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臨滄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云南 臨滄 677000
臨滄市2012年705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
尹亞梅
云南省臨滄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云南 臨滄 677000
目的探討臨滄市2012年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發生情況及原因,為臨床用藥及藥品安全性評價提供參考。方法對2012年臨滄市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表中上報單位分布情況、用藥途徑、藥品類別、臨床表現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705例ADR報告中,醫師上報的ADR比例最高(63.3%);女性(55.8%)發生率高于男性發生率(44.2%),年齡在15~44歲發生率最高(47.9%);ADR嚴重程度分級多為一般(97.6%),結果多為痊愈或好轉;給藥途徑中以靜脈滴注發生的ADR最多(81.6)%;引起ADR的藥物以抗微生物藥最多(79.0%),其次為中藥注射劑;ADR累及系統或器官,以皮膚及附件損害最為常見。結論應加強ADR監測,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藥物不良反應;合理用藥;分析
近年來,由于新藥品種不斷問世,用藥數量的增加,藥害事件也屢見報道。為了加強藥品上市后監管,規范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及時有效控制藥品風險,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衛生部制定了《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1]。通過對本地區上報藥品不良反應報告進行分析,了解本地區用藥現狀,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及藥品安全性評價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收集臨滄市2012年各級醫療衛生(含計生部門)機構、藥品經營(批發、零售)企業、個體診所及使用個人呈報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表。
1.2 方法 針對臨滄市2012年上報的ADR報告的基本情況、通過對患者的年齡、性別、ADR分級和轉歸、給藥途徑、給藥方式、涉及的藥品類型、累及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等方面的數據利用Excel電子表和手工篩選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2.1 基本情況 在705例ADR報告中,醫師上報446例(63.3%),護士上報129例(18.3%),藥師上報98例(13.9%),個人12例(1.7%)。705例ADR報告來源于5類機構,主要包括縣級以上醫院267例(33.6%),鄉鎮衛生院329例(47%),民營醫院23例(4.7%),個體診所64例(12.4%),藥店10例(0.14%),個人12例(0.7%)。
2.2 患者一般情況 收集的705例ADR報告中,男性311例,占44.1%,女性392例,占55.6%,性別不詳2例?;颊咦钚∧挲g為10個月,最大82歲,其中,15~44歲者ADR發生率最高337例(47.9%)。
2.3 ADR分級和轉歸 按照《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第八章附則第六十三條規定的ADR的定義,對705例報告進行分級,一般的ADR為688例,占ADR的97.6%,嚴重的ADR為17例,占ADR的2.4%。ADR發生后,一般ADR中有459例痊愈,229例好轉;嚴重ADR中有10例痊愈,7例好轉。
2.4 ADR給藥途徑和構成比 705例報告中,靜脈滴注586例,占83.1%,口服72例,占10.2%, 靜脈注射16例,占2.3%,外用13例,占1.8%,肌內注射8例,占1.1%,皮下注射5例,占0.7%,局部注射2例,占0.3%,經眼給藥1例,占0.1%,泵內注射1例,占0.1%,陰道給藥1例,占0.1%。嚴重的ADR為17例,其中15例是靜脈滴注引起的,占嚴重ADR的88.2%。
2.5 ADR與給藥方式 705例ADR報告中,單一用藥640例,占90.8%,合并用藥65例,占9.2%,其中二聯用藥45例,占6.4%,三聯用藥12例,占1.7%,四聯用藥8例占1.1%。
2.6 ADR涉及的抗微生物藥物的分布情況 705例ADR報告中,微生物藥物558例,占79.0%,其次是中成藥56例,占7.5%;引發ADR的抗微生物藥物的情況。見表1

表1 ADR的抗微生物的分布情況
2.7 ADR累及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 705例ADR累及系統-器官中,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最多,共有267例,占37.9%,其次為全身性損害和胃腸系統損害。見表2。

