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中醫院中醫治療區,江蘇 徐州 221009
艾灸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40例臨床觀察
孫慧
江蘇省徐州市中醫院中醫治療區,江蘇 徐州 221009
目的探討在急性周圍性面癱患者中采用艾灸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對接受診斷、治療的80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根據患者治療時間順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實驗組采用艾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治療后出院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周圍性面癱臨床上采用艾灸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推廣使用。
急性周圍性面癱;艾灸治療;臨床觀察
周圍性面癱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又被稱為面神經麻痹,從中醫角度來看,它屬于“口眼喎斜”、“口辟”范疇。臨床上,對于這種疾病醫學界還沒有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規藥物治療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患者治療后并發癥較多[1]。近年來,艾灸治療在周圍性面癱中使用較多,并且治療效果較好,為了探討在急性周圍性面癱患者中采用艾灸治療的臨床效果。對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我門診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門診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按照治療時間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調研中,共有男47例,女33例,其年齡在39~84歲,平均年齡為(49.5±1.5)歲。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常規檢查,均符合急性周圍性面癱臨床診斷標準,患者排除肝腎等疾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病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實驗組采用艾灸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艾灸治療,取穴部位如下:主穴為地倉、頰車、四白、迎香、攢竹、陽白、魚腰、下關、合谷、牽正等;配穴為大迎、翳風、瞳子髎、足三里。針對病情,面部取患側穴位,合谷取病患對側。以平補平瀉為主,早期亦淺刺、輕刺,遠程取穴合谷強刺激,當患者出現針感后留針20~30min,并在針旁用艾條點火熏灸,灸至局部皮膚紅潤溫熱為度,必要時可透針,如陽白透魚腰、四白透顴髎 、地倉透頰車、牽正、合谷等。患者每天1次,連續使用10 d[2]。
1.3 療效標準[3]完全恢復:患者前額皺紋、眼裂等癥狀全消失,患者身體指標、面神經功能正常;部分恢復:患者前額皺紋、眼裂等癥狀有所改善,患者部分指標異常;未恢復:患者前額皺紋、眼裂等癥狀加重。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優于對照組75%;實驗組對我院治療滿意率為95%,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12.8±6.7)d后痊愈出院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3,4。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4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急性周圍性面癱是臨床上常見的多發疾病,這種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出現上升趨勢,且發病機制復雜,誘因也比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面部受到風寒等從而造成患者面部經絡阻塞。目前,醫學界對于這種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規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效果不好,患者治療后并發癥較多,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
近年來,艾灸在急性周圍性面癱中使用較多,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中醫艾灸治療時以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足太陽經穴為輔,治療中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為主,從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實驗中,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優于對照組75%;實驗組對我院治療滿意度為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12.8±6.7)d后痊愈出院短于對照組(P<0.05)這個結果和麗華等人[3]實驗結果相同。
但是,患者在采用艾灸治療過程中必須注意針刺時機和取穴部位。麗華等人[3]對取穴部分進行了一些實驗:實驗中采用粗針刺神道穴,沿著督脈平刺,實驗結果顯示:艾灸治療效果優于西藥對照組(P<0.05),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的避開患側神經肌肉,充分發揮神道穴及督脈的作用。方美善等人[2]對108例患者進行了實驗,實驗中將發病7d后接受艾灸治療患者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要優于對照組(P<0.05),即在急性周圍性面癱患者中采用艾灸治療能提高治愈率。由此可以知道,急性期是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癱的最佳時機。根據筆者經驗:在面癱急性期,應該盡早進行艾灸治療,并且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治療時的手法、力度等,避免對患者面神經功能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周圍性面癱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又被稱為面神經麻痹,臨床上采用艾灸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推廣使用。
[1]魏汝波.分型、分期治療周圍性面癱220例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5):672.
[2]方美善,王京善,楊莎莎.分期針刺加TDP中頻電治療周圍性面癱282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1,25(9):611.
[3]麗華.分期綜合治療186例周圍性面癱的臨床報道[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3(6):395.
R246.6
A
1007-8517(2014)16-0035-02
201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