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華春
[摘要] 目的 探討婦科惡性腫瘤與代謝綜合征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方法 選擇2011年3月~2014年3月到我院手術治療的215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為同期來我院手術治療的婦科良性腫瘤患者215例,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體格檢查情況、實驗室指標及代謝綜合征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體質指數及腹圍均明顯較對照組高,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HOMA-IR、三酰甘油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比婦科良性腫瘤患者具有更高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兩種疾病相互影響,臨床應采取措施對代謝綜合征進行有效控制以利于婦科惡性腫瘤的預防及治療。
[關鍵詞] 婦科;惡性腫瘤;代謝綜合征;良性
[中圖分類號] R737.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18-0020-03
Clinical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ynecologic m alignanci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PANG Huachun
Oncology Department,Yunfu City Xinxi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Xinxing527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gynecologic m alignanci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ethods A total of 215 cases with gynecologic m alignancies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4 in our hospital and they were consider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f 215 cases with benign gynecologic were collected on the same period as observation group in our hospital for surgery,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laboratory parameters and the incid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and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fasting glucose, fasting insulin, HOMA-IR, triglyceride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P <0.05).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cide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cidence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benign gynecologic, two diseases interact each other, and tak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etabolic syndrome conducive canhelp prevent and treat gynecologic m alignancies.
[Key words] Gynecology; M alignancies; Metabolic syndrome; Benign
代謝綜合征是一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異常及高血壓等聚集發病,對機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臨床綜合征,在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中代謝綜合征也是發病的危險因素[1]。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導致代謝綜合征發病率逐年升高,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2]。婦科惡性腫瘤是一種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目前發病的相關因素不明確。為了探討兩種疾病之間的關系,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手術治療的215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及215例婦科良性腫瘤患者,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15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均為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手術治療的病例并將其作為觀察組,其中卵巢癌85例,子宮內膜癌76例,子宮頸癌54例,初潮年齡(11.31±1.86)歲,發病年齡(49.68±8.29)歲,孕次(4.59±0.76)次,產次(2.38±0.35)次。對照組患者為觀察組同期來我院手術治療的婦科良性腫瘤患者215例,兩組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完整,其中初潮年齡(12.47±2.07)歲,發病年齡(48.35±8.05)歲,孕次(3.74±0.62)次,產次(3.07±0.51)次。兩組患者的初潮年齡、發病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初潮年齡、發病年齡、孕次及產次。在術前1周由專人按照相同的標準對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息狀態下的血壓、體重、身高、腹圍等進行測量并詳細記錄,根據體質指數(BMI)為體重與身高平方的比值的公式計算出BMI;術前3 d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對空腹血糖、胰島素及血脂水平進行檢測,空腹血糖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胰島素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血脂檢測使用日本奧林巴斯株式會社 Olympus AU5400全自動生化儀及配套試劑。按照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為空腹血糖與空腹胰島素的乘積與22.5的比值的公式計算HOMA-IR。參照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盟修訂指南的標準診斷代謝綜合征,具體標準如下:(1)腰圍≥80 cm。(2)①三酰甘油≥1.7mmol/L或者已經采用相關的措施進行治療;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29mmol/L或者已經采用相關的措施進行治療;③血壓升高:收縮壓≥130 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張壓≥85 mmHg或者已經采用相關的措施進行治療,或者以前已經確診為高血壓患者;④血糖升高:空腹血糖≥5.6 mmol/L或者此前已經確診為糖耐量受損患者或已經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已經采用相關的措施進行治療。符合上述第一項標準并且符合第二項中的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患者診斷為代謝綜合征。
