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慧清
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研究
邢慧清
河北省衡水市實驗小學
當代少年兒童就是和網絡、電腦、手機一起成長的。這些新媒體的信息互動、搜索、交際等功能,已經成為孩子生活的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學習、生活、交往和思維方式。這種勢不可擋的局勢已不容我們再駐足等待,開展小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而小學生接觸媒介情況怎樣呢?為此,我校課題組成員在實驗班同學中展開調查。
首先,電視直觀、生動、通俗易懂,網絡便捷、內容豐富增加了媒介的教育功能,剝奪了學生體驗世界的多種方式,將其局限于視覺體驗,制約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通過調查,家里有電視的學生占到了100%,并且絕大部分裝有有線或衛星接收器,收看節目非常方便。每天堅持看電視的同學占到了82.1%。而家中能上網的占到了85.7%,在上網的內容中,QQ聊天與玩游戲更是成了孩子們的主流,長此以往,讓我們這些教育者不慎堪憂。
其次,其他媒介遭冷落。在電子媒介中,小學生的使用頻率并不高。收聽廣播的同學也是只占到了3%,那些新媒體的視覺享受、信息互動、搜索、交際等功能,已經成為孩子生活的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學習、生活、交往和思維方式。紙質媒介的使用情況更是讓我們擔憂,進行課外閱讀的同學只占到了17.8%,閱讀后經常與他人交流收獲的也僅僅占到了14.2%。書籍正面臨著跟電視、網絡等進行競爭的局面,教育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這場競爭中,要使書籍成為勝利者,并激起學生學習的愿望。
根據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我們感受到了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與迫切。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今天這個時代,人的智力發展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識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識的倉庫——書籍。”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歡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是教哪一門學科的,你都應當使書籍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作為一線的小學教師,我們更有責任把閱讀作為孩子們的媒介生活的主流。小學生運用紙質媒介的能力應該成為樹的主干,作為媒介素養這棵樹的強有力的支撐,并保持最旺盛的生長點。而各種媒介的合理運用可以看作媒介素養這棵樹枝干挺拔的基礎上的枝繁葉茂。由此也奠定了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標:培養小學生健康的媒體評判能力,正確理解、合理地、積極地運用大眾傳播媒體及其信息文化資源,具備正確認識、辨析、使用、參與媒介的能力,以及對自己媒介行為的反思能力。從而更好地了解社會、了解世界、完善知識、參與社會活動,提高媒介素養。
經過三年的認真學習研究,特別是最近一年的努力實踐與反思,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我們踏踏實實開展課題活動工作,認認真真進行反思,由此本課題已經在我們的努力踐行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課題組成員在開展媒介素養教育課題研究中研發了校本課程《媒介之旅》,將媒介素養研究成果融入學校教育活動課。使媒介素養教育從課時、內容、效果上得到了保證。教師自身媒介素養也隨之在逐步提高。每位教師閱讀報刊、上網查詢等各種媒介途徑充實自己,課題組成員都建有教育博客,拓展了相互學習、教研、溝通的空間。邢慧清、喬群英在2012年作為學科骨干教師經桃城區教育局推薦,參加了省級國培,并取得了優異成績。2013、2014年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改為網絡學習,更是讓課題組成員如魚得水。王靜、喬群英老師分別被任命為教師全員培訓的數學、語文學科班級輔導教師。
(2)課題組成員探索了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媒介素養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邢慧清老師設計的心理健康說課《學會合作》充分運用了兒歌MTV、錄音故事、動畫片、網絡等多種媒介資源,使枯燥的道理形象化,獲市說課三等獎。
(3)學生通過媒介素養課程教育以及各種主題活動的參與,提高了合理使用、傳播、參與媒介的能力。我校學生積極參與“建設新中國征文”、“愛家鄉征文”、“安全小衛士征文”、“省教育學會中華人文讀書節”、“CCTV電視英語大賽”“星星火炬藝術比賽”、“陽光體育攝影展”……多種活動,并有多名學生獲獎。其中,王魏同學成為“星星火炬藝術比賽”全國形象代言人,并參加了2012CCTV元旦少兒聯歡晚會的演出、劉子龍同學獲“希望之星”大賽衡水賽區第一名,河北賽區第二名、宛明昊同學作品“我的碧水藍天夢”獲第29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王佳怡同學獲學校“讀書好聲音”……
(4)進一步推進了媒介素養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營造校園媒介素養教育氛圍,促進學校媒介素養教育。學校建成了省級圖書室,每周在這里進行的閱讀課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課。學校每個走廊都有一個主題的“走廊文化”,或中華歷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每間教室內都建有“圖書角”、教室后墻板報、校園內校級板報、定期更換。每周國旗下講話,都是由各班優秀學生代表組稿、演講,實驗小學校刊《晨曦》把學生作為了主角,欄目稿件均來自各班學生、每天下午第二節課課間進行“校園廣播”,廣播員每學期都會在全體學生中進行重新選拔,稿件也是來自各班學生的主動投稿。
(5)媒介素養教育的家校合一,教師利用家長會以及校訊通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共同推進全校媒介素養教育活動。
雖然課題組成員在開展媒介素養教育課題研究中研發了校本課程《媒介之旅》,但都是一線教師在保證自己學科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的,缺乏媒介專家的指導。對課程本身以及學生的評價如何制定標準,還需要專家進行指導。課題組成員做了大量工作,但升華為理論方面稍有欠缺,這是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并不是設置了這門課程就足夠了,孩子不論在學校或家庭,每時每刻都處在各種媒介環境中,點點滴滴的機會都非常重要。有關某一媒介的課程內容,在需要時需要隨時進行。“潤物細無聲”,應該把介素養教育滲透在可能的所有機會。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類別:青年專項課題;課題編號:1107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