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紅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北張莊學區北張莊學校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李妍紅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北張莊學區北張莊學校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中,把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去,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我個人以為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課文中有許多地方描寫了人們極普通的生活場景,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發現平凡中的美。以課文《小站》為例,教師先引導學生用簡要的文字勾畫《小站》的整體畫面,月臺正面——紅榜,小黑板;出站口——衛生宣傳畫;月臺中間——噴水池,假山,小樹,小寶塔;月臺兩頭——杏樹,蜜蜂。在學生勾畫出一幅月臺的圖畫、正要進行審美評價的時候,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啟發,這小站的地理位置如何?學生會發現小站地處“北方山區”,四周“只看到光禿禿的石頭山,沒有什么秀麗的景色”。小站的形象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一聯系,學生就會發現小站的美,并明白這種美來自本站工作人員的“精心布置”,來自他們熱情為旅客服務的心靈。課文中“這噴泉、這杏花,給旅客帶來了溫暖的春意”,就是對這美的心靈的贊頌。至此,學生會欣然領悟,課文以小見大,揭示了生活中的美。學生在感受課文蘊含美的因素的同時,也懂得了“美是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語),從而更主動地去觀察生活。
小學語文教學有許多培養學生愛美情趣的有利條件。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從課文中挖掘美的因素,用以陶冶孩子們的心靈,喚起他們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的美,必須使其對課文產生一種強烈的持續不斷的求知欲,對課文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創設美的情趣,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及時引到教師運用生動形象有語言所創造的情境中去,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可設置這樣的語言情境導入新課:“1976年1月8日,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黑色的日子。在這一天,一顆心臟停止了跳動,一個為國為民操勞了一輩子的偉大身軀倒下了。群山群立,為之默哀;大海怒吼,為之悲痛;日月無光,為之灑淚。華夏神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世界五洲四海,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他,就是我們無比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雖然永遠離開我們了,但他永遠在億萬人民的心中。今天,我們學的這篇《十里長街送總理》再現了當年人們在十里長街上送別的感人情景”。并伴隨著“哀樂”,給學生先創設出一個特定的悲傷氣氛,讓孩子們在這個氣氛中去學習這篇課文,去了解、認識這位偉大的人物。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陶冶學生的心靈,有著重要作用。
賞實踐,以提高鑒別和欣賞美的能力。如《第一場雪》一課寫放晴雪景一段,作者推門一看,不由發出一聲感嘆“嗬”內心的喜悅溢于言表。課文先總寫了柳樹、松樹和柏樹上的積雪,寫了孩子們歡樂的叫喊聲震落樹枝上的雪,然后引導學生想象萬里江山一片白皚皚的雪景,欣賞那潔凈無瑕的環境美。再讓學生通過讀讀、想想、說說,明白因為雪下得大,雪花不規則地重疊,細看就給人一種毛茸茸的感覺,亮晶晶是因為陽光放射出光芒。教師可指出:雪球兒既是“蓬松松”,應該輕,為什么說是“沉甸甸呢?”有的學生馬上就想到因為松樹是四季常綠的,它們的葉子一簇一簇,雪花落在一簇一簇葉子上,就變成蓬松松的雪球兒,又因為雪下得大,積在葉子上的雪多了,又變成沉甸甸的了。作者通過“毛茸茸”與“亮晶晶”、“蓬松松”與“沉甸甸”這兩對初看是不協調的反義詞,細讀卻是觀察入微的自然寫照的對比,描繪了雪后世界的形態美,再加上隨風飄揚的雪末兒映著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以及孩子們歡樂的叫喊聲,這一切,組成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有聲有色的美麗雪景。我就這樣通過引導學生熟讀、精思,啟發想象,進行聯想對比,讓學生陶醉于課文描寫的雪景之中,把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美的熏陶有機在結合起來,增養了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語文課文中很多是描寫正面人物的,有的是英雄偉人,也有的是普通人物,這些人物告訴我們什么是心靈品質美、什么是行為舉止美,這就是寫人文章所含的“道”。“道”不能說教灌輸,不能拼湊文字或戴帽貼標簽。為了讓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人對物進行有目的評議,看清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了解到理解,從起敬到模仿,從而吸取養料,懂得人生道理。如《一個蘋果》一課,塑造了8位可愛的志愿軍戰士的群像,他們在極其干渴的情況下推讓一個蘋果。如果教師把8位戰士的感人之處一一講述,學生會覺索然無味;如果教師來概括他們讓蘋果具有階級友愛精神,學生也許會無動于衷;教師若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評議自己體會,就能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展開評議時,教師要求學生始終抓住1個與8個、想吃與不愿吃、命令吃又吃不了這些矛盾,展開想象,評評戰士們渴不渴,該不該吃,議議戰士們是怎樣想的,這樣“我想著別人,別人也想著我”的階級情誼就為學生所體檢。至此水到渠成,“道”已體會無遺。教師又推波助瀾引導學生再議,吃不完一個蘋果時,連長為什么哭了,那淚水為何是幸福驕傲的?由于悟了“道”,學生議到點子上:“連長為自己生活在一個人與人之間充滿著愛的溫暖集體中而感到無限幸福,為自己有這么多相互關心的好戰士而感到無比自豪。”這樣的評議,“道”悟得深刻,學生也受到了形象美教育,培育了審美能力。
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觀必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審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