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紫 張宇云
(海口市第三(原瓊山)人民醫院心內科,海南 海口 571100)
慢性腎功能不全又稱慢性腎衰,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腎實質損害而造成水與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出現以全身各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腎衰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和首要死亡原因;其中,高血壓最為常見〔1〕。高血壓與慢性腎衰關系密切,二者互為獨立危險因素,積極防治慢性腎衰合并高血壓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就我院將硝苯地平緩釋片用于慢性腎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效果進行觀察。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海口市第三(原瓊山)人民醫院收治的慢性腎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壓患者70例。納入標準:(1)符合第7版《內科學》慢性腎功能不全診斷標準〔2〕,血肌酐150~265 μmol/L;(2)符合2009年修訂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舒張壓(DBP)≥90 mmHg,收縮壓(SBP)≥140 mmHg;(3)腎功能穩定1個月以上,無嚴重并發癥情況出現,2 w內未使用受體阻斷劑;(4)資料完整,按時服藥;(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重度高血壓、中度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支氣管哮喘、嚴重肝臟損害、缺血性腎臟病者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26~78歲,平均(38.6±2.5)歲;體重指數(BMI)23.6~31.4 kg/m2,平均(25.1±2.2)kg/m2;原發性腎小球腎炎22例,糖尿病腎病8例,慢性間質性腎炎5例。觀察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齡24~78歲,平均(39.6±2.8)歲;BMI 23.2~31.2 kg/m2,平均(25.0±2.0)kg/m2;原發性腎小球腎炎21例,糖尿病腎病8例,慢性間質性腎炎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腎功能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氯沙坦50 mg,1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服硝苯地平緩釋片10 mg,口服,2次/d,連服8 w。降壓目標:血壓<130/80 mmHg,尿蛋白量>1 g/24 h患者血壓<125/75 mmHg。對治療2 w復查血清肌酐(Scr)上升>130%、血鉀增高>5.5 mmol/L者終止治療。兩組患者均給予體育運動、飲食控制,停用其他相關藥物。
1.3觀察指標 (1)血壓:采用無創便攜式動態血壓監測儀行24 h動態血壓監測,監測期間要求患者堅持從事日常活動,有效測量次數≥設定次數的80%時計入統計分析。(2)腎功能: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腎功能指標SCr、尿素氮(BUN),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微量白蛋白尿(MAU),取非同日測定2次的平均值。(3)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皮疹、血鉀升高和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療效評價 參照衛生部規定的高血壓療效評定標準評定〔4〕。顯效:DBP下降>10 mmHg并達到正常范圍或DBP下降>20 mmHg;有效:DBP下降<10 mmHg并達到正常范圍或DBP下降10~19 mmHg或SBP下降>30 mmHg;無效:DBP、SBP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兩組患者降壓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降壓總有效率〔94.3%(33/35)〕顯著高于對照組〔77.1%(27/35)〕(P<0.05)。其中顯效25例(71.4%) vs 16例(45.7%),有效8例(22.9%) vs 11例(31.4%),有效8例(22.9%) vs 11例(31.4%),無效27(5.7%) vs 8例(22.9%)。
2.2兩組服藥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服藥后DBP、SBP均較服藥前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藥前后血壓變化比較
2.3兩組服藥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服藥后Scr、BUN、MAU水平均較服藥前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服藥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2.4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現嘔吐2例,頭暈1例,面部潮紅1例;對照組出現咳嗽1例,嘔吐1例,乏力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3%(4/35),對照組為8.57%(3/3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腎功能不全往往并發高血壓,其機制主要為腎素依賴和容量依賴。腎素依賴指腎臟病變引起大量腎素分泌入血,使血管強烈收縮而致血壓升高;容量依賴指腎臟病變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水鈉潴留,阻力增大而致血壓增高〔5,6〕。研究〔7〕證實,血壓增高會引起內皮功能損傷,釋放生長轉化因子β、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等細胞因子,使腎損害加重。因此,單獨控制血壓或改善腎功能均不能有效遏制慢性腎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展,必須二者兼治。
研究〔8〕表明,血管緊張素Ⅱ(AngⅡ)作為體內強有力縮血管物質,與腎臟損害關系最為密切,是導致腎小球慢性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礎。氯沙坦是臨床常用的AngⅡ受體拮抗劑,能夠有效阻斷AngⅡ的生理作用,不僅可使血壓下降,還能降低蛋白尿,發揮對腎臟的保護作用〔9,10〕。由于氯沙坦降壓和保護腎功能的雙重作用,目前已被廣泛用于高血壓及腎臟疾病的治療。但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體會到,氯沙坦作用溫和、起效慢,單獨應用很難使血壓在短期內得到控制。硝苯地平緩釋片是一種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通過阻斷心肌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鈣內流,減少心肌能量及氧氣的消耗,使全身血管擴張,其半衰期長達7 h,降壓作用平穩持久,且不影響血壓的晝夜節律〔11〕;而且,硝苯地平不會激活交感神經,對糖脂代謝和心血管系統無明顯不良作用〔12〕。
研究〔13〕表明,相比偶測血壓,動態血壓與靶器官相關性更強,能更全面反映降壓藥物的療效。本研究結果表明,硝苯地平緩釋片具有24 h穩定而持久的降壓能力,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內。MAU是腎臟損傷的早期標志,表示機體的腎小球通透性增加,在腎組織學和結構改變之前即可檢出〔14〕,是評估高血壓腎功能損傷的早期敏感指標。本研究表明,硝苯地平具有腎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為選擇性擴張出球小動脈,減輕腎血管阻力,從而改善腎臟動力學使腎臟充分灌注而保護腎臟〔15〕。
綜上,硝苯地平緩釋片用于慢性腎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壓能更有效改善血壓和腎功能,安全性高。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未能對其機制進行更深的探索,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以得出更多有利于指導臨床診療的結論。
4 參考文獻
1張 麗,戴 勇.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病變的研究〔J〕.醫學綜述,2008;14(2):243-5.
2葉任高.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修訂版)〔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85-8.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8.
5于志勇.高血壓致腎損害的影響因素與治療〔J〕.河北醫藥,2010;32(1):99-100.
6郝 麗.腎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及診治進展〔J〕.安徽醫學,2005;26(1):3-4.
7沈瑪麗,王成軍,鮑曉榮.早期慢性腎病患者動態血壓變化與微量白蛋白尿的關系〔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9;15(6):357-60.
8嚴躍紅,黃愛群,陳益民,等.氯沙坦對腎病綜合征腎小管功能保護作用的臨床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1;14(1):18-9.
9Gerdts E,Okin PM,De Simone G,etal.Gender differences in left ventri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uring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the 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 reduction in hypertension study〔J〕.Hypertension,2008;51(4):1109-14.
10杜慶蕾,王 侃.螺內酯聯合氯沙坦對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蛋白尿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0):1512-4.
11廖 鴻.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老年患者血壓動態變化觀察〔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8;11(7):19-20.
12宓宇仙,宓宇波,甄錫云.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老年高血壓72例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09;30(13):1343-4.
13謝方蘇.偶測血壓與動態血壓在診斷高血壓方面的優越性分析〔J〕.海軍醫學雜志,2006;27(3):211-3.
14邱文東.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壓腎損害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2):1499-500.
15李群英.氯沙坦與硝苯地平控釋片聯用對老年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腎功能的保護作用〔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9;17(8):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