洑旭佩 繆月霞 康麗 謝靜 沈國娣 陳小芳
隨著電腦及互聯網的普及,我國正面臨新網絡時代,互聯網在青少年的生活、學習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中學生網絡成癮的發生率日益增高,有報道我國中學生網絡成癮的發生率為2.4% ~11.1%[1]。由此,網絡的病理性使用對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已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此本研究進行前瞻性、大樣本量研究,探討網絡成癮與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抑郁、焦慮)的相關性,現報告如下。
本次調查對象為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浙江省湖州市普通中學就讀、年齡12~19歲的在校中學生,入選對象均無合并精神疾病。按城區和農村生源地學生總數比例約1∶1和男女性別比1∶1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最終抽取3 123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1 561名,女1 562名,平均年齡15歲;來自城區的中學生1 539名,來自農村的1 583名。通過間隔9個月的隨訪和再次問卷調查,最終可評估樣本量為3 013名,問卷回收率為96.5%。調查前已征得家長和學生本人的同意,并簽署調查同意書。
1.一般情況登記表
該表主要條目有:①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家庭住址、是否獨生子女、父母文化水平等;②健康狀況和健康行為,如有無嚴重疾病(經醫生診斷明確的器質性疾病)、睡眠時間、有無吸煙、每周體育鍛煉(除體育課外,參加運動且每次至少持續20 min)次數等;③個人、家庭情況,如家庭經濟水平、父母對其期望值、學習負擔、家庭滿意度和對自身體質量滿意度等。
2.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
在開始調查和9個月隨訪調查時,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受訪者進行測評[2]。兩表各有20個條目,均采用4級評分,將20個條目總分相加即為總粗分,再用總粗分乘以1.25,取整數部分,即為標準總分。參考中國常模標準,焦慮標準總分小于45分為正常,大于或等于45分為焦慮;抑郁標準總分小于50分為正常,大于或等于50分為抑郁[3-4]。
3.網絡成癮診斷問卷
網絡成癮測驗(IAT)為20條目自評問卷,按頻率評為1分(極少)分5分(經常),所有條目得分之和為總分,總分20~49分為正常,50~79分為中度成癮,80~100分為重度成癮[5]。本研究因僅8名受訪者的IAT大于或等于80分,為了方便數據統計,把IAT50分或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成癮者合并為網絡成癮組,50分以下為正常組。
使用STATA 1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應用描述統計、χ2檢驗、典型相關分析和Poisson多因素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013名受訪者年齡13~17歲,平均年齡15歲。家庭居住在市區的1 493人(49.6%),獨生子女1 898人(占62.9%)。接受了大學本科或更高級別教育的父親513人(17.0%)、母親412人(13.7%)。有嚴重的疾病既往史61人(2.0%),每日 平 均 睡 眠 時 間 為6 ~8 h 有2 051 人(68.1%),能夠堅持參加日常體育鍛煉724人(24.0%),有吸煙史180人(5.8%)。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平均水平669人(22.2%),感到學習壓力大1 585人(52.6%),感到父母對其有過高的期望2 278人(75.6%)。很少使用網絡163人(5.4%),網絡正常使用2 835人(94.1%),中度 成 癮 93 人 (3.1%),嚴 重 成 癮 8 人(0.3%);受訪者中,互聯網最常用的用途分別為娛樂(1 906人,占63.3%),其次是同學交流聊天(1 007人,占33.4%),用于資料搜索的僅186人(6.0%)。9個月的隨訪中,產生明顯焦慮16人 (0.53%),發生不同程度抑郁258 人(8.6%)。
1.中學生焦慮、抑郁的相關性分析
網絡成癮嚴重組的學生發生抑郁的幾率是正常組學生的2.3倍(RR=2.3,95%CI 1.2~4.3),同時,網絡成癮對焦慮癥的發生也有明顯影響(RR=2.0,95%CI 0.9~4.9),見表1。典型相關分析顯示,網絡成癮、年齡、性別、家庭住址、睡眠時間、鍛煉身體情況、學習負擔以及家庭滿意度等是中學生抑郁、焦慮的危險因素 (P 均<0.01)。
2.中學生網絡成癮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分析
在進一步的多因素Poisson回歸分析中,校正了年齡、性別、家庭住址、睡眠時間、鍛煉身體情況、學習負擔以及家庭滿意度等危險因素的影響,網絡成癮嚴重組發生抑郁的風險比正常組增加2.7倍(RR=2.7,95%CI 1.1~5.8),網絡成癮與焦慮的發生也有關(RR=2.2,95%CI 1.2~5.3),P均<0.01。
有報道,網絡成癮會造成人際關系和情感障礙,甚至引起嚴重心身疾病[6]。另外也有報道,網絡成癮或病理性使用與好斗行為、社交焦慮、抑郁和自殺傾向等身心障礙的發生有關[7]。Ko等[8]報道,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在2年內發生抑郁和社交恐懼的幾率明顯升高。

表1 中學生焦慮、抑郁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觀察了網絡成癮對正常中學生焦慮、抑郁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網絡成癮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經過9個月的觀察期,在校正了可能的危險因素后,網絡中重度成癮的中學生發生抑郁的風險是正常者的2.7倍,發生焦慮的風險為正常者的2.2倍,結果說明,最初沒有心理問題的中學生在長期病態使用互聯網后,比正常使用互聯網者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對于網絡成癮與抑郁發生間的關系尚未闡明。有學者認為網絡成癮可能是一種沖動控制障礙[9]。大腦5-羥色胺系統的功能失調與抑郁、焦慮均有關[10]。因此,沖動控制的紊亂與抑郁、焦慮之間可能有著緊密的神經生物學聯系。網絡成癮可能為沖動控制系統的功能紊亂[6]。
綜上所述,網絡成癮的中學生容易發生抑郁及焦慮,針對該人群應進行早期干預,以改善其對互聯網的依賴及相關心理問題,增強社會功能和適應能力。
[1]王玉龍,王建平,付丹丹.中小學生網絡用戶成癮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678-682.
[2]Lam LT,Peng ZW,Mai JC,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Cyberpsychol Behav,2009,12:551-555.
[3]馬延梅,譚平,俞烜華,等.駐閩部隊126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生存質量研究.新醫學,2011,42:150-153.
[4]王福興,倪牧宇,李卉,等.網絡成癮的診斷及其治療.心理科學,2008,31:714-716.
[5]Lai CM,Mak KK,Watanabe H,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n Chinese adolescents.JPediatr Psychol,2013,38:794-807.
[6]唐曉霞,于立群.在學生網絡成癮與心身癥狀、社會支持及應付方式關系的研究.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455-1457.
[7]劉連龍,胡明利.大學生網絡成癮與氣質類型的關系.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295-296.
[8]Ko CH,Yen JY,Chen CS,et al.Predictive values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for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a 2-year prospective study.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9,163:937-943.
[9]Carver CS,Johnson SL,Joormann J.Serotonergic function,two-mode models of self-regulation,and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what depression has in common with impulsive aggression.Psychol Bull,2008,134:912-943.
[10]Russo S,Kema IP,Bosker F,et al.Tryptophan a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signal to brain serotonin:molecular evidence and psychiatric implications.World J Biol Psychiatry,2009,10:25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