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過度熙攘、人口太多的世界,很難相信還有曾經被占據、而今無人居住的地方。不管這些地方被遺棄的原因是戰爭、經濟崩潰還是人為或自然災難,它們都讓世人一瞥時間的停滯。曾經繁榮興旺之地,如今淪為一片死寂的廢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全球16個令人驚異的被棄之地。
曼賽爾海軍及空軍要塞;英國
“二戰”期間,曼塞爾要塞作為幫助保衛英國的小型堡壘而建造于泰晤士河和默西河河口。這些堡壘的設計目的是保護國際航運水道免遭德國空襲和布雷。其中,空軍堡壘用于防空,它們擊落了22架敵機和30枚飛行中的德軍炮彈。這些要塞在20世紀50年代退役,但在20世紀60年代被英國防海盜電臺使用。如今,偶爾有游客造訪這些要塞,但其中大部分已無人居住或使用。
普利茅斯,蒙特塞拉特島
1995年,位于加勒比海的英國海外領地蒙特塞拉特島首府普利茅斯市的全體居民,因一次可能迫在眉睫的火山噴發而撤離該市。1997年,火山終于爆發。導致普利茅斯市被埋在12米厚的火山灰下。從此,一塊無人區被確立,蒙特色拉特島的一半區域被禁止人員進入,當地居民也不得重返家園。
普里皮亞季,烏克蘭
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發生災難性增電,造成其核心內部多次爆炸,把大量放射性材料釋放到大氣層。這場災難被認為是核電史上嚴重的事故。距離這座核電站3千米、人口為49360人的普里皮亞季鎮的鎮民全部緊急撤離。由于這場事故,最終總共有20萬人撤離。
密歇根中央列車站,美國
密歇根中央列車站是1913~1988年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客運火車站。在舊的密歇根中央列車站于1913年12月26日被燒毀后,新車站投入運營。新車站被計劃為一個大型工程的一部分,該工程包括位于底特律河下面、作為客貨運輸兩用的密歇根中央鐵路隧道。在其建造之時,密歇根中央列車站是世界上最高的火車站。該車站在“一戰”和“二戰”期間發揮了鐵路樞紐的作用。“二戰”結束后。列車上座率下降。從1950~1970年,密歇根中央列車站曾被數度試圖出售。1971年,美國鐵路公司接管美國鐵路客運。1978年,該公司進行車站大改造。1988年1月,隨著該公司最后一趟列車駛離密歇根中央列車站,該車站也隨之關閉。此后,有關方面數次嘗試整修這座車站,但至今沒有成功。
科爾曼斯克普,納米比亞
科爾曼斯克普曾經是一個蘊藏大量鉆石的城鎮,當時這里有醫院、學校、劇場、賭場、冰廠和南半球第一家X光檢測站。“一戰”結束后,鉆石供應量逐漸回落。到1954年,這個城鎮已被徹底遺棄。如今,城中許多建筑已填滿齊膝深的沙塵,旅游者必須獲得許可才能進城。
布茲盧賈紀念碑,保加利亞
布茲盧賈紀念碑建于保加利亞叛軍與奧斯曼帝國之間最后一場戰役發生地附近。它的建造目的是紀念有組織的社會主義運動在1891年的形成。然而,該紀念碑建筑在1981年建成后一直未得到應有的維護。因為長期失修加之人為破壞,這一豐碑如今已嚴重損毀。而有關方面迄今未打算恢復它。
長崎附近的羽島,國本
1887~1974年,羽島作為一家大公司的一個煤礦設施所在地而有人居住。該島于1890年被買下,目的是從海底煤礦采煤。島上有日本第一幢大型鋼筋混凝土抗臺風建筑。隨著石油取代煤,羽島煤礦在1974年被關閉。由于長期無人上島,該島經常被稱為“幽靈島”。因為年久失修,羽島上的不少混凝土建筑已經坍塌。2009年,該島部分重開,帶來了一些游客。但要想全面重開,則需要大筆資金來確保游客安全。
“阿伊爾菲爾德號”,赫姆布什灣,澳大利亞
“阿伊爾菲爾德號”是漂浮在澳大利亞赫姆布什灣(位于悉尼以西)的眾多被棄和已退役船只之一。“阿伊爾菲爾德號”原名為“科里馬爾號”,是一艘191 1年建造于英國的鋼船。它于1912年在悉尼登記,起初用于在“二戰”期間為太平洋美軍提供物資。1972年,“阿伊爾菲爾德號”退役并被送到作為拆船塢的赫姆布什灣。船上的大部分已被移除,但船體被留下并漂浮在海上。如今,這艘船的大部分已被大自然“裝修”——船上生長著茂盛的紅樹林。