表2 累及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
3.1 在本文所收集的705例ADR報告中,醫生和護士上報575例(占總數的81.6%),這說明在臨滄市的醫療機構中廣大的一線醫護人員對ADR的發生已經引起了一定的重視。從報告來源來看鄉鎮衛生院是報告的最大主體,縣級以上醫院、民營醫院和個體診所報告的數量相對較少,這與其病人多用藥量大不相符,因此,今后臨滄市應加強對上述醫院的宣傳和督促力度。
3.2 在705份ADR報告中發生ADR的男性占44.2%,女性占55.8%,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是女性機體方面因素影響,女性體重較男性輕,脂肪占體重的比率高,而體液總量占體重的比率低于男子,這些因素容易使藥物在體內的蓄積,更容易引起藥物的不良反應。易發生ADR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5~64歲之間,可能與這年齡段看病患者基數大、合并用藥多有關。在醫生用藥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患者機體方面的因數。
3.3 在705例ADR報告中,由靜脈滴注引起的有586例占83.1%。嚴重的ADR為17例,其中15例是靜脈滴注引起的,占嚴重ADR的88.2%。靜脈滴注減少了機體對藥物的吸收環節,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起效快,所以誤認為靜脈滴注好。靜脈滴注對藥物質量要求很高,如果注射劑的內毒素、藥物的賦形劑、不溶性微粒等質量控制不好,它所引起的都是嚴重的ADR。靜脈滴注引起的ADR除了藥物本身的因數外,靜脈滴注的速度,輸液器的質量,藥物的配伍是否恰當等等都可能成為ADR的誘因。因此,醫護人員給患者用藥時要本著“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科學給藥,給藥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反應和嚴格控制給藥滴速,一旦遇到情況,立即第一時間給予搶救措施。
3.4 引起ADR藥物以抗微生物藥物為最多,共558例占79.0%,其次為中藥注射劑56例占7.5%??刮⑸锼帒脧V,使用頻率高,導致ADR的發生率增高。臨床醫生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使用藥物前要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做好用藥監護??咕幬锏拇罅渴褂脮a生更多的耐藥菌株,使體內菌群失調,因此,醫療衛生機構應規范抗微生物藥的使用,進行抗微生物藥物的使用評價,從而加強抗微生物藥物的合理應用,減少或避免無明確指征的用藥、用藥時間過長、聯合用藥等情況出現。
除抗微生物藥物外中藥注射劑引起的ADR最多,共收集到56例(7.5%)。由于中藥成分比較復雜,不易提純,在炮制、儲存和運輸等多個環節中容易出現理化性質的變化,其所含蛋白質或生物大分子作為過敏原導致過敏反應發生[2],另外,劑型的改變容易導致成分發生變化,很有可能也是ADR發生的原因。這也提示我們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使用中藥注射劑應慎之又慎,嚴密觀察藥ADR的發生,為了減少和避免ADR的發生,中藥靜脈制劑應盡量避免與西藥注射劑配伍應用。
3.5 從ADR的臨床表現來看,以皮膚過敏反應最多 這可能與兩個原因有關:一是皮膚反應的臨床表現易于觀察和診斷,且不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二是藥疹是變態反應所致,目前臨床上的一些常用藥物,如抗感染藥、解熱鎮痛藥、中藥注射劑等,它們的抗原性較強,最易引起該類反應。盡管皮膚過敏反應發生率較高,但是病情較輕,一般予以停藥或治療后癥狀得以改善。ADR臨床表現以全身皮膚過敏反應為多,共267例,占37.9%,主要表現為皮疹、蕁麻疹、皮膚瘙癢。其次為全身性損害,共146例占20.7%,主要表現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
結合對臨滄市2012年705例ADR報告的統計分析和評估,臨滄市應加強ADR的宣傳,充分發揮醫生、藥師和護士的作用。不斷完善ADR監測制度,加強用藥咨詢服務,及時向臨床及患者提供相關ADR的信息,加強醫、護、藥之間的信息交流,使臨滄市的ADR監測工作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的用藥服務。
[1]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S].衛生部第81號,2011.
[2]何偉珍,吳麗蘭,應小飛,等. 浙江麗水市2004年501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05,16(10):774-775.
R015
A
1007-8517(2014)16-0081-02
201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