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中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痰濕貼外敷涌泉穴合脾俞拔罐治療小兒痰濕咳嗽84例臨床觀察
羅建勛
廈門市中醫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目的對小兒采用痰濕貼外敷涌泉穴并配合脾俞拔罐治療痰濕咳嗽的治療情況進行臨床觀察研究。方法選取168例患兒,并隨機分兩組,每組84例。對照組84例僅采用口服氨溴特羅口服液進行治療,觀察組84例采用痰濕貼外敷涌泉穴并配合脾俞拔罐治療痰濕咳嗽的治療方法。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84例患兒中,1d顯效的10例,2d顯效的60例,3d以上顯效的14例;對照組84例患兒中,第2d顯效40例,3d以上顯效44例,兩組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痰濕貼外敷涌泉穴聯合脾俞拔罐治療能及時有效的控制小兒痰濕咳嗽,是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
痰濕貼;小兒痰濕咳嗽;涌泉穴;脾俞拔罐
小兒咳嗽是目前是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痰濕咳嗽的患兒也是比較多的,痰濕咳嗽是因為患兒體內水液代謝出現障礙,造成水濕內停,同時諸多邪氣入侵,造成體內產生過多的熱量積聚成邪火,從而引起咳嗽[1]。本文通過研究痰濕貼外敷和脾俞拔罐的綜合治療,觀察小兒痰濕咳嗽的臨床治療情況,為患兒痰濕咳嗽的治療提供有效的治療依據。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抽選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痰濕咳嗽的小兒患者共計168例。將患兒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8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9例,平均年齡(5.74±1.35)歲,平均病程(2.38±0.35)d。對照組84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齡(6.43±1.12)歲,平均病程(2.56±0.42)d。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經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84例僅采用口服氨溴特羅口服液(國藥準字H20040317)的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小兒痰濕咳嗽的癥狀確診后,患兒在醫生指導下配合用藥治療,在使用痰濕貼的同時,配合脾俞拔罐治療,從痰濕咳嗽的源頭治療,使整個身體津液代謝達到通暢。痰濕貼的功效為化痰止咳,組成為白芥子等,為我院院內制劑,臨床應用多年,療效明顯。
1.3 療效標準 根據《中醫兒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顯效:咳嗽消失,體溫正常;好轉:咳嗽減輕痰明顯減少;無效:所有癥狀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1d顯效率與2d顯效率之和。

觀察組(痰濕貼配合罐療):84例中,1d顯效的10例,2d顯效的60例,3d顯效的10例,第4d顯效的4例;另外對照組84例患兒在服用了氨溴特羅口服液后,40例第2d顯效,30例第3d顯效,其余14人在第4d顯效。兩組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情況比較如表1。

表1 兩組患兒情況對比表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兩個穴位:涌泉穴和脾俞穴。涌泉穴,是人體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有重要作用。脾俞穴,是脾之背俞穴,因此稱作脾俞[3],本穴歸屬于足太陽膀胱經,為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故脾俞穴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療背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于治療脾胃疾患如腹脹、腹瀉、痢疾、嘔吐、納呆、水腫等。
中醫上的痰濕咳嗽,其實就是支氣管炎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患兒痰多咳嗽,劇烈咳嗽后會引起胸悶,肺有啰音,小兒脾胃薄弱,各項機能免疫低下,易受邪氣所傷,導致肺氣不通暢,而引起咳嗽,中醫上還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同時在《幼幼集成》一書中也提到:“但因咳而動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咳者,痰為重,主治在脾。”所以本治療方法是有中醫理論基礎的。
大多數患者出現痰濕的癥狀是因為日常的飲食不合理、不注意造成的,當然也存在因為疾病誘導而產生的可能,這里的“痰”是指人體津液的異常積留,是病理性的產物;“濕”即內濕是指消化系統運作失宜,對水在體內的流動失控以致津液停聚,而使體內津液聚停而形成內濕。痰濕體質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有脾胃不和,脾胃功能減弱,亦或是因為身體本身的內分泌失調而導致的癥狀。痰濕咳嗽的臨床特征:早晨咳嗽陣發加劇,咳嗽聲音連續不斷,不帶有濁音,患者感覺咳出就會舒服好多,這樣的癥狀多為痰濕咳嗽。
痰濕咳嗽是咳嗽的一種,中醫認為脾虛運化不通暢的情況可致使津液無法正常代謝或者吸收,“積聚成痰”。中醫理論講到“脾為土,肺為金,土生金”,因此脾虛必定會導致肺功能的運轉不順暢,絕大多數表現為有痰就咳,痰多色白(或灰)易咳,身體乏力等,但是無外感病的表征[4]。
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將風寒咳嗽和痰濕咳嗽進行鑒別,兩者不管是病因的形成還是后期的治療都是完全不同的,風寒咳嗽是中醫外感咳嗽的一種,因為外感風寒,邪氣侵襲肺部,引起肺氣不暢導致咳嗽,一般以咳嗽為主要表現,痰多稀白易咳,兼有惡寒的表現,但是痰濕咳嗽確實恰恰相反,是由內而外造成的肺部不適引起的咳嗽癥狀。
痰濕咳嗽的治療遵循的原理是:患兒痰濕咳嗽,使用痰濕貼作用在涌泉穴上,通過對穴位的作用,從而使整個身體達到祛濕的作用,通過脾俞的拔罐治療,脾俞局部得到疏通,人體最大的排毒經絡膀胱經也能得到很好的疏通,從而加速體內津液代謝,提高臟腑的水液代謝能力,從而祛除痰濕,使身體正常的津液代謝,實現良性循環[5]。
對照組,只是單純的口服氨溴特羅口服液,對患兒的咳嗽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口服時間如果達到5~7d,效果明顯降低,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痰濕咳嗽,并沒有解決臟腑水代謝物不暢的根本問題,2d顯效率僅47.6%。觀察組采用痰濕貼外敷涌泉穴聯合脾俞拔罐治療小兒痰濕咳嗽效果明顯,2d顯效率83.3%,而且兩組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一治療思路值得我們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1]徐榮謙.中醫教您防治小兒咳喘[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5-22.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86.
[3]霍香,霍適.穴位敷貼治療小兒咳嗽110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1,20(06):31.
[4]史鎖芳.哮喘自然療法[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53-59.
[5]張奇文.中國膏敷療法[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20-28.
羅建勛(1978-),男,湖南人,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兒科。
R725.6
A
1007-8517(2014)16-0042-02
201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