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圣音
從演奏家升級為指揮家似乎是音樂世界中最高等級的“進化”了。悉數伯恩斯坦、艾森巴赫、阿什肯納齊、巴倫博伊姆等等一批從演奏事業邁向指揮事業的音樂家中又以鋼琴家的初始身份占據了大多數。也許是鋼琴本身的交響性讓鋼琴家在掌控樂隊上有著天然的優勢,由此讓他們對指揮這一更具“侵略性”的身份產生更多憧憬。然而在眾人中,俄羅斯鋼琴家、指揮家普列特涅夫絕對是不可復制的。他在鋼琴上的天賦無人質疑,有人稱其為“莫斯科來的音樂魔鬼”,但在我看來,他在音樂上的理性、沉著精確的演釋、始終冷峻的面容和“不為所動”的身體使他更像是音樂世界的“冷眼判官”。但同時,他又和其他俄羅斯鋼琴學派的鋼琴家一樣,并非僅僅是刻畫旋律,他對音樂空間感的塑造有著強大的操控力,演奏的音樂層次豐富,擅于處理細節和締造史詩般的輝煌。
之所以在介紹普列特涅夫時將其鋼琴家的身份寫在前面,不僅是因為他早期鋼琴家的身份,而且在于當大多數人在提及他時都更加傾向于他在鋼琴演奏方面的成就。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他在指揮方面有所遜色。從1991年他一手組建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起,普列特涅夫在短短兩年間把樂團推向巔峰就足見其在指揮領域的不俗功力。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支由全俄首席們組成的精英樂團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第一支不受政府管轄的獨立樂團,在成立至今的二十一年中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運營。毫無疑問,普列特涅夫作為管理者具備杰出的領導能力,這也讓他在天才鋼琴家之外成功塑造了古典音樂界的又一王者“傳奇”。

普列特涅夫的音樂之路可謂一帆風順。他出生于音樂世家,十三歲被保送入讀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心音樂學校,跟隨季馬金(E.M.Timakin)學習,成為國家重點培養的音樂天才。十六歲那年,普列特涅夫贏得了他的第一個冠軍——1973年巴黎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之后直升莫斯科音樂學院,成為鋼琴家雅科夫·弗利爾(Yakov Flier)與列夫·弗拉先科(Lev Vlasenko)的入室弟子。1978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普列特涅夫在第六屆柴科夫斯基大賽中贏得金牌。
如果說天才分為兩種的話,普列特涅夫是一種,他的同門師弟波格萊里奇則是另一種。當年波格萊里奇因為反傳統被肖邦大賽淘汰出局,而音樂同樣充滿個性的普列特涅夫則拿下三次金牌。普列特涅夫絕對是最具理性和冷靜頭腦的天才,“別在比賽上耍個性,如果你想得獎,就得避免那些產生爭議的詮釋,甚至要‘迎合’評委的口味”。
提及普列特涅夫,大多數愛樂者都會第一時間聯想到他的《圖畫展覽會》,穆索爾斯基的這部作品被他演釋得太過經典,如果只能聽一次《圖畫展覽會》的話,普列特涅夫的版本絕對不會令人失望。透明度極高的觸鍵和巧妙的踏板變化,用音色、力度以及旋律造就十一幅各不相同的圖畫。神秘陰森的古堡,有牛車由遠而近的豪邁步伐,宏偉莊嚴的基輔大門在漫步中由音樂娓娓道來。整部作品長達四十分鐘,不同性格的段落連結與結構的塑造是最難演釋的,需要演奏家有著超強控制和規劃大型曲目的能力,并且能演奏出一個樂隊的氣魄和音響,而這正是普列特涅夫最為擅長的。普列特涅夫曾說過:“上帝把什么東西放在我的心靈,我就表演什么。就像小鳥在唱歌一樣,完全出乎自然?!钡拇_,他所詮釋的音樂從來都沒有做作、生硬的技巧,取而代之的是賦予了音樂更多的人性和情感。聆聽他的莫扎特《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其中的第二樂章中流露出的溫暖之情與表面上看似冷漠的演奏者普列特涅夫毫不相稱,但無法否認這個不茍言笑的鋼琴家手中拈來的炙熱而高貴的情感直擊心靈,是除了俄羅斯女鋼琴家尤金娜以外唯一打動過我的“第二樂章”。

