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娥
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觀念的轉變
劉彬娥
江西省上饒縣第七中學
學校體育作為國民體育的基礎,《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出:“要教育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面對21世紀,學校體育教育的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提高運動成績,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和一大批體育骨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和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因此,我們對體育教育觀念也應有所轉變,應以終身體育觀為出發點,對體育教育的認識從低級走向高級,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體。
初中體育;教學觀念;轉換
新課程體育教學要求我們應以培養學生強健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為教學重點,積極地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成長。由此可見,體育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功能,有利于激活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激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因素。在其他學科中,隨著學科內容的更新發展,從事這門學科的教師都要進修和培訓,學習一些有關教育理論方面的課程,如教學論、課程論、教育學、心理學等。然而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卻很少有機會“充電”,通常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體育教師,二十年前學習的知識至今還能完全勝任現代教學,這在知識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適應?其結果必然導致體育教育落后于現實。體育教師既是腦力勞動者又是體力勞動者,他們并不是社會世俗偏見認為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不能只滿足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應形成多層復合結構:掌握有關當代自然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工具性學科的扎實基礎,并能熟練運用;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知識,了解體育教育對社會、人類進步的人文價值,從社會發展來揭示、認識學生素質發展的規律性;提高人際交往中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外語能力,具備計算機一般知識和操作技能;對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設計教學,在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和整個教學進程狀況;應注重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現代教學手段及教學科研等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新課程體育教學倡導發揮教師的示范引導作用,以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不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意向、動機、興趣等是在一定情況中產生的,認知的進行;技能的形成、創造性的開發,都是在體育教學氛圍中潛移默化的進行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A·班尼認為:“課堂教學心理氣氛決定著教學總量,而且是集體的情緒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主要決定因素。”這種微觀的社會環境在學生身心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理清師生之間的關系,準確地定位。教學中進一步的激發學生學習潛能,關注他們的知識形成與發展需要。筆者以為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應該體現人文主義色彩,不能強令執教,而是通過教師的自身素質和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調控教學氛圍,是通過教師素質的感召力、滲透力和教學情景的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成為教學的主體。這樣才能建立起主導與服從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互動關系。
一名合格的初中體育教師必須要建立好自身的形象,更進一步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夯實基礎。首先,體育教師必須身體力行,做好榜樣工作。在課堂上為了激發學生更好地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在此之前教師就要做好表率工作。體育課大多教學課程是在室外完成的,遇到嚴寒酷暑,教師必須更加堅定的為學生做好榜樣,積極進行訓練演示。在傳授新的動作之前,體育教師都應該事先做好練習訓練達到一定的標準之后再教給學生,學生也會受到老師的影響積極學習。其次,大力開展師生交流工作。初中的學生正在青春敏感時期,此時的教師需要多加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活動。對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做到一個全民啊了解,知曉學生對體育的學習建議。在此基礎上可以更加直接的掌握教學信息。師生之間達成共識,也會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發展,同時教學的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教師應有“發展創新”的教學觀。時代的變化發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為體育教師更應有發展創新的教學理念來適應教學變化的發展要求。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讓他們發揮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合作探究的團隊學習精神。教學過程中經常有的放矢地采用游戲、競賽等集體活動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增強教學情趣,強化學生集體意識觀念,增強教學集體的凝聚力,培養學生團結和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自覺的適應和遵從角色規范要求,從內心意識到服從紀律是集體的意愿,又是自身學習的需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和性格不同,接受掌握技能的能力有差異,采用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因材施教既注重一般素質的培養,又注重發展學生個性。在教學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創造條件,給學生自由練習的時間,并分別予以指導,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以滿足自己的需要。教學時應善于調動體育骨干的積極性,如讓他們參與管理、作示范練習、幫助差生糾正錯誤動作等,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從而真正體會到體育課給他們的學習生活所帶來的身心愉悅。除此而外,教師在組織教學中,還要加強教學的應變能力,及時調整和糾正教學的不良傾向,恰當的運用肢體表情和幽默語言,可以使學生保持適度的興奮狀態,這樣既活躍了教學氣氛,又增添了教學情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