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偉


2012年,法國文化部和安古蘭市政府給予中國漫畫作者聶崇瑞一項特別“禮遇”:邀請他到安古蘭生活3個月,當地政府提供一間公寓,另配工作間。除承擔食宿交通等費用外,每月還提供2000歐元的生活補助。
這三個月,聶崇瑞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不必給予對方任何回報。
這項“禮遇”可以追溯到聶崇瑞2008年創作的一部漫畫《古剎魅影》——講述《聊齋志異》里聶小倩的故事。
聶崇瑞的漫畫作品《古剎魅影》、《包拯傳奇》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還被兩任法國總統收藏,一家法國藝術院校甚至將他的作品列入教材。
負責聶崇瑞漫畫作品版權出口的天視全景公司總經理王寧告訴《瞭望東方周刊》,2005年以前,很少有中國漫畫作品進入西方國家。2006年開始,中國漫畫以每年20多部的速度進入歐洲市場,但大多折戟,“目前穩定在每年十部左右。”王寧認為發展速度緩慢的根本原因是質量不高。
大紙畫原稿
現年71歲的聶崇瑞,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兒童漫畫》美術編輯,上世紀80年代出版過多部連環畫作品。《古剎魅影》采用純鋼筆線、黑白寫實風格。
2008年秋,在創作《古剎魅影》前,王寧特地帶聶崇瑞去了一趟歐洲,讓他親身感受歐洲市場,看看歐洲漫畫家是怎樣創作的。
一位旅居比利時的法國漫畫家讓聶崇瑞十分驚訝:這位法國漫畫家居然用對開的大紙畫漫畫原稿,紙幅有A3紙的四倍大小。
在中國,沒人用這么大的紙畫原稿——紙張太大,細節太多,耗時費力。
當然,大紙張作畫的好處也很明顯——更細致,體現更多細節,讀者更愿意看到這樣原汁原味的精彩畫面。
回國后,聶崇瑞開始改用對開大紙創作,歷時9個月完成了《古剎魅影》,通過精細的漫畫原稿,講述了聶小倩和寧采臣的人鬼繾綣。
實際上,2006年聶崇瑞的漫畫作品、同樣取材于《聊齋志異》的漫畫《賈兒》,曾在法國出版,首印5000冊,兩年間僅賣出170多本。
因為有艷情故事的因素,聶崇瑞應法國出版商的要求,加入了一些尺度較大的畫面。上市后才發現定位并不明確:如果面向兒童,則不應有露骨畫面;如果面向成人,繪畫風格又過于卡通。
市場的冷淡讓法國出版社決定放棄聶崇瑞的作品。但王寧覺得《賈兒》并沒有體現出他最擅長的畫風,建議法國出版社再試試看。
聶崇瑞兩次到法國與讀者、出版社編輯交流溝通,慢慢找到了另一種風格:既有中國傳統連環畫的影子,又能被歐洲市場接受。
“法國出版商看到《古剎魅影》的原稿時非常驚訝,和《賈兒》的畫風完全不同。”王寧說,因為對漫畫質量很有信心,出版社提前半年就開始在法國各大書店做宣傳,《古剎魅影》的海報從漫畫書店一直貼到火車站附近。
安古蘭漫畫節
據《2012-2013中國動漫游戲產業年度報告》,歐洲是中國漫畫的主要出口地區。目前已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漫畫有150種,其中四分之三出口法國。
天視全景是我國最早專業從事漫畫版權出口的企業,王寧告訴本刊,當初去歐洲市場做漫畫版權出口,只想試試看。
轉變發生在2005年的安古蘭漫畫節。
這是歐洲最大的漫畫節,與美國圣地亞哥漫畫節齊名。與國內漫畫節包含動畫、漫畫、cosplay及周邊產品的綜合活動不同,安古蘭漫畫節只專注漫畫。“看不到任何一個大屏幕播放動畫片。”王寧說。
安古蘭市常住人口僅3.2萬,但在漫畫節期間,超過25萬人聚集于此,其中有6000多位專業人士,全世界最有名的漫畫家在這里都能看到,還有約3700家出版社。
漫畫作者的簽售是安古蘭漫畫節的另一個看點:作者需要根據漫畫書里的形象,在扉頁上仔細畫一幅漫畫,并且每簽一本都不能重樣。所以如果書暢銷,簽售對作者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2010年安古蘭漫畫節的簽售活動上,聶崇瑞的作品《包拯傳奇》打破了由法國漫畫家保持了40多年的單行本銷售記錄,三天半簽售680本。出版商為此三次坐火車回巴黎取書。
