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院,吉林 白山 134300
護理干預在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50例中的應用
陶敏李小立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醫院,吉林 白山 134300
目的研究對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骨科已確診為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患者應用手術配合完善護理干預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前提下進行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評分等指標。結果觀察組治療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手術配合護理干預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療效顯著,可促進患者加快恢復速度,加速骨折愈合時間。另外,配合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疾病治療的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護理干預;臨床療效
肩胛骨部位發生骨折多由于高能量暴力擊打所導致,近年來發病率較往年顯著增高。一般來說,肩峰骨折多與肩袖損傷合并,在治療過程中若忽略對肩袖的護理可能會造成患者肩部活動受限或出現疼痛等各類并發癥,進而對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患者實行有效的手術治療以及完善的護理干預對促進其肩關節功能恢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提高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對100例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干預,臨床療效顯著,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骨科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患者100例。其中交通創傷54例,摔傷22例,重物砸傷24例。根據AO骨折分型分為C1型36例,C2型34例,C3型30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6h,平均4.1h。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2~34歲,平均(28.5±6.4)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3~35歲,平均(29.4±6.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將部分三角肌切斷后翻開并顯露肩峰及肩峰下滑囊、肩袖。在復位解剖時不能使其下垂壓迫肩峰下間隙。如患者為喙肩弓損傷且皺縮嵌入肩峰下間隙無法修補則直接去除;患者若為合并肩袖損傷則使用可吸收線進行修補。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基礎上聯合完善護理,包括: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傷口超過5cm患者則需手術后使用外展架固定6周左右。護理人員需與患者進行配合,于患者下及胸壁處添加軟墊保護[1]。對于關節鏡下進行微切口手術患者手術后需將三角肌懸吊約3~5周。患者休息時不使用枕頭,可于肩胛間放一窄枕,使肩部向后伸且外展。可于患側胸壁側面墊枕以避免患肢肘部及上臂下墜。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與指導,告知其需保持臥位治療的意義,使其積極配合治療不輕易改變體位。減少患者活動次數,盡可能保持臥床休息。進行活動時需使用三角巾將患肢懸吊于胸前并保持提肩姿勢減少對患肢腋下神經以及血管的壓迫[2]。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基礎上僅給于日常護理。包括術后對其各項生命特征進行監測,觀察其傷口滲出、引流及血循環情況;保持患者肩關節外展位,肘部屈曲及手臂前屈位;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其緩解緊張、焦慮情緒,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對傷口進行定時換藥并遵醫囑使用相關抗生素預防感染;幫助患者進行功能訓練,促進受損關節修復并逐漸恢復生活活動能力等。
1.3 療效判斷 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骨折恢復情況,UCLA肩關節評分標準[3]。UCLA評分標準根據美國UCLA肩關節評分標準進行。總分為35分,包括疼痛、功能、關節前屈度、前驅肌力以及滿意程度。①優:治療后無疼痛且評分超過34分,前驅及外展角度超過90°,外展肌力5級;②良:治療后關節可伸直,屈曲角度在90~120°之間,患者仍有輕微疼痛感,評分在28~33分之間且肌力為4級;③中:手術后不能完全伸直,關節屈曲度在60~90°之間,患者疼痛明顯且得分為21~27分;④ 差:患者術后不能伸直且屈曲角度小,疼痛等不適癥狀明顯,肌力低于3級且評分低于2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恢復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恢復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肩峰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所導致,如重物砸傷,肩部著地對肩峰造成撞擊等均能夠造成骨折,一般以肩峰粉碎性骨折為主。骨折發生后多造成三角肌牽拉及移位,肱骨頭及肩關節囊、肩袖失去肩峰屏蔽作用[4]。患者多表現為受傷后肩部無力或疼痛,檢查時可有肩關節前后及上方壓痛。相關研究指出,落臂征對診斷肩袖損傷有較高的特異性,其陽性預測率超過80%。由于肩峰下間隙容積相對較小,因此肩袖受到擠壓及撞擊時容易造成疼痛。當合并肩袖損傷時是否需要手術需結合撕裂程度及患者年齡及功能等方面全面進行考慮。本次研究對肩峰骨折合并肩袖損傷患者先在直視下使用可吸收線進行肩袖修補,之后進行骨折處理。研究結果顯示應用手術配合綜合護理患者其肩關節恢復評分顯著優于常規治療組患者。
綜上所述,當肩峰發生骨折后,除對肩峰自身進行針對性治療及護理外還需對其合并的肩袖損傷進行及時處理。尤其是手術后的各項護理需完善全面并對患者進行正確、早期的功能康復訓練[5]。
[1]王興菊,申巖. 肩關節鏡手術患者護理對策[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第14屆全國骨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2,4.
[2]Ellman H,Hanker G,Bayer M.Repmr of the rotator cuf.End - re - sult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construction[J].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6, 68( 8) : 1136 - 1144.
[3]鄭小飛,黃華揚,張余,等.肩峰撞擊征合并肩袖損傷的關節鏡下治療[J].實用骨科雜志,2009,15(9):98-100.
[4]馬迪迪,杜顏玲,劉英.不穩定性損傷的圍手術期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7):103-104.
[5]徐紅革,袁自生.浮肩損傷損傷的手術治療[J].中國醫藥導報,2007,15(5):49-50.
R473.6
A
1007-8517(2014)20-0094-01
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