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少君 張曉芳 瞿海勤
(長江大學醫學院門診部口腔科,湖北 荊州 434000)
老年患者血壓升高可引起心腦腎并發癥、腦卒中、冠心病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每年因高血壓導致心、腦、腎臟疾病而死亡人數約1 200萬〔1〕。而影響老年人血壓的因素很多,如精神因素〔2〕、環境因素〔2〕、拔牙〔3〕、開髓〔2〕、根管治療〔4〕等。本文旨在研究口腔治療操作時間對老年患者血壓的影響。
1.1病例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來我科需要接受多顆牙根管治療的老年患者60例,高血壓和血壓正常者各30例,年齡60~89歲,平均74.5歲,其中血壓正常組男性13例,女性17例,高血壓組男性11例,女性19例。納入標準:高血壓患者均確診且經過系統治療血壓已恢復正常,兩組患者均由同一醫生接診和進行根管治療操作,除高血壓患者遵醫囑自行服用降壓藥外,術前均未給患者服用降壓藥及鎮靜藥。兩組患者的患牙在納入本試驗前均已完成開髓治療,多顆牙根管治療操作有:拔髓、疏通根管、根管預備、蕩洗根管、根管封藥、根管充填、窩洞充填等。
1.2方法 患者治療前靜臥口腔治療椅上10 min后,指派專人,按照腕式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標準和方法,使用同一血壓計測量患者左臂血壓。分別于術前、術中30 min和隨后每間隔15 min測量一次,血壓≥140/90 mmHg時,立即停止口內治療,并記錄治療時間,所有病例最長治療時間為75 min,術后2 d測量血壓值,各項測量均進行2~3次,取其平均值,血壓計為Panasonic EW3003腕式血壓計??趦戎委煵僮骶勺髡弑救诉M行,以減少操作誤差。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兩組老年患者口腔治療不同時間的血壓變化。術前10 min、術中30 min、術中45 min,血壓呈上升趨勢,術后2 d測得的平均值較術前低。見表1。
2.2兩組口腔治療不同時間血壓≥140/90 mmHg情況比較 兩組術中45 min,術中60 min,術中75 min血壓升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3.27、3.35、3.26,P均>0.05)。見表2。


表1 兩組口腔治療不同時間血壓的變化

表2 兩組口腔治療不同時間血壓≥140/90 mmHg情況比較〔n(%),n=30〕
本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接受口腔治療操作的時間與血壓升高呈正相關,長時間的口內操作會致血壓超過正常血壓標準(140/90 mmHg),術后2 d血壓下降,且低于術前平均血壓,停止治療后血壓可以恢復至正常水平,對長期無影響,手術30 min為安全治療時間。本研究提示無論是高血壓老年患者,還是血壓正常的老年患者,一次口腔治療時間應控制在45 min以內。通過控制老年人就診時間,來降低因血壓超過正常標準而引起心腦腎并發癥風險,從而保證了老年人接受口腔治療時的安全性,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
本研究中術前血壓均高于術后2 d的血壓,說明還有其他因素對就診過程中的血壓造成影響,有學者指出血壓的高低與精神因素、環境因素有一定的關系〔3〕。因此對于老年患者,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使其心情舒暢,精神放松,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緊張情緒,有利于防止就診過程中的血壓升高和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增加治療的安全性。
電子血壓計的測量原理與汞柱血壓計是相同的,但其敏感性強,能及時反映人體血壓的變化〔5〕。它使用方便,可在治療老年患者時監測血壓的變化,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以便及時處理潛在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在測量過程中血壓≥140/90 mmHg時立即停止口腔治療〔2〕和最長治療時間不超過75 min,以確保實驗的安全性;納入試驗的高血壓患者,經過系統治療和服藥后,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保證了實驗的安全性和實驗前后血壓的可比性;納入實驗的患牙在試驗開始前就已完成開髓治療,排除了因麻醉和開髓操作給實驗結果帶來影響;所有治療均由作者本人親自操作,也排除了因不同醫師治療產生對血壓的影響。但不同性別在治療過程中血壓的變化是否不同,還有待研究。
4 參考文獻
1劉國樹.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1):879-80.
2許 云.牙體開髓治療對老年人血壓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08;9(4):86-9.
3李芳華,聶明華.對老年患者實施拔牙術的臨床分析〔J〕.中國初級保健,2007;21(2):82-3.
4王香蘭.根管治療操作對老年人血壓的影響〔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1;9(5):267-8.
5李晨或,李晨佳,胡雪珍.電子血壓計檢測高血壓患者拔牙105例安全性評估〔J〕.江西醫藥,2007;42(8):7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