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萍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2.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安源區(qū)青山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60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
朱志為1張紅英2
1.江西省萍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2.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安源區(qū)青山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江西 萍鄉(xiāng) 337000
目的探討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6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觀察組采取強化式健康教育模式(連續(xù)5d的健康教育+出院隨訪),比較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血糖指標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強化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可更好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血糖控制達標率,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自我管理水平
眾所周知,糖尿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是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治療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并學會自我管理,這對提高患者預后來講尤為重要[1]。本文就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進行觀察比較,以探討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版中華糖尿病學會(CDS)關(guān)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以及近半年內(nèi)并發(fā)心腦血管意外等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49.6±5.3)歲,所有患者就診時的平均血糖(FBG)水平為(8.97±3.93)mmol/L,平均餐后2h血糖(2hBG)水平為(14.0±4.29)mmol/L,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為(7.16±2.24)%;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50.2±5.6)歲,平均FBG水平為(8.06±3.14)mmol/L,平均2hBG水平為(14.6±4.41)mmol/L,平均HbAlc水平為(7.36±2.25)%。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血糖平均水平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即在患者住院期間,有專業(yè)護士對患者進行相關(guān)糖尿病知識的講解,時間均為每周末進行,共給予5次的健康教育,若患者在住院期間未完成相關(guān)課程,則在出院后繼續(xù)完成。
1.2.2 觀察組給予強化式健康教育,即采用短期強化健康教育和后期強化隨訪相結(jié)合的方式。短期強化健康教育即給予患者連續(xù)5d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的健康教育講座,并在患者出院后加強隨訪,包括上門隨訪、電話隨訪等,再根據(jù)患者具體狀況給予相關(guān)指導。
1.2.3 健康教育內(nèi)容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內(nèi)容基本相同,包括①糖尿病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如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xiàn)、一般治療方法、并發(fā)癥及其危害等;②胰島素應用的意義、作用、應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尤其是對于初診患者來講,早期應用胰島素,可更好的提高患者預后。③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的基本方法,并重點向患者強調(diào)飲食、運動療法以及合理的控制體重在糖尿患者中的重要意義,以更好的提高患者依從性;④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并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2]兩組患者均于出院后的第3個月回院復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等相關(guān)指標,并應用Debom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對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進行評價,該量表分為好、中、差三個檔次,其中好:得分>28分;中:21~28分;差<21分為差。
1.4 血糖達標的判定標準 FBG達標標準為4.4~6.1mmol/L、2hBG達標標準為4.4~8.0mmol/L,HbAlc以小于6.5%為治療達標標準,對患者相關(guān)血糖達標率進行計算。

2.1 兩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 經(jīng)比較,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血糖達標率比較 經(jīng)比較,觀察組患者相關(guān)血糖指標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自我管理水平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對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是通過多種手段可以很好的控制糖尿病。其中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的臨床治療手段,其形式多樣,包括發(fā)放資料、講座咨詢、觀看錄像等,但是目前臨床對這些健康教育的形式均分散進行,而未有統(tǒng)一的形式。在本組的資料中,我們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強化式健康教育模式,即連續(xù)5d的短期強化和隨訪強化,結(jié)果顯示給予強化式健康教育模式的觀察組其患者在自我管理水平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且血糖達標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強化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以及血糖控制情況均具有顯著作用,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1]鞠昌萍,孫子林,金暉,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3):2139-2142.
[2]招麗媼,譚曉雪,劉紅瑞.健康教育路徑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J] .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07):6-8.
R473.58
A
1007-8517(2014)12-0109-01
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