1.3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錄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并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兩組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兩組比較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體格檢查情況比較
由表1可見,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體質指數及腹圍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體格檢查情況比較(x±s)
2.2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
由表2可見,觀察組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HOMA-IR、三酰甘油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
2.3兩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有84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9.07%(84/215),其中卵巢癌患者中有33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8.82%(33/85),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有34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44.74%(34/76),子宮頸癌患者中有17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1.48%(17/54)。對照組中有28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13.02%(28/215)。觀察組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兩組有顯著性差異(χ2=7.28,P<0.05)。
3討論
代謝綜合征臨床較為常見,是遺傳因素及生活方式綜合作用的結果,代謝綜合征人群患2型糖尿病及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極高[3],在腫瘤發生中代謝綜合征也存在潛在的作用,近期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征與直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及宮頸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相關[4,5]。與一般人群比較,代謝綜合征患者有更高的胃腸道腫瘤、陰莖癌及生殖道腫瘤的發生風險。有學者發現,在因癌癥死亡的患者中同時合并肥胖的男性占14%,女性占20%;肥胖與惡性腫瘤的相關性在患結腸癌及肝癌等疾病的男性患者中及患子宮癌及乳腺癌等疾病的女性患者中更為明顯[6,7]。
本次研究中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及婦科良性腫瘤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體格檢查情況方面收縮壓、舒張壓、體質指數及腹圍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實驗室指標方面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HOMA-IR、三酰甘油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代謝綜合征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將年齡及女性激素對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生及發展所起的影響排除掉后,代謝綜合征有重要的作用。在代謝綜合征疾病發生過程中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初始環節[8]。多項報道表明,多種器官腫瘤細胞的增殖均會受到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一方面,在腫瘤發生過程中胰島素抵抗有促進增殖及抑制凋亡作用;另一方面,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通過增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合成而起到刺激腫瘤發生的作用。高胰島素血癥及IGF-1使性激素結合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升高游離性激素水平,從而加速性激素依賴性腫瘤如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等的發生[9-12]。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卵巢癌患者代謝綜合征發生率為38.82%(33/85),子宮內膜癌患者為44.74%(34/76),子宮頸癌患者為31.48%(17/54),與對照組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比較明顯較高,說明婦科惡性腫瘤發生及發展過程中合并代謝綜合征是一個重要的潛在促進因素。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可能會受到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在疾病的發生及發展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與婦科良性腫瘤患者比較有較高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兩種疾病相互影響,臨床醫師應重視隨著代謝綜合征發生率的升高,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也有升高可能性,對代謝綜合征高危人群給予相關指導及健康教育等措施以對代謝綜合征進行有效控制,有效防治各種危險因素,有利于婦科惡性腫瘤的預防及治療。
[參考文獻]
[1]嚴率,李曉華,彭永德. 代謝綜合征與惡性腫瘤[J]. 世界臨床藥物,2011,32(5):261-265.
[2]馮燕,王顏剛. 代謝綜合征與惡性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1,17(19):2989-2991.
[3]都健, 崔麗娟. 代謝綜合征的定義及不同診斷標準的評估與思考[J]. 實用糖尿病雜志,2005,1(2):3-5.
[4]李莉,黃河浪,張熙赟,等. 代謝綜合征與結直腸癌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1,14(12):948-951.
[5]薛鳳霞,牟楠. 代謝綜合征與子宮內膜癌[J].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4):327-329.
[6]袁明霞. 代謝綜合征研究進展[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2-3.
[7]許一新,顧萍,王堅. 代謝綜合征與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2):3685-3687.
[8]侯志敏,劉彥芝. 婦科惡性腫瘤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24):20-23.
[9]黎雪濃,吳曉玲. 胰島素抵抗與婦科惡性腫瘤[J]. 貴州醫藥,2007,31(4):374-377.
[10]蔣亦燕,全世超,徐麗華,等. 惡性腫瘤患者的胰島素抵抗狀態[J]. 溫州醫學院學報,2008,38(4):356-358.
[11]韓霞領.格拉司瓊聯合維生素B6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所致惡心和嘔吐的效果觀察[J]. 解放軍醫藥雜志,2011,23(4):77-78.
[12]張幸武.中青年婦科惡性腫瘤病人心理評估和護理干預[J]. 現代醫院,2013,13(1):58.
