以及香港新聲國樂團藝術總監邱少彬等人出席。
評委根據比賽情況分析認為,琵琶重奏形式有待進一步發展,可充分發揮琵琶音域寬廣的特點,將音區錯開、豐富音色,作曲時結合樂器特點,重奏排練時重視基本功的訓練等。
幾位專家一致認為,重奏是一種新的琵琶演奏形式,在大賽中加入琵琶重奏項目有著重要的意義。專家們還看到,在參賽團隊的演奏曲目方面,既有改編作品也有原創作品,兩者都體現出了較大的突破性。
本屆“敦煌杯”全國琵琶大賽活動期間,“敦煌大講堂”和“敦煌杯”琵琶制作比賽成為整場活動的精彩點綴。
“敦煌大講堂”活動由兩場講座組成,中國廣播民族樂團陳音老師為大家現場分析和講解琵琶作品《山之舞》,旅美琵琶演奏家劉桂蓮老師則分析了另一首參賽作品《訴》。兩位老師從指法的技巧、停頓的講究、力度的把握、氣息的運用、節拍的控制等方面詳細解析作品并親自示范。每場講座都吸引了眾多選手和老師觀看。
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敦煌杯”第一百零六屆琵琶制作交流現場評審會上,評委們對參賽琵琶整體上的做工、音量、音質、音色表示了肯定,并對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為琵琶事業的發展所做的貢獻表示感謝和稱贊。此次琵琶制作比賽的金銀獎獲得者多為中青年,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琵琶制作隊伍逐漸實現年輕化。
本屆“敦煌杯”琵琶制作比賽,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首次在外地舉辦,并特意安排在第二屆“敦煌杯”全國琵琶大賽期間進行。制作人員在現場認真的觀摩,加深了對琵琶樂器音色音質的了解,是琵琶制作人員開拓視野、提高技藝水平的良好機會。
近日,德國博蘭斯勒有限公司與中國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在德國柏林中德經濟技術論壇上簽署了“關于在青島中德生態園建立德國歐米勒鋼琴(青島)有限公司聯合協議”。
德國博蘭斯勒鋼琴有限公司擬投資七千五百萬美元在中德生態園建立歐米勒鋼琴研發、生產、展示及演奏大廳,并計劃將德國歐米勒國際鋼琴公開賽移師青島。
歐米勒鋼琴母公司的高端產品——博蘭斯勒鋼琴被德國政府視為國寶,產品為多國國王和皇室的收藏樂器。自從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德國博蘭斯勒鋼琴有限公司先后投資數十億在中國廣州投資建立了廣州歐米勒鋼琴工廠,在中國河北投資建立了中德鋼琴產業園,同時為了推動中德文化交流,德國博蘭斯勒鋼琴基金會與德國駐華大使館、德國駐廣州領事館在中國聯合創立了國際鋼琴賽事——德國歐米勒國際鋼琴公開賽,如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獲得了中德政府的一致認可。這項賽事的創辦旨在增進德中兩國鋼琴文化交流,增強中德文化間的相互了解,積極促進文化交流和友好互訪,給廣大鋼琴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競技、互相學習、提升技藝、展現自我的舞臺。
第四屆德國歐米勒國際鋼琴公開賽啟動儀式將在2014年底舉行,同時在全國五十多個城市開展選拔賽及相關活動。屆時,德國歐米勒國際鋼琴公開賽項目組也將在各分賽區舉辦大型德中文化交流等活動。博蘭斯勒鋼琴與青島有著不懈之緣,目前珍藏在青島迎賓館(原總督府)內的三角鋼琴為德國博蘭斯勒于1876年制造,這也是目前中國國內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博蘭斯勒鋼琴,對中國人了解德國制造、德國文化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德國博蘭斯勒鋼琴董事總經理昆特(Kunt Bluthner)在簽約現場表示“德國博蘭斯勒在德中兩國政府的支持下,在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們對與青島政府的深化合作充滿信心,對歐米勒鋼琴更加美好的前景充滿信心。”早前,德國博蘭斯勒鋼琴有限公司就考慮到,鑒于市場需求基于未來發展戰略,將再建一個生產基地。此次發布的聯合聲明對這一舉措做了更詳細的闡述。聲明表示,中德雙方將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在新生產基地打造完美工廠,制造領先的鋼琴產品;新生產基地投產后,雙方將通力合作,使中國服務與德國制造實現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