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水利管理在社會發展中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本文對水利信息化及現代化管理的現狀進行了論述,探討了現代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加強水利現代化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水利信息化現代化管理
水作為“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水利管理在社會發展中居于重要的戰略地位,關系著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一、水利現代化管理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用水越來越多,各種污染也越來越嚴重,致使我國水資源越來越匱乏,如果仍然按照過去的簡單方法進行管理,水環境會很快惡化,水資源枯竭,無法為人們提供“生命之基”。
為了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對水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包括對水資源的科學認識,對水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對水生態的及時保護。要實現科學管理,就要對水資源以及用水各方面的需求充分了解,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還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建立合適的模型,才能做到合理分配、及時保護。
水資源科學管理的實現,完全依賴于水利的現代化管理,即利用信息化技術,通過信息采集系統收集足夠的信息,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到正確的處理方法。除了對水資源的管理,水利現代化管理還需要科學的管理機制,即在管理單位內部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信息管理流程有章可循,減少人為因素對信息處理及綜合決策的影響。
二、水利信息化現狀
2.1信息傳輸不流暢
信息化意識不強,沒有統籌管理,導致水利管理單位部門之間各自為政,沒有一個能夠共享資源的平臺,導致領導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傳輸不流暢,互相之間缺乏了解,提供信息時互相之間不能銜接,從而在綜合決策時不能全面的掌握信息,造成決策失誤。
2.2管理方式不規范
水利管理單位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流程或規范,往往使各部門自成體系,即各部門甚至個人建立自己的資料檔案,造成資料管理混亂。當單位在進行部門調整或人員調動時,稍有不慎便會導致一些原始資料或重要技術資料丟失。
三、加強現代化管理的措施
3.1建立新型水利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及時調整信息化建設方案
水利現代化管理離不開水利信息化建設,只有建成完善的信息化系統,才能為現代化管理提供基礎支持。水利信息化建設涉及信息采集、信息傳輸、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決策支持等多個系統,以及系統之間的協同,因此傳統的電子技術簡單的疊加已經滿足不了水利信息化的需求。我們必須根據現代化管理的要求對水利信息化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建立更宏觀、更前瞻的科學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機制,從信息化建設的需求階段開始統籌管理,保證信息系統的良性發展。
水利現代化管理是一個持續發展的事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動態的工程,應該根據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發展及時對信息化建設進行調整,使其滿足水利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另外,水利信息化又是一個前沿的陣地,只有信息化到位了,才能保證水利現代化管理,因此水利信息化的建設要提前預測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在規劃建設中不但要考慮符合國家相關行業標準,還要對新的業務應用進行充分預測,以此進行相關軟硬件的規劃、建設。
3.2建立健全水利現代化管理機制
水利部黨組2001年即提出了“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的發展思路,但是在水利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兩者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這就要求在現代化過程中,每一個部門都要加強信息化的意識,根據自己部門的特點,積極提出信息化的需求,進而加快水利信息化速度,提高水利現代化水平。
在水利現代化管理機制上,要做到“統籌規劃,責任分擔,信息共享,共同發展”。
在信息化的統籌規劃,就是其它各部門的信息化需求都匯總到信息化管理部門,由信息化管理部門統一進行規劃、建設,保證信息化建設縱向的一致性和橫向的統一性,從而發揮最大的效益。
水利管理部門的分支機構,往往具有相對獨立的特點,其信息化要求有自己的特殊性,這就要求這些分支機構承擔起自身信息化系統規劃建設的責任,并與上級信息化管理部門及時交流,做到信息化系統既能滿足本機構的需求,又符合系統的統一規劃。
做到了統籌規劃和責任分擔,信息系統便能滿足現代化管理的要求,實現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使水利信息化與水利現代化相互交融,共同進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不斷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逐步完善現代化水利管理體系,使之與時俱進,才能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并促進經濟和生態社會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道均. 積極推進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0(36)
[2]黃毅. 淺析水利信息化建設[J]. 科技傳播. 2011,5
[3]饒應. 加速水利信息化建設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J]. 湖南水利水電.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