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發揮學生在評價中主體作用的研究
李建新
正定縣新安鎮學區東權城小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探索者、發現者,這種需要在兒童的內心世界更為強烈。”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一名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深地體會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一名學生的重要性,評價方式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他們認識自信,發揮它們的評價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發揮學生在評價中主體作用非常重要。
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評判的狀況,要讓學生更多的參與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制定,在評價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通過“協商”達成評價結論,使得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例如:在學期開始,我與同學們商量制定本學期評價標準,同學們發言積極踴躍,最后以“爭當紅旗標兵”為標題,為每位同學建立一個小小的評價本,這個本子的評價功能主要是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具體方法是:學生每天自評一次,自評的主要項目是紀律、衛生、聽、說、讀、寫、練等幾項。每天根據自己的表現給這幾個項目涂上不同的顏色。主要有三個等級,紅旗——你真棒;黃旗——你真行;藍旗——加油啊!每周數一次紅旗是多少,黃旗是多少,藍旗是多少。在全班評出紅旗最多的,發給一顆周冠軍的奪魁標志,并鼓勵同學們向他學習,一個月后再評出月冠軍。經過幾個月的實行,我發現孩子們的心目中是有桿秤的,每天在校的表現有目共睹,自己也是最清楚的。每周公布自評結果也保證了透明度,大家也相互監督,這樣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們的自我測評,引導學生注重過程,激勵學生進步,使每一個學生在自我測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能力差,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評價中,注重發現和培養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增強評價意識,學會評價方法,為學生參與評價創造條件。比如,我經常讓學生評課,實踐證明他們確實能行,學生對課的評價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而且特別有興趣。上完每節課,給孩子幾分鐘時間,讓他們對課談談感受,他們說的雖然深淺不一,也不是完全正確,但說出的卻是孩子的心聲。他們在評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評價教師的教,還可以評價自己的學,使他們真正地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成為了評價的主體。還有,在實踐中,我發現在做作業時多用評語彌補不足,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如:“你很聰明,盡力學習一定會趕上別人”“天才出于勤奮,目標就是動力,把握好現在,加把勁”等。尤其在作文評改中,我摸索出一條新路,批改作文時,寫好恰當的評語,在留給學生一個寫評語的空間,這樣學生在作業發回以后,對照評語再閱讀自己的作文,寫出自己的評語。這樣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之中。
學生只有在互動中,才能交往,才能被他人所觀察和了解,從而產生評價。以前,所有作業都是老師看,簡單的對錯符號對于學生來說起不到積極作用。學生的作業可以學生評,評出他們認為各方面都優秀的作業,學生對他人評價的過程也就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這在平時的小測驗中可以做到。例如:語文聽寫生字,默寫古詩,數學
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評價要注重其能力結構和心理結構的全面考查,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入評價之中。評價分為知識、能力、習慣三方面,每方面下設分項,列成一個表格,展現在班級版塊里,這樣每個學生都成了評價者。比如課上同學的表現和習慣對自己產生了影響,或者自己對自己有什么評價,可以親自去寫一寫,寫上自己的看法,寫上自己的驕傲。現在,我班的同學在實踐中已經能夠準確地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評價的表現手段我沒有強調單一標準,可以寫等級,可以寫評語,可以畫小星……這樣做,讓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喚醒了他們的自我意識,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自我成長能力。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是當前評價體系改革的趨勢,教師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到恰如其分,使學生評價真正成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