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健 武 飚 武學麗
(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貴州 貴陽 550025)
老齡化帶來的健康保障問題日益成為政策制定者和社會關注的焦點〔1〕。農村少數民族老年人健康狀況較漢族老年人差〔2〕。貴州省是多民族聚居的“欠發達、欠開發”的山區農業省份,少數民族人口達1 254萬人,占全省人口的36.11%〔3〕。本研究旨在探討少數民族地區農村老年人兩周患病狀況及影響因素。
1.1對象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60歲農村老年人共299人。其中,少數民族149人(苗族144人,藏族1人,其他少數民族4人),漢族150人。 少數民族老年人男74人、女75人。60~69歲80人、70~79歲54人、80~90歲15人。原職業務農138人、非務農11人。文化程度<小學39人、小學75人、≥初中35人。是貧困戶或低保戶32人、不是117人。最低收入36人、較低收入18人、中等收入34人、較高收入32人、最高收入29人。經濟來源于自己或配偶40人、子女或社會救濟109人。是留守老人78人、不是71人。與子女常見面95人、不常見面54人。有單獨臥室120人、沒有29人。有照護人員23人、沒有126人。
1.2方法 2008年7月,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按人口數為分層基準在施秉縣8鄉鎮隨機抽取馬溪鄉、牛大場鎮、馬號鄉、楊柳塘鄉、城關鎮等5個鄉鎮,然后在每鄉鎮整群隨機抽取2個行政村,每村隨機抽取60戶,共10個行政村600戶農村居民。由經培訓的調查員按2008年中國衛生服務家庭健康詢問調查表入戶詢問調查農村居民家庭一般情況、家庭成員健康情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情況、兩周病傷情況。調查居民中兩周內患病(患過或患有疾病、受傷或身體不舒服)人數與調查總人數之比(百分率)。自變量包括人口學特征、健康相關行為〔是否參加體育鍛煉、是否吸煙、飲酒頻率(≥3次/w、1~2次/w、偶爾飲酒)〕、社會支持〔是否與子女常見面、有無單獨臥室、有無照護人員、是否留守老人、經濟來源(自己或配偶、子女或社會救濟)〕、衛生服務可及性〔是否獲醫療保障、醫療保險類型(新農合、其他醫保、無醫保)、醫療單位距離(≤1 km、>1 km)、到醫療單位時間(≤30 min、>30 min)、是否測量血壓、是否健康體檢、是否獲衛生保健知識〕、健康及失能狀況(是否患慢性病、是否聽力中度及以上困難、是否行走自如、是否視力困難、是否說話困難、生活起居是否需人照顧)。人口學特征中低保戶指當地民政部門認定的享受低保救濟的住戶;貧困戶指當地扶貧部門認定的貧困線以下的家庭;留守老人指子女在縣外務工并且不常在家居位,仍留在農村生活的老年人;聽力中度及以上困難指近半年內聽人講話需要別人提高聲音或很難聽清楚;視力困難指很難辨認20 m外熟人。二分類變量“是”賦值為1,“否”為0。三分類變量根據順序依次賦值為1、2、3。如“年齡60~69歲”賦值為1,“70~79歲”為2,“80~90歲”為3。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檢驗和多元Logistic逐步回歸方法。
2.1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情況 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78人(52.3%)。自覺患病嚴重者占33.3%;病傷臥床≥1 d者占26.9%,病傷臥床<1 d者占73.1%。
2.2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單因素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收入、視力困難、慢性病特征的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
2.3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多因素分析 慢性病、文化程度為正向預測變量,家庭年均收入為反向預測變量。患有慢性病的少數民族老年人比未患有慢性病的少數民族老年人更傾向于報告2 w患病(OR=3.93);小學文化程度的少數民族老年人比小于小學文化程度的少數民族老年人更傾向于報告2 w患病(OR=3.32);家庭年均收入最高收入組及中等收入組的少數民族老年人比最低收入組的少數民族老年人更不傾向于報告2 w患病率(OR= 0.19,OR=0.16)(表2)。

表1 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單因素分析〔n(%)〕

表2 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多因素分析
負二倍對數似然值=177.71;模型χ2=28.52;卡克斯-史奈爾決定系數=0.17
本研究結果顯示,施秉縣農村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率高于同時期當地、西部及四川省農村老年人平均水平(48.1%,40.7%,44.0%)〔4,5〕。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影響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率的主要因素,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6〕。提示少數民族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是降低其2 w患病率的關鍵措施。另外,文化程度對少數民族老年人2 w患病有正向預測作用,與其他研究報道文化程度與2 w患病呈負相關趨勢相反〔7〕。可能原因是大多數少數民族老年人不會漢語,與外界溝通困難,衛生保健知識獲取渠道不通暢。需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少數民族老年人衛生保健需求,采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開展通俗易懂的參與式健康教育活動,提高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能力〔8〕。家庭收入較高的少數民族老年人有較好的營養和健康飲食,生活環境較好〔9〕。對家庭經濟貧困的少數民族老年人在生活上需多關心、照護,在老年醫療保障、醫療救助及社會養老政策上應予以傾斜。
4 參考文獻
1王 俊,龔 強.醫療衛生改革政策、老齡健康福利影響與跨學科研究——“中國醫療改革與老年健康、福利跨學科研究”研討會綜述〔J〕.經濟研究,2011;(6):157-60.
2唐駱曉霞,朱燕波,王 琦,等.我國老年人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2):74-7.
3中共貴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情教程〔M〕.第3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69.
4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8年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詢問調查分析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187-8.
5應桂英,楊淑娟,甘華平,等.四川省老年居民衛生服務需要與利用情況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5):390-9.
6馬 杰,溫 靜,任彬彬,等.西吉縣農村居民兩周患病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0;27(2):180-1.
7龔幼龍,嚴 非.社會醫學〔M〕.第3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57.
8廖國宇,周燕榮,鐘曉妮.重慶15歲以上城市居民2周患病影響因素的多水平模型〔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8):1238-41.
9肖竹筠,秦雪英,楊澤紅,等.貴州省某苗族村寨參與式健康教育干預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8): 1964-6,1699.
10孫 靜,范艷存,傅海虹,等.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農村居民兩周患病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4): 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