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衛華 葉 敏 周榮偉 孫 堅
(江西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腫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3)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患者器官免疫系統異常而引起的疾病,近年來病發率有增無減〔1,2〕,目前臨床上對ⅢA期NSCLC患者采取完整切除手術治療后,往往容易發生腦轉移現象〔3〕,給患者治療后形成一種潛在的威脅,嚴重影響了手術治療效果〔4〕,因此,探討分析不同臨床特征患者術后發生腦轉移情況,并分析發生腦轉移的危險因素,有利于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信息〔5〕。本文對我院收治的ⅢA期NSCLC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分析術后腦轉移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93例行外科手術的ⅢA期NSCLC患者,其中男123例,女81例,平均年齡(59.5±4.5)歲,均經病理證實為NSCLC的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發生淋巴結轉移程度為單區域患者145例,2個以上區域48例。本次研究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腦部CT、B超等相關檢查后,將肝轉移、腎上腺轉移等患者排除。
1.2方法 手術治療后每3個月,對患者進行胸片、腹部B超進行復查,若發生異常,及時進行相關檢查。采用定期隨訪方式,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收集信息包括:術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組織學類型、縱隔淋巴結陽性、術后2年腦轉移發生例數、年齡、性別、是否吸煙、T分期分層、術后化療療程數以及淋巴結轉移程度等指標。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術后發生腦轉移危險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
2.1不同臨床特征腦轉移發生率情況 術后出現腦轉移患者例數為77例(39.90%),不同的術前血清CEA 水平、組織學類型以及縱隔淋巴結陽性等臨床特征患者,術后2年腦轉移發生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而患者不同的年齡、性別、是否吸煙、T分期分層以及淋巴結轉移程度等臨床特征,術后2年腦轉移發生率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特征腦轉移發生率情況〔n(%)〕
2.2術后腦轉移危險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術前血清CEA 水平、是否鱗癌是影響術后發生腦轉移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術后腦轉移危險因素回歸分析表
NSCLC癥狀是一種常見的肺癌類型,主要包括大細胞癌、鱗癌以及腺癌等,與小細胞肺癌相比,擴散轉移時間較晚,且細胞的生長分裂速度較慢〔6,7〕。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疾病所使用的有效藥物較少,采用手術治療具有直接性的效果,但對于晚期NSCLC患者,采用手術治療后,往往容易發生腫瘤轉移,其中腦部是發生轉移最常見的部位之一,術后發生腦轉移的比率〔8〕約為13%~54%,與本研究具有相似性。出現腦轉移的患者,具有病死率高等特點,對治療效果十分不利,因此探討該疾病患者術后發生腦轉移的相關危險因素,對患者在腦轉移發生之前,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才能保證患者的整體治療質量。
近年來,有研究資料〔9~11〕發現,ⅢA期NSCLC患者完整切除手術后,發生腦轉移癥狀與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腫瘤大小以及病理分期等有關,而本研究說明術后發生腦轉移癥狀與患者的CEA 水平、組織學類型以及縱隔淋巴結陽性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實際上,CEA對肺癌預后的診斷價值大,越有30%~70%的肺癌患者〔12,13〕,伴有CEA水平異常表現。在本文中,無論是單因素分析,還是多因素分析,均與患者的術前CEA水平息息相關。但患者的不同的年齡、性別、是否吸煙、T分期分層以及淋巴結轉移程度等臨床特征,術后2年腦轉移發生率對比不差異不顯著,這一點可能是由于本文取證例數有限,值得進一步進行分析;而經回歸分析后,術前血清CEA 水平、是否鱗癌是影響術后發生腦轉移的危險因素,其中,鱗癌患者腦轉移率僅為21.88%,而非鱗癌患者高達48.84%,這一點與大多數的研究〔14,15〕結果相符合。
綜上,ⅢA期NSCLC患者完整切除手術后,發生腦轉移癥狀與患者術前血清CEA 水平、組織學類型以及縱隔淋巴結陽性等臨床特征有關,術前血清CEA 水平、是否鱗癌是影響術后發生腦轉移的危險因素,值得臨床上進一步研究與分析。
4 參考文獻
1張 瑩,曲麗瑩,王麗萍,等.切除修復交叉互補基因1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與術后化療療效及預后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9):4218-20.
2溫浙盛,馬 駿,侯景輝,等.ERCC1β-tubulinⅢ與ⅢA-N2期非小細胞肺癌輔助化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2011;38(15):886-9.
3牟巨偉,張百華,李 寧,等.電視輔助胸外科手術與常規開胸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效果比較〔J〕.中華腫瘤雜志,2012;34(4):301-5.
4孫美艷,趙曉勇,呂海港,等.異氟醚預處理對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缺血半暗帶TLR4-MyD88信號通路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7):870-3.
5莫碧文,蘇海英,韋江紅,等.TLR4/PI3K信號相關分子在氣道上皮細胞誘導的哮喘氣道平滑肌細胞遷移功能中的作用〔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1;31(11):994-9.
6Peri F,Piazza M.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innate immunity with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antagonists〔J〕. Biotechnol Adv,2012;30(1):251-60.
7梁運寧,王永崗.非小細胞肺癌的手術治療現狀〔J〕.廣西醫學,2008;30(10):1524-6.
8金璐明,姜冠潮,李 運,等.臨床ⅠA期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危險因素〔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1;27(4):212-4.
9王 欣,鄭 列,張仕義,等.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危險因素分析及術前縱隔鏡檢查的應用策略〔J〕.中華腫瘤雜志,2009;31(6):456-9.
10黃邵洪,廖洪映,李 昀,等.非小細胞肺癌孤立性腦轉移21例臨床分析〔J〕.廣東醫學,2012;33(17):2629-31.
11段曉蓓,樊 衛,許澤清,等.基于18F-FDG PET/CT顯像分析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28(6):1135-9.
12蔣 明.氬氦刀聯合TP方案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3):4557-9.
13高禹舜,邢學忠,邵 康,等.1826例非小細胞肺癌的預后因素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8;30(2):134-7.
14王 靜,李峻嶺,石遠凱,等.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在非小細胞肺癌輔助化療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9):987-9.
15梁 穎,林勇斌,張 力,等.Ⅲ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腦轉移高危臨床因素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0;37(2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