烏尤尼火車墳墓,玻利維亞
位于玻利維亞南部的烏尤尼鎮是世界上最大的鹽灘所在地,也是最全面的火車墓園之一。該鎮曾經是前往太平洋港口的列車中轉站。這里的鐵路線由英國人建設于1888~1892年,人們希望它們能讓玻利維亞作為運輸樞紐而繁榮起來,但由于當地一些人把鐵路線視為入侵物而時常加以破壞,這個希望最終落空。這里的火車大多被用于采礦,但到1940年,采礦業因礦藏資源耗盡而衰落,火車隨之被棄。今天,這座火車墳墓是當地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
格拉納河畔的奧拉杜爾,法國
格拉納河畔的奧拉杜爾原本是法國西部的一座城鎮。1944年6月10日,它的大多數鎮民(總共642人。包括婦女兒童)被德國黨衛軍屠殺,小鎮被部分鏟平和連續焚燒數日。大約有20人在這場屠殺中幸存,幾天后他們被允許回來埋葬死者。戰爭結束后,新的奧拉杜爾鎮在原址的西北方向重建,而原址上的廢墟則被保留,作為法國歷史上這一黑暗時期的見證。
卡亞科伊,土耳其
卡亞科伊是土耳其南部的一座村莊遺跡,當初這里的大多數居民都是說希臘語的人。在希臘一土耳其戰爭中。村民們逐漸離開。在土耳其和希臘政府簽署一項人口交換協議后,該村被徹底遺棄。村里的許多建筑毀于1957年的一場地震。如今。該村被列為“世界友誼和和平村”。它一直兼作旅游景點、博物館和歷史紀念地。
第34號發射區,卡納維拉爾角空軍站,美國
第34號發射區曾用作美國宇航局“阿波羅”登月計劃的一部分。它的建造目的是發射“土星一號”和“土星lB”火箭,為后來送宇航員登陸月球的“土星五號”火箭奠基。相關的發射執行于1961~1968年,其中,首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七號”發射于1968年10月11日。1967年1月27日,致命的“阿波羅一號”大火就發生在第34號發射區,造成三名宇航員遇難。在“阿波羅七號”任務后,第34號發射區被夷為平地,只保留了發射臺和一座“阿波羅一號”紀念碑。
紐約世界博覽會,法拉盛,皇后區
為1964年世界博覽會而建造的紐約州展館位于皇后區法拉盛可羅娜公園的法拉盛草坪,其主建筑是三座經過加固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其中,“明日大帳篷”曾一度被吹噓為世界上最大的鋼纜懸頂。第二座建筑是一座摩天觀測塔,可觀測博覽會全景。第三座建筑被稱作“大劇場”,迄今一直在舉辦各種大型展演。紐約州展館的一部分至今仍在頻繁使用,但其余部分被徹底拋棄,淪為廢墟。
哈佛迪諾斯大廳,北威爾士,英國
哈佛迪諾斯大廳建于1861~1866年,起初是一個家族的大宅子,直到1930年出售前它一直是私人財產。20世紀40年代,它作為一所女校和“二戰”期間的避難所重開。這所女校于1969年關閉,1970年重開為一所會計學院。在這所學校關閉后,哈佛迪諾斯大廳變成了一家老人院。由于達不到安全要求,老人院于1993年關閉。此后這座建筑數度易手,使用目的不明確。2004年,它在一場縱火事件中嚴重損毀。2010年,這里被計劃重建為私人宅邸。
克拉姆普尼茨兵營,俄羅斯
克拉姆普尼茨兵營是一個由50幢建筑組成的納粹軍事區。它起初被作為裝甲兵訓練營,被德軍一直占據至“二戰”結束。在它于1945年被棄后第二天,蘇聯軍隊占領這里并改作駕駛訓練中心。在蘇聯于1992年解體后,這座軍營被遺棄至今。
馬卡薩度假地,西開普省,南非
作為一處旅游目的地而打造的馬卡薩海灘度假地,曾經是開普敦最受歡迎的夏季休閑勝地之一。但如今,由于一連串的資金問題,這處度假地日漸破敗,沙丘已占據其中大部分區域。曾經人流如織的瞭望臺、水上滑道和游泳池投射下怪異的陰影,為造訪這里的攝影師提供了獨樹一幟的拍攝背景。如果你也想來這座海濱幽靈鎮看看,請記住:從西開普省的開普敦出發,只需30分鐘車程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