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仲省
“三高癥”(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險因素。高血壓能引起腦出血和腦血管破裂,高血糖能引起糖尿病,高血脂能引起血管栓塞等。由于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因此人們談“高”色變,高度警惕,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是,因為“恐高”而轉為“求低”則不可取,原因是“三低”同樣會危害健康。
低血壓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于正常的狀態。一般認為,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于90/60毫米汞柱,即為低血壓。如果屬于生理性低血壓,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對健康尚無不利影響,可順其自然。但如果屬于病理性低血壓,就要引起重視了。其中有因體質瘦弱而出現的原發性低血壓,要加強營養,增強體質;由于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低血壓,如因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導致血壓急劇降低,應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切莫麻痹大意。
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2.8毫摩爾/升的現象。有的是藥物誘導的低血糖癥,如胰島素、乙醇、磺脲類藥引起的低血糖,其中酒精性低血糖(乙醇)多發生在嚴重饑餓時飲酒者,其特征是意識障礙、木僵、昏迷等;快速靜脈推注葡萄糖后,意識會很快清醒。另一種是非藥物誘導低血糖癥,包括饑餓性低血糖,往往在禁食或鍛煉時發作,以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主;反應性低血糖,其特點是進食引起,以腎上腺素能神經亢奮癥狀為主。低血糖可以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廣泛性肝病可引起饑餓性低血糖,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有時也會出現饑餓性低血糖;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性腎病病人,由于胰島素降解減少及對胰島素需求減少,可出現低血糖癥;還有一種飲食性低血糖癥,常發生在有胃腸道手術史病人,因為食物進入腸道和腸道對食物吸收加快,進餐誘發胰島素分泌反應增強,出現低血糖癥狀。因此,出現低血糖應及時檢查,辨明原因,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低血脂高血脂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多種脂質高于正常,其最常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等,對健康構成威脅。但不能因此認為血脂越低越好。研究表明,血脂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知甘油三酯主要參與人體能量代謝,可以釋放能量供機體活動所需,而過多的能量可通過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膽固醇則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對于穩定細胞膜的正常功能起關鍵作用,是維持機體生命正常的必要因素。血脂升高固然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但過低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也不是正常狀態。血脂太低可見于原發性低膽固醇血癥、繼發性低膽固醇血癥、甲亢、重度肝損害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一味素食、禁食、瘦身引起的低膽固醇血癥,可造成血管彈性降低和細胞膜穩定性下降,抗病能力減弱,易引發出血等多種疾病。因此,對低血脂也應加以重視和積極防治。
“三高”“三低”皆不利于健康,正確的做法是既要“控高”也要“防低”,重在保持正常狀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