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輝
寓素質教育于數學日常教學中
劉文輝
河北省高邑縣孫家莊小學
時代呼喚教育,教育呼喚創新,而創新的首要任務則是將素質教育推向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占有地基作用的小學課堂更是現代人們關注的重中之重。與傳統的應試教育不同,素質教育更重視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身心健康、能力培養以及個性發展,更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也將原來的“雙基”變成“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它要求“教師須為兒童的學習和個人發展提供最基本的數學基礎、數學準備和發展方向,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使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素養,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之所趨、教育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將素質教育更好地推向小學數學課堂呢?從小學數學教師的角度出發,針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備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做足備課工作,才能在課堂上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正確的學習軌道上前進。針對素質教育的特點,教師不僅要正確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準確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設置及其聯系,更要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將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具體分析學情,注重學生的思想、技能、方法等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如在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課時,首先,教師在備學生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如學生自主猜想、探究、驗證與教師巡回指導相結合法,這樣既便于基礎差一點的學生理解與掌握,又能發展優等生的知識拓展能力。其次,教師要注意設置讓學生動手操作、直觀感受立體圖形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通過親自摸一摸、小組內說一說、班內展示一下、師生共同評一評的學習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的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演變成實際可觀的具體事物,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走進立體圖形世界、正確認識立體圖形,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為以后走向社會奠基更好的形象思維。最后,在設計課后作業這一環節時,建議教師正確把握學生認知特點和發展方向,多設計一些與實際有關的數學題,如:你能用你學過的立體圖形設計一些有趣的事物嗎?教師可以給出用立體圖形拼擺的機器人做示范。這樣讓學生再次經歷探究立體圖形特點的過程,加深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等基礎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只有精益求精的把備課工作做好,把素質教育的理念推向小學數學課堂的備課中,才能做好課堂準備,在課堂上成為優秀的導航人,提高課堂效率,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正確航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1.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攜手學生快樂學習。
上課伊始,教師可以選取積木、魔方等玩具為教學工具。教師講述自己兒時喜歡的玩具,進而激起學生的美好回憶,創造輕松愉快地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做好鋪墊工作。另外,在學生小組自主探究時,教師可以加入到一個小組中,與學生一起猜想、驗證,攜手共同學習。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又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創造一種和樂融融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2.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走進學生內心世界。
在學生猜想、驗證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與爭論,教師一定要明確在小組內討論時自己是學生的同學、朋友的這一角色,不可以用嚴厲的言語去責怪或傷害同學,要及時用實際理論去糾正他的錯誤觀念,或者引導其他同學幫助他。另外,教師一定要用心去觀察、研究、關心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學生的朋友,以一個學生的心態去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生、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切切實實的傳授給學生。
3.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個人素質。
學生是一個缺乏知識經驗并在探索中不斷前進的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允許學生犯錯誤,只有在嘗試中不斷出錯、不斷反思、不斷改正才能進步,才能把課本知識靈活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因此,在小組派代表將探究結果展示給全班學生,遇到發表的意見有歧義、爭執、錯誤,或其他學生評價不準確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要學會說:“我很欣賞你勇于思考的精神”,“不要氣餒,下次一定會做對”,“你在進步,我很高興”,等等激勵學生的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也可以引導學生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尊重他人意見的人,逐漸提高個人素質。
課后反思是對課堂教學上出現的問題的進一步分析和總結,是為下次課堂更好的展開教學、總結經驗的必要方法。素質教育理念下的課后反思更注重分析學生課上表現的原因、過程中的態度以及導致的結果。它要求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中總結教學經驗,特別是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態度、作業完成的情況可以把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情況真實的反映出來,便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把素質教育更好地推向小學數學課堂。同時,教師要學會分析學生的心理,可以通過課下與學生交流、召開班干部會議、召開家長會、做家訪等方法,了解問題的原因,多發現、多思考、多交流,進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