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燕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門診手術室,廣西桂林市 541001
乳房腫瘤手術在門診手術中占有相當比例,由于乳房組織血管較豐富,組織疏松,因此術后血腫發生率較高,據統計約34%~50%[1],血腫一旦發生,增加感染機會及換藥次數,延長愈合時間,而術后加壓包扎可減少血腫發生。我科門診乳房腫瘤術后采用自粘彈力繃帶包扎,較傳統紗布繃帶包扎固定好,降低了術后血腫率,縮短愈合時間,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統計方法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門診共做乳房腫瘤手術患者482例。其中前期207例術后采用傳統紗布繃帶包扎,而后期275例術后采用自粘彈力繃帶包扎。
1.2 方法 (1)傳統紗布繃帶包扎方法:術畢,切口常規酒精消毒后多塊小紗布、棉墊覆蓋,外用紗布繃帶繞胸部纏繞,適當加壓,一般為1~2卷,包扎2~3d后換藥,敷料覆蓋,視情況多數不再包扎。(2)自粘彈力繃帶包扎法:術畢,切口常規酒精消毒后多塊小紗布、棉墊覆蓋,可先包扎幾圈普通繃帶固定敷料后再在外面包扎自粘彈力繃帶,根據患者體型、腫瘤大小、部位、術中出血情況等決定彈力繃帶的使用量,一般為1~2卷,包扎2~3d后換藥,敷料覆蓋,不再包扎。包扎過程中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根據情況作出調整,松緊度以患者自覺緊但不難受,不影響呼吸為宜。自粘彈力繃帶有一定收縮性,所以彈力繃帶張力的大小因人而異[2]。在操作過程中如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松緊度,極易因壓力不均造成皮膚損傷。此方法可更好地將損傷降至最低,既達到加壓效果又可減少彈力繃帶用量。
各項指標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采用3M自粘彈力繃帶包扎的患者血腫發生率、平均換藥次數及平均愈合時間均低于常規繃帶包扎患者,兩者比較具有顯著差異。

表1 兩組包扎血腫發生率、換藥次數及愈合時間比較
乳房腫瘤手術為門診常見手術,由于生活需要患者上肢活動相對較多,傳統的加壓包扎法繃帶容易滑脫松動,造成止血不徹底而形成血腫。血腫一旦不能自行機化吸收則需行血腫清除引流術,造成感染及切口延遲愈合,增加患者身體及精神的雙重痛苦。另外傳統包扎法需要粘貼許多膠布,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反應而增加患者不適。自粘彈力繃帶內含天然橡膠成分,其彈性好、透氣性好、吸汗、對皮膚刺激小、松緊度根據需要易于調節、自黏性強[3]、十分牢固、包扎后不易松動,能起到很好地壓迫效果,有效地防止術后血腫發生。同時彈力繃帶韌性好、伏貼、包扎后外形相對比較美觀,感覺像束身衣,患者樂于接受。操作方法簡單方便,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該方法對門診乳房手術不失為一種較佳的術后包扎方法,安全可靠,便于臨床推廣。
[1]楊永久,李瑞平,胡振華.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的防治〔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5,14(4):312-313.
[2]Thomas S,Fram P.Laboratory-based evaluation of a compression-bandaging system〔J〕.Nursing Times,2003,99(40):24.
[3]周學武,羅春芬,陳青江,等.自我粘纏外科繃帶包扎治療小兒頭皮血腫的體會〔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7,2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