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泉
(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超聲影像科,湖北 恩施 445000)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動脈硬化程度有密切關系,準確評估患者動脈硬化程度、及早實施干預措施是預防老年人群心血管事件和臨床事件發生的有效措施〔1〕。血管回聲跟蹤技術是一種通過實時描記動脈血管管壁運動的軌跡,評價血管彈性及血管內皮功能從而實現動脈硬化的早期診斷的超聲診斷新技術〔2~4〕。本次研究利用患者的臨床資料、血管回聲跟蹤技術測量結果及所測量的硝酸甘油誘導下的內徑變化率來分析年齡對動脈硬化的影響及頸總動脈彈性與肱動脈非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的相關關系,并評價血管回聲跟蹤技術在診斷動脈硬化的臨床價值,為臨床早期診治動脈硬化并減少心血管事件發生提供參考。
1.1對象選擇 按知情同意原則選取2013年8~1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就診的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齡(36~82)歲,平均(61.9 12.9)歲。按年齡分為老年組48例和中年組34例。排除標準:患有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嚴重心力衰竭(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心功能分級Ⅳ)等心血管疾病及腦卒中、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以及硝酸甘油禁忌者。兩組患者性別構成、體質指數、吸煙、糖尿病、高脂血癥、平均動脈壓及左室射血分數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構成及高血壓患病情況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室檢查結果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1.2方法
1.2.1臨床資料及實驗室檢查收集 收集患者一般臨床資料,主要包括性別、身高、體重、年齡、血壓、心率、吸煙史和既往史等。實驗室檢查資料包括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紅蛋白等。
1.2.2外周動脈超聲檢測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SSD-α10,線陣探頭頻率7.5~13.0 MHz,隨機配置數字化管理系統)進行外周動脈超聲檢測,主要檢查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頸總動脈彈性及硝酸甘油誘導的血管舒張功能。主要步驟如下:受檢者去枕仰臥,20 min后連接心電圖,測量右肱動脈血壓3次后計算平均動脈壓。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時利用頸總動脈長軸二維圖像于頸總動脈分叉近端1.5 cm處連續測量3次取平均值。測量頸總動脈彈性時取頸總動脈長軸切面采用血管回聲跟蹤技術連續獲取6個心動周期以上的頸總動脈內徑變化曲線,存取于數字化管理系統,并自動計算血管彈性參數,包括壓力應變彈力系數、硬化參數、單點脈搏波傳導速度、動脈順應性、壓力波增強指數。硝酸甘油誘導的血管舒張功能測定時患者右上肢外展15°,于肘橫紋上2~5 cm處放置探頭,取肱動脈長軸,利用M型超聲測量靜息狀態下的右上肢肱動脈舒張末期基礎內徑(D0),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4 min后于同一位置測量右肱動脈舒張末期內徑(D1),每次測量3個心動周期取其平均值。肱動脈舒張變化率=[(平均收縮壓+2×平均舒張壓)×3]mmHg ,當肱動脈舒張變化率小于4%時定義為肱動脈舒張功能受損。

2.1兩組患者頸動脈彈性參數、血管舒張功能受損率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 老年組的壓力應變彈性系數、硬化度、單點脈搏波傳導速度及壓力波增強指數均高于中年組,而順應性低于中年組(P<0.05);老年組內徑變化率受損指數高于中年組(P<0.05);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老年組高于中年組(P<0.05)。見表2。
2.2頸總動脈彈性參數與患者年齡及內徑變化率受損程度相關性分析 壓力應變彈力系數、硬化度、脈搏波傳導速度及壓力波增強指數與患者年齡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呈正相關,與肱動脈舒張受損率呈負相關,動脈順應性與年齡呈負相關,與肱動脈舒張受損率呈正相關(均P<0.05)。見表3。

表1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頸動脈彈性參數、血管舒張功能受損率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

表3 頸總動脈彈性參數與患者年齡及內徑變化率受損程度相關性分析(r值)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有研究發現心血管時間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血管壁結構和功能的異常〔5, 6〕。血管壁結構功能病變的發生、發展是各種心血管事件發生的基礎,因而探討測定亞臨床血管病變的無創方法,可及早檢出預后不良的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為臨床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超聲檢查是一種無創而便捷的檢查方法,回聲跟蹤技術是近年來用于評價血管彈性的一種新技術,主要通過實時跟蹤血管壁運動而產生相應的信號,記錄動脈僵硬程度,從而計算動脈彈性參數〔7, 8〕。肱動脈超聲檢查主要是直接評估血管平滑肌舒張功能受損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系,而不僅僅研究內皮受損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系〔1,3〕。
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既往研究結果相近〔9, 10〕。提示年齡的增加,動脈硬化程度隨之增加,血管順應性下降,血管舒張功能受損加重,從這幾方面證實了年齡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且本研究中老年組的高血壓患病率高于中年組,提示高血壓有可能促進動脈硬化的發生與發展。另外,進一步證實動脈硬化參數與年齡、傳統的動脈硬化指標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和血管舒張功能的相關關系,客觀反映了老年人群動脈硬化程度與中年人群的差異。
綜上,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的頸總動脈彈性較中年低,其內徑變化率受損較中年人群嚴重,血管回聲跟蹤參數能反映頸總動脈的硬化程度,可作為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常規篩查方法。
4 參考文獻
1李 蕾,葛輝玉,左佳薇,等.外周動脈僵硬度與左心室舒張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7):601-5.
2蘇 楠,黃品同,張 超,等.血管回聲追蹤技術評價吸煙及相關因素對國人男性頸動脈彈性的影響〔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3;22(4):308-12.
3王謙謙,薛 莉,趙曉莉,等.血管回聲跟蹤技術評價戒煙前后對動脈彈性影響的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0):1903-7.
4周祖邦,謝金會,張學蘭,等.血管回聲跟蹤技術預測冠狀動脈早期病變的定量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2):110-3.
5陳 春,楊天倫.TXA2/PGI2與心血管疾病〔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8;8(11):2166-72.
6王芹秀,雷成功,郭艷琴,等.血管回聲跟蹤技術定量評價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頸動脈彈性功能〔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5):332-5.
7李效寅,李群策.血管回聲跟蹤技術評價腦梗死患者頸總動脈彈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1):48-50.
8高 潔,楊 漪,喬治斌,等.血管回聲跟蹤技術對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彈性功能的檢測〔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9;25(11):1073-6.
9文成勇.血管回聲跟蹤技術評價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彈性與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激光雜志;2013(6):124-5.
10馬 琳,劉海紅,闞艷敏,等.應用血管回聲跟蹤技術評價高血壓病患者治療前后股總動脈彈性變化〔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12):1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