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客》
美國重返伊拉克究竟為了什么?
為了保護埃爾比勒,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重返伊拉克戰場的主要誘因。在他履行了撤軍的競選承諾兩年半后,美國部隊又重新向伊拉克開火。
埃爾比勒是石油豐富的庫爾德自治地區的首府,位于伊拉克北部。美國早在2003年布什政府打響伊戰之前就和當地的庫爾德政府建立起了政治同盟,它一直算是一個不穩定的國家中最穩定的地方。事實上,庫爾德確實是這些年來美國在中東極少數的盟友之一。相比約旦和阿聯酋來說,庫爾德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它不是一個國家。有鑒于此,奧巴馬對開戰理由的解釋似乎有點不夠說服力。
奧巴馬的顧問向記者解釋說,埃爾比勒有美國領事館而且“數千”美國人生活在那里。這座城市需要被捍衛,以免ISIS威脅到美國人的生命。這個理由看似上得了臺面,但是為何在如此危險的局勢下,美國還要留那么多公民在埃爾比勒呢?這值得深究。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蘭是庫爾德地區許多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中的巨頭,雖然在庫爾德地區開展業務有著政治風險,但也有其他地方沒有的不同尋常的有利條件。有了這些石油巨頭,其他的承包商、油田服務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建筑公司、貨運公司等等產業鏈因此建成,各類型的企業家都在這里分了一杯羹。
保衛埃爾比勒看起來偉大又正義,但實際上只是為了幫歐洲找一個更穩定更安全的非俄羅斯的石油基地罷了。總的來說,美國的伊拉克政策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骯臟的任務”。
《財富》
投資非洲:中美之間不存在競賽
就在上次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了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自那以來中非貿易持續增長。相比之下,美非貿易則停步不前,但這并不值得擔憂。在投資非洲方面,中美之間存在共同利益。
中國在非洲大規模經濟投入所引發的普遍關注似乎表明,非洲在某種程度上對于中國“舉足輕重”。實際上,非洲僅占中國總體海外經濟活動的很小一部分:中國向非洲的投資僅占其全球投資的3%,中非貿易也只占其國際貿易的5%。
而且,這些投資和貿易主要集中在資源開采行業。這一點對于美國也同樣適用,美非貿易近期下滑與美國能源產量激增更為相關。由于美國國內生產更多的石油與天然氣,它從非洲進口的需求降低。但占非洲對外貿易大部分的此類資源開采行業并非是那種通常會引領經濟發展的行業。要發展經濟,非洲國家必須把從這些行業獲得的利潤重新投入到廣泛造福于民眾的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中去,并且幫助緩和從農業向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經濟轉變。
美國和中國公司都會在非洲尋找對其有益的經濟機會。在這條道路上,它們將共同建設基礎設施并提供急需的工作,增加非洲政府的稅收收入。但之后需要非洲人自己進行明智的投資,才能令整個社會受益,推動非洲國家在經濟梯隊中再上一個臺階。假如未來非洲國家能夠重現二戰后的亞洲經濟奇跡,2014年美國或中國的投資規模影響很小。
《彭博商業周刊》
反腐未影響中國經濟增長
中國反腐行動或許不會成為造成經濟失速的罪魁禍首,公共支出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正是明證,一些奢侈品支出數據也能說明問題。
盡管腐敗問題日益嚴重,中國經濟還是實現了30年的高速增長。這帶來一個問題:如果高腐敗水平與經濟高增長同時出現,那么反腐行動會不會讓經濟增速減慢呢?
理論上來看,答案是會的。原因很簡單:吃請、送禮、拿回扣……這些行為為企業拿到基礎設施建設的政府合約、并購項目等鋪平道路。高調反腐可能意味著要取消卡拉OK及酒吧的預訂、意味著奢侈品店的消費會減少,而且更關鍵的是——企業許可和投資項目審批會減速。
但實際上,各種證據的指向卻不一。的確,對于普遍作為送禮選擇的珠寶來說,其零售額并不像過去那么輝煌了。中國官員最情有獨鐘的汽車品牌——奧迪的銷量也在減少。
不過與此同時,中國人請客最鐘愛的白酒——茅臺的銷量卻在2013年下半年增長32.2%。澳門地區的賭場迎來的賭徒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隨著政府政策轉向促增長,第二季度的公共支出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很快。截至今年7月中旬,并購交易總值增長43.5%,而這類交易需要通過大量的政府審批程序。整體而言,基本問題和政策回應似乎主導著中國的經濟增長軌跡。
中國官員們要謹小慎微地關注著自身的問題,而不是經濟增長目標,這當然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傷害。不過迄今為止,似乎沒有跡象顯示GDP的增長成為反腐的犧牲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