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懿 徐世鄂
(浙江省天臺縣中醫院西藥房,浙江 天臺 317200)
冠心病(CHD)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引起的心臟病。研究表明〔1〕,血脂升高是CHD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血清膽固醇(TC)每降低1%,CHD發生率降低2%;三酰甘油(TG)每升高1 mmol/L,男性心血管危險增高14%,女性增高37%;低密度脂蛋白(LDL-C)每升高1 mmol/L,CHD危險增加36%;高密度脂蛋白(HDL-C)每升高0.03 mmol/L,CHD危險降低2%~3%??梢?,CHD與血脂關系密切,降脂對防治CHD至關重要。本研究擬探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對CHD患者的調脂作用和安全性,旨在更好指導臨床用藥。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CHD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陳灝珠《心臟病學》(第5版)中CHD病診斷標準〔2〕,并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LDL-C>3.64 mmol/L和(或)TC>5.72 mmol/L、TG≤4.52 mmol/L;(2)近4 w停用降脂藥物,飲食控制無效;(3)資料完整,按時服藥;(4)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繼發性高脂血癥、1型糖尿病(T1DM)或控制不滿意的T2DM、腦血管意外、甲狀腺功能亢進、感染、惡性腫瘤者;對他汀類藥物過敏者;酗酒或吸毒史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病例分為兩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60~79〔平均(65.4±3.5)〕歲;病程6個月~12年,平均(3.4±0.5)年;體重指數(BMI)23.6~31.4 kg/m2,平均(25.1±2.2)kg/m2;。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60~79〔平均(67.1±3.7)〕歲;病程6個月~12年,平均(3.2±0.7)年;BMI 23.2~31.2 kg/m2,平均(25.0±2.0)kg/m2。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確診后均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煙酒,低脂飲食及健康教育,伴有高血壓、DM患者,原使用藥物及劑量不變。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公司生產)20 mg/d,觀察組給予瑞舒伐他汀鈣片(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 mg/d,均于晚飯后2 h 服用,連續用藥8 w。治療期間當出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如肌痛、肌無力、肌酸磷酸激酶(CPK)超過正常值10倍以上、血清轉氨酶超過正常值3倍以上等立即終止治療。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8 w后空腹12 h后取前臂靜脈血3 ml,檢測血漿TC、TG、HDL-C、LDL-C,并統計血脂達標率(根據《血脂異常防治建議》〔3〕,血脂達標標準為:TC≤4.68 mmol/L,LDL-C≤2.6 mmol/L),同時記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TC、LDL-C水平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TG、HDL-C水平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比較
2.2兩組患者血脂達標率比較 觀察組LDL-C達標率、TC達標率〔66.67%(30/45)、71.11%(32/4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40.00%(18/45)、51.11%(23/45)〕(χ2=8.15、8.92,均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出現胃腸道反應2例,乏力1例;對照組出現胃腸道反應3例,乏力2例。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脂質代謝異常與CHD關系密切,在CHD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已被大量臨床研究所證實〔4,5〕。尤其是LDL-C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本原因,是CHD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將降低LDL-C作為降脂治療的主要目標,明確指出冠心病患者應將LDL-C降至2.59 mmol/L以下。全球性大規模臨床研究已證實〔6〕,他汀類藥物能夠顯著降低TC和LDL-C水平,具有預防和減少CHD風險及其死亡率的功效。然而采用常規他汀類藥物調脂治療的治療率以及治療達標率仍然較低,我國LDL-C水平達標率僅為16.6%〔7〕。因此,現有的調脂藥物仍不能滿足臨床需求,迫切需要更為有力的調脂藥物,在治療過程中應做到既能在短時間內快速降脂,控制、扭轉、穩定病情,又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避免不良事件。
阿托伐他汀對CHD患者的獲益已有較多研究。國內外研究表明〔8,9〕,瑞舒伐他汀是目前降低LDL-C作用最強的調脂藥,優于同等劑量的其他他汀類藥物。但對我國CHD患者療效和安全性如何,國內報道較少。本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鈣片是強效調脂藥物,10 mg/d劑量降脂療效優于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d,這與瑞舒伐他汀鈣顯著增加了與三羥-3-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親和力,且代謝受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影響不大密不可分〔10〕。其機制是通過競爭性的抑制HMG-CoA還原酶來發揮其調脂作用,其分子中極性甲磺酰氨基的存在使它呈現相對親水性,易于為肝細胞大量攝入,抑制HMG-CoA還原酶作用更強〔11〕;還對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有保護作用,使患者的內皮功能得到充分改善,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起到有效抑制作用〔12〕。
但與以往有關報道〔13〕不同的是,本研究并沒有觀察到瑞舒伐他汀對TG、HDL-C有臨床益處和顯著差異,這可能與選擇的用藥劑量有關。馮年福〔14〕也觀察到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劑量-療效曲線,顯示低劑量的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對HDL-C、TG 作用沒有顯著差異。楊昆等〔15〕也得出類似結論。國內外多項臨床試驗〔16,17〕證實,瑞舒伐他汀無其他他汀類藥物常有的肝毒性,其余副反應表現也類似目前最好的他汀類藥物,安全性良好。
綜上,相比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更強,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未能對其機制進行更深的探索,今后應繼續開展大規模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評價瑞舒伐他汀用于CH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得出更多有利于指導臨床診療的結論。
4 參考文獻
1耿家峰,包宗明.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及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1;17(15):2310-2.
2陳灝珠.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03.
3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4張向明.高脂血癥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誤診學,2008;8(15):1038-9.
5張 斌,王 影.頸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脂血癥關系的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187.
6宋洪喜,李貴雙.他汀類藥物的應用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6;14(5):419-20.
7錢 凈.昆明地區部分人群血脂水平現狀調查〔J〕.中國醫療前沿,2009;4(21):122-3.
8馬振剛.瑞舒伐他汀聯合纈沙坦對永久性房顫患者血漿N-末端腦鈉肽前體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23):3584-6.
9畢亞艷,蘇文亭,吳 磊.瑞舒伐他汀鈣對低密度脂蛋白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脂蛋白α干預效果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0;29(5):391-4.
10秦 嫻,楊承健,徐 欣,等.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C-反應蛋白及血脂的影響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21):2620.
11Topoi EJ.Intensive statin therapy-A sea change in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J〕.N Eng J Med, 2004;350(5):1562-4.
12王樹青,吳錢紅.瑞舒伐他汀鈣對腦梗死并頸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1):3459-60.
13王 蕾.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8):55-7.
14馮年福.無癥狀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24):3759-60.
15楊 昆,曹鴻鹍,付 薇,等.比較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達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5):38-40.
16Jain MK,Ridker PM.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statins:clinical evidance and basic mechanisms〔J〕.Nat Rev Drug Discov,2005;4(12):977-87.
17楊紅玉.瑞舒伐他汀鈣治療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衛生產業,2012;9(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