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醫院南院,江蘇 常州 213000
干預性護理對23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活動度的影響
許小穎
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醫院南院,江蘇 常州 213000
目的觀察干預性護理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活動程度的影響。方法選取45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22例與觀察組23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均按照風濕免疫科常規護理內容進行一般性護理,觀察組另外針對脊柱活動實施干預性護理措施。觀察兩組干預前后活動程度的改善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勞累度、關節的僵硬度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實施干預性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活動程度,這對促進患者日后的功能康復具有積極的意義。
強直性脊柱炎;干預性護理;活動程度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風濕免疫科重要疾病之一,是以人體脊柱強直性炎癥病變為特點的慢性疾病,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頸椎的活動范圍最先受到限制,最終會引起整個脊柱喪失全部活動能力。由于AS起病較為隱蔽,因而導致AS患者通常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治療后整體脊柱活動指數也不理想,這極大的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1]。我院對23例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在住院治療期實施干預性護理,在改善AS患者活動指數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45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根據X線、CT檢查、病理學檢驗以及臨床癥狀,明確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癥狀均表現為腰部疼痛、僵硬、脊柱的活動范圍有限、脊柱發生嚴重強直;患者溝通無障礙,對本研究知情并且自愿加入研究。在入組的45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5例;年齡15~52歲,平均年齡(39.3±7.1)歲;病程2~5年,平均(3.2±1.5)年。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22例與觀察組23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與觀察組的治療方法均一致,并按照風濕免疫科常規護理內容進行護理,如健康教育、膳食指導、預防感染、疼痛護理等。觀察組另外針對脊柱活動實施干預性護理措施,內容如下:①疾病認知教育。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利用圖形、簡潔文字、視頻等形式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育,內容包括疾病的防治方法、日常保健方法等,讓患者對治療、康復充滿信心。②頸椎、腰部干預。指導患者每日進行頸部及腰部的前伸、后仰及左右回轉等動作,活動范圍以患者不產生痛感為度,頸部、腰部活動早晚各一次,每部位每次10min。③胸廓干預。指導患者做上肢伸展、擴胸、下肢體前后拉伸等活動,運用患者的體質量對各部位進行被動式牽引,以改善脊柱活動度,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持續10min。另外,依照患者各部位受牽連的程度不同,可適當增加受限程度較嚴重部位的活動時間與活動次數。
1.3 評估標準 采用信用度較高的Bath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指數量表[2],對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及干預護理4周時進行活動評價,活動評價包括軀體勞累度、關節的疼痛度及關節的僵硬度的評分,評分在0~10分之間,0分指患者能輕松達到,10分指患者完全沒有達到。每項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活動受限越嚴重。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脊柱活動指數評分比較,見表1。兩組在干預前脊柱活動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勞累度、關節的僵硬度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在關節的疼痛度方面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脊柱活動指數評分比較分)
注:與干預后對照組比較,*P<0.05。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目前還沒有明確,其發病人群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并且發病早期沒有明顯的、嚴重的特征性表現,通常被患者忽略,導致病情耽誤,使脊柱功能、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3],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本組研究是在患者住院期恢復期實施脊柱活動護理干預,根據患者的病況指導其進行功能運動,盡可能的幫助患者保存現存的脊柱功能,預防或延遲脊柱變形,保護胸廓范圍,以維持人體的呼吸系統功能,從而提升病人的生存質量。從研究結果來看,實施干預性護理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勞累度、關節僵硬度方面比對照組有明顯的改善,表明了干預性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活動程度,這對促進患者日后的功能康復具有積極意義,臨床應用值得推廣。
[1]吳鳴.強直性脊柱炎37例行為治療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59-60.
[2]曲綿域.實用運動醫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950-963.
[3]徐俊.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恢復訓練[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47-48.
R473.6
A
1007-8517(2014)16-0106-01
201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