(收稿日期:2014-02-24)
1.3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錄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并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兩組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兩組比較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體格檢查情況比較
由表1可見,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體質指數及腹圍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體格檢查情況比較(x±s)
2.2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
由表2可見,觀察組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HOMA-IR、三酰甘油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
2.3兩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有84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9.07%(84/215),其中卵巢癌患者中有33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8.82%(33/85),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有34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44.74%(34/76),子宮頸癌患者中有17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1.48%(17/54)。對照組中有28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13.02%(28/215)。觀察組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兩組有顯著性差異(χ2=7.28,P<0.05)。
3討論
代謝綜合征臨床較為常見,是遺傳因素及生活方式綜合作用的結果,代謝綜合征人群患2型糖尿病及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極高[3],在腫瘤發生中代謝綜合征也存在潛在的作用,近期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征與直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及宮頸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相關[4,5]。與一般人群比較,代謝綜合征患者有更高的胃腸道腫瘤、陰莖癌及生殖道腫瘤的發生風險。有學者發現,在因癌癥死亡的患者中同時合并肥胖的男性占14%,女性占20%;肥胖與惡性腫瘤的相關性在患結腸癌及肝癌等疾病的男性患者中及患子宮癌及乳腺癌等疾病的女性患者中更為明顯[6,7]。
本次研究中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及婦科良性腫瘤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體格檢查情況方面收縮壓、舒張壓、體質指數及腹圍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實驗室指標方面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HOMA-IR、三酰甘油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代謝綜合征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將年齡及女性激素對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生及發展所起的影響排除掉后,代謝綜合征有重要的作用。在代謝綜合征疾病發生過程中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初始環節[8]。多項報道表明,多種器官腫瘤細胞的增殖均會受到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一方面,在腫瘤發生過程中胰島素抵抗有促進增殖及抑制凋亡作用;另一方面,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通過增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合成而起到刺激腫瘤發生的作用。高胰島素血癥及IGF-1使性激素結合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升高游離性激素水平,從而加速性激素依賴性腫瘤如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等的發生[9-12]。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卵巢癌患者代謝綜合征發生率為38.82%(33/85),子宮內膜癌患者為44.74%(34/76),子宮頸癌患者為31.48%(17/54),與對照組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比較明顯較高,說明婦科惡性腫瘤發生及發展過程中合并代謝綜合征是一個重要的潛在促進因素。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可能會受到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在疾病的發生及發展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與婦科良性腫瘤患者比較有較高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兩種疾病相互影響,臨床醫師應重視隨著代謝綜合征發生率的升高,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也有升高可能性,對代謝綜合征高危人群給予相關指導及健康教育等措施以對代謝綜合征進行有效控制,有效防治各種危險因素,有利于婦科惡性腫瘤的預防及治療。
[參考文獻]
[1]嚴率,李曉華,彭永德. 代謝綜合征與惡性腫瘤[J]. 世界臨床藥物,2011,32(5):261-265.
[2]馮燕,王顏剛. 代謝綜合征與惡性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1,17(19):2989-2991.
[3]都健, 崔麗娟. 代謝綜合征的定義及不同診斷標準的評估與思考[J]. 實用糖尿病雜志,2005,1(2):3-5.
[4]李莉,黃河浪,張熙赟,等. 代謝綜合征與結直腸癌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1,14(12):948-951.
[5]薛鳳霞,牟楠. 代謝綜合征與子宮內膜癌[J].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4):327-329.
[6]袁明霞. 代謝綜合征研究進展[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2-3.
[7]許一新,顧萍,王堅. 代謝綜合征與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2):3685-3687.
[8]侯志敏,劉彥芝. 婦科惡性腫瘤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24):20-23.
[9]黎雪濃,吳曉玲. 胰島素抵抗與婦科惡性腫瘤[J]. 貴州醫藥,2007,31(4):374-377.
[10]蔣亦燕,全世超,徐麗華,等. 惡性腫瘤患者的胰島素抵抗狀態[J]. 溫州醫學院學報,2008,38(4):356-358.
[11]韓霞領.格拉司瓊聯合維生素B6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所致惡心和嘔吐的效果觀察[J]. 解放軍醫藥雜志,2011,23(4):77-78.
[12]張幸武.中青年婦科惡性腫瘤病人心理評估和護理干預[J]. 現代醫院,2013,13(1):58.