“那個場面確實很震撼。”王寧說,就是在看過2005年的安古蘭漫畫節之后,他計劃在北京舉辦一場類似的活動,將歐美漫畫引介到中國,將中國漫畫作家和作品推介給國外出版社。
中國漫畫來了
2005年10月,首屆北京·法國動漫展在北京開幕,主辦方從法國邀請了45位漫畫家、20多家出版社及藝術院校的代表。
第二年年初,三位中國漫畫作者的作品在法國出版。當地媒體說:中國漫畫來了。
在市場的嚴格篩選下,最初兩年走出去的大約60部漫畫,基本都以“陣亡”告終。
“故事不精彩是主要原因。”王寧說,歐洲讀者除了關注畫風,對故事情節要求更高。
“于是我們撮合歐美一些有名的編劇與中國漫畫作者合作——歐美編劇了解讀者口味,中國作者的繪畫風格也是歐美讀者認可的。”王寧說,這種合作方式持續了兩年,中歐合作漫畫開始進入歐洲主流市場。
隨著市場向好,中國漫畫的知名度在歐洲建立起來。如漫畫作者張曉雨,他的作品在法國也曾有“陣亡”的經歷,而現在,一些法國出版社只要聽到“張曉雨”三個字,就表示即使沒畫完,他們也要。
另一位作者高佬的作品《丫丫的戰爭童話》,講述1937年抗日戰爭時,一個窮小子和一個富家女步行從上海到香港千里尋親的故事。這本書在法國申報了10個獎項,獲得了9個。
目前,歐洲最大的漫畫市場在法國和比利時。王寧說,最初幾年,中國漫畫主要在法國出版,后來進入意大利、德國。
2012年,王寧將目光投向美國市場,以每年三五部的節奏推進。他覺得,歐洲市場的包容性很強,而美國市場更閉塞,“為了保護本國傳統漫畫,他們有自己的游戲規則。”
比如他們可以允許漫畫作者以自己的風格描繪蝙蝠俠或超人,但不能體現自己的思想。
國內漫畫被邊緣化
王寧仍然記得最初看見歐洲漫畫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眼花了”,風格和種類太多。
相比之下,日本漫畫突出大眼睛、尖臉、彩色頭發等元素,題材多以愛情、幽默等為主;而美國漫畫則多表現英雄主義,充滿暴力美學;中國漫畫的典型就是連環畫。
“歐洲更講究藝術感。”王寧說,漫畫在歐洲被稱為第九藝術,基本都是16開,全精裝彩頁。
當中國漫畫第一次進入法國市場時,得到的評價是“風格比較少”——指連環畫時代結束后,中國漫畫受日本風格影響嚴重。
與國內漫畫市場主要針對青少年不同,歐洲漫畫讀者群大部分是成年人。比如在安古蘭漫畫節上,兒童和青少年觀眾的比例只有約20%。
《古剎魅影》簽售時,排隊者多是白發蒼蒼的老者,少量讀者四五十歲,“他們中很多人有中國連環畫情結。”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連環畫曾在世界漫畫市場上享有一席之地,后來日本漫畫崛起,中國漫畫則出現斷代,“再想去發展的時候,已經受日韓漫畫的影響太深。”王寧說。
歐美漫畫行業有分級制度,包括兒童漫畫、青少年漫畫和成人漫畫,比如《古剎魅影》的封面就貼著標簽:18歲以上成人閱讀。
聶崇瑞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對于歐洲讀者來說,不僅要故事好、畫得好,還要有豐富的感情,“成年人閱歷豐富,更喜歡感情深刻的作品。”
在很多外國人看來,中國文化底蘊深厚,可供選擇的漫畫題材很多。王寧覺得遺憾的是,因為缺乏好編劇,很多優秀題材并沒有被挖掘出來。
此外,這些年國家大力扶持動漫產業,但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以動畫為主,而作為基礎的漫畫則被邊緣化。
王寧覺得,國內對動漫產業的“拔高”并不利于漫畫產業發展,比如幾年前就有消息稱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生產國,“但行內人馬上會問,精品有多少?數量與質量并不是畫等號的。”
安古蘭漫畫節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兩大漫畫節之一,始于上世紀70年代,每年1月最后一個星期的后四天舉行,第一天為專業日,其余三天面向公眾開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