曾有人說普列特涅夫屬于“現場型”音樂家,再好的錄音最多只能捕捉到百分之八十的他。這點對于上海觀眾來說實在是無從論證的。普列特涅夫曾經三次到訪北京,兩次到訪上海,但幾乎全部以指揮家的身份出現,除了2003年在北京保利劇院的一千四百余名觀眾以外,沒有人在中國見證過他的鋼琴獨奏會。對于更多的愛樂者來說,他是存在于唱片中的神話,不論是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還是貝多芬、李斯特,都閃爍著靈性的火花,他的音樂值得永遠聆聽、珍藏。
鋼琴家似乎生來都有做指揮的潛質,天才型的鋼琴家尤為如此,并且一旦觸及便無一例外地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指揮領域,鮮少有人回歸本職,連做到均衡的人都很少。普列特涅夫算是其中相對平衡的一位,2000年與指揮大師阿巴多合作的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再度留下經典,成為其鋼琴生涯中的又一高峰。普列特涅夫曾在采訪中稱,自己試圖在鋼琴和指揮中獲得平衡?!拔也桓遗c那些偉大的音樂家相比較,但是舉個例子,巴赫是誰?一個作曲家?管風琴家?他也指揮自己的受難曲。拉赫瑪尼諾夫和李斯特都是偉大的作曲家兼指揮家。而我只是想要成為一個完整的音樂家,僅此而已?!?/p>
事實上,普列特涅夫的音樂才能在碰觸指揮后才算散發出完整的魅力。不僅是在藝術上,更讓人看到的是他在領導樂團上的人格魅力。1991年蘇聯解體后,普列特涅夫借此契機聯合了一批當時蘇聯各大樂團的首席音樂家成立了俄羅斯七十年以來第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RNO)。特別的是,這支樂團不靠國家撥款,而是靠贊助和演出收入維持樂團的正?;顒?,普列特涅夫是一手打造樂團的靈魂人物。在他看來,“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是很開放的樂團,沒有既定的常規。當你去指揮一些樂團,他們會想,‘我們知道怎樣演奏!你能教我們什么?我們已經演奏了幾百年,我們一直是如何如何做的’。然而,我指揮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時,如果我說,‘大家聽著,我有一些新想法,我最近看了貝多芬的手稿,讓我們這樣演奏……’,大家都會很感興趣,這一點不是每個樂團都能做到的”。普列特涅夫說:“指揮家如果有才能,有觀點,有說服人的力量,他們是會聽的。不過,不是每個指揮都具備這樣的能力。”
相對于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來說,普列特涅夫真正贏得世界關注是在1993年。這一年,DG公司先后為其發行了三張后來被譽為最重要、最經典的唱片,即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和《巖石》幻想曲、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和《暴風雨》,以及《俄羅斯序曲集》,就此勾勒出了貫穿普列特涅夫指揮生涯的藝術主線——俄羅斯的音樂,在其帶領下的樂團也在短短兩年內發展成為世界級樂團,錄制了大量唱片,其中尤以1995年的《柴科夫斯基交響曲全集》而著名。
普列特涅夫曾說:“柴科夫斯基的作品給我極大的樂趣。他是和我最契合的作曲家,對我來說,沒有任何一位作曲家能以如此的力量傳達出俄羅斯的精神?!?015年1月1日,普列特涅夫和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將再度來訪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于新年之時呈現一整套俄羅斯曲目。其中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想必會出人意料。而其他的兩首重磅曲目,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俄羅斯復活節序曲》以及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組曲亦是樂團的拿手好戲。

普列特涅夫來訪中國的次數屈指可數,到上海也僅僅只有兩次,一次是2011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式,指揮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攜手青年鋼琴家解靜嫻合作演釋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次是2012年年末,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對上海觀眾來說,除了音樂,幾乎沒有關于普列特涅夫的采訪,無論是網絡視頻或網絡文字。普列特涅夫究竟是個怎樣的藝術家,這似乎是一個謎一樣的問題。
為此,我在寫文章之前特意咨詢了很多當年曾短暫和他有過交集的人。據曾經和他相處兩日排練時光的上海交響樂團成員回憶說,普列特涅夫的確不愛說話,非常內向,排練期間和樂隊并無太多交流,但舉手投足盡顯紳士本色。相較于其他指揮家,普列特涅夫對音樂的處理要來得更穩健,是一個非常有內涵、嚴謹而又極富有音樂性的指揮家,境界非常高。同樣,評價他話不多的還有青年鋼琴家解靜嫻,“他是個相當冷的人”。在她看來,普列特涅夫雖然話不多,但十分敬業。作為在上海唯一和他合作過的鋼琴家,回想起當日的演出,解靜嫻還是記憶猶新的?!爱吘蛊樟刑啬蚴卿撉偌遥赃@是我跟指揮家在老柴合作上最默契的一次。不過他比較隨性,排練一遍就過,但演出時卻完全不是排練的速度,第一樂章相對要慢,而第三樂章又快得飛起來,非常考驗鋼琴家的臨場應變能力。”毫無疑問,那場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讓申城觀眾首度體驗到來自“俄羅斯音樂魔鬼”的執棒和鋼琴家解靜嫻精湛的演奏。
普列特涅夫的身上總是處處顯露出他獨特的個人氣質,從容、內省、專注、重視精神的表達,既不過分煽情,又不刻意簡樸。他曾說:“只有真正地理解,才能真正地表達?!睉{借這一點,他成為當代最杰出的音樂家之一,而2015年首日的三度到訪也讓人們期待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