(收稿日期:2014-02-24)
1.3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錄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并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兩組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兩組比較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體格檢查情況比較
由表1可見,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體質指數及腹圍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體格檢查情況比較(x±s)
2.2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
由表2可見,觀察組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HOMA-IR、三酰甘油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比較
2.3兩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有84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9.07%(84/215),其中卵巢癌患者中有33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8.82%(33/85),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有34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44.74%(34/76),子宮頸癌患者中有17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31.48%(17/54)。對照組中有28例代謝綜合征患者,發生率為13.02%(28/215)。觀察組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兩組有顯著性差異(χ2=7.28,P<0.05)。
3討論
代謝綜合征臨床較為常見,是遺傳因素及生活方式綜合作用的結果,代謝綜合征人群患2型糖尿病及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極高[3],在腫瘤發生中代謝綜合征也存在潛在的作用,近期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代謝綜合征與直結腸癌、肝癌、乳腺癌及宮頸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相關[4,5]。與一般人群比較,代謝綜合征患者有更高的胃腸道腫瘤、陰莖癌及生殖道腫瘤的發生風險。有學者發現,在因癌癥死亡的患者中同時合并肥胖的男性占14%,女性占20%;肥胖與惡性腫瘤的相關性在患結腸癌及肝癌等疾病的男性患者中及患子宮癌及乳腺癌等疾病的女性患者中更為明顯[6,7]。
本次研究中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及婦科良性腫瘤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體格檢查情況方面收縮壓、舒張壓、體質指數及腹圍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實驗室指標方面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HOMA-IR、三酰甘油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較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代謝綜合征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將年齡及女性激素對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生及發展所起的影響排除掉后,代謝綜合征有重要的作用。在代謝綜合征疾病發生過程中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初始環節[8]。多項報道表明,多種器官腫瘤細胞的增殖均會受到胰島素抵抗的影響,一方面,在腫瘤發生過程中胰島素抵抗有促進增殖及抑制凋亡作用;另一方面,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通過增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合成而起到刺激腫瘤發生的作用。高胰島素血癥及IGF-1使性激素結合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升高游離性激素水平,從而加速性激素依賴性腫瘤如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等的發生[9-12]。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卵巢癌患者代謝綜合征發生率為38.82%(33/85),子宮內膜癌患者為44.74%(34/76),子宮頸癌患者為31.48%(17/54),與對照組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比較明顯較高,說明婦科惡性腫瘤發生及發展過程中合并代謝綜合征是一個重要的潛在促進因素。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可能會受到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在疾病的發生及發展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與婦科良性腫瘤患者比較有較高的代謝綜合征發生率,兩種疾病相互影響,臨床醫師應重視隨著代謝綜合征發生率的升高,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也有升高可能性,對代謝綜合征高危人群給予相關指導及健康教育等措施以對代謝綜合征進行有效控制,有效防治各種危險因素,有利于婦科惡性腫瘤的預防及治療。
[參考文獻]
[1]嚴率,李曉華,彭永德. 代謝綜合征與惡性腫瘤[J]. 世界臨床藥物,2011,32(5):261-265.
[2]馮燕,王顏剛. 代謝綜合征與惡性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2011,17(19):2989-2991.
[3]都健, 崔麗娟. 代謝綜合征的定義及不同診斷標準的評估與思考[J]. 實用糖尿病雜志,2005,1(2):3-5.
[4]李莉,黃河浪,張熙赟,等. 代謝綜合征與結直腸癌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1,14(12):948-951.
[5]薛鳳霞,牟楠. 代謝綜合征與子宮內膜癌[J].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9(4):327-329.
[6]袁明霞. 代謝綜合征研究進展[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2-3.
[7]許一新,顧萍,王堅. 代謝綜合征與腫瘤關系的研究進展[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2):3685-3687.
[8]侯志敏,劉彥芝. 婦科惡性腫瘤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24):20-23.
[9]黎雪濃,吳曉玲. 胰島素抵抗與婦科惡性腫瘤[J]. 貴州醫藥,2007,31(4):374-377.
[10]蔣亦燕,全世超,徐麗華,等. 惡性腫瘤患者的胰島素抵抗狀態[J]. 溫州醫學院學報,2008,38(4):356-358.
[11]韓霞領.格拉司瓊聯合維生素B6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所致惡心和嘔吐的效果觀察[J]. 解放軍醫藥雜志,2011,23(4):77-78.
[12]張幸武.中青年婦科惡性腫瘤病人心理評估和護理干預[J]. 現代醫院,2013,13(1):58.
(收稿日期:201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