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景麗偉 陳長香 李建民
(河北聯合大學附屬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亞洲地區約有14%的人群受便秘困擾,尤其多發生于老年人和女性群體〔1〕。慢性便秘(CC)主要是指糞便干結、排便困難或不盡感以及排便次數減少等〔2〕,該健康問題因為很少導致住院或死亡,因而其危害性常常被忽視〔3〕。然而,有研究〔4〕顯示,CC與結腸癌、心腦血管病、老年癡呆等的發生密切相關,造成對患者和社會的巨大經濟負擔,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晚年生活。健康狀況評價作為一項社會心理學指標,對CC的早期診治及療效評價顯得越來越重要。本研究組對唐山市社區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探討該區域老年人CC的發生情況以及對老年患者健康狀況的影響,為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針對性提供理論依據。
1.1調查對象 于2012年9~11月整群抽取唐山市路北區喬屯辦事處所屬各居委會社區的≥60歲老年人。排除存在嚴重的疾病或言語障礙者。各社區1 717名老年人中符合條件的有1 581人,回收有效問卷1 500份,回收率94.88%。
1.2調查方法
1.2.1一般人口學資料 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等。1 500名社區老年人中,男760人,女740人,年齡60~98〔平均(70.24±8.44)〕歲。文化程度:文盲79人,小學328人,初中296人,高中專197人,大專及以上600人。婚姻狀況:未婚5人,老伴健在1 167人,離婚或喪偶304人,再婚24人。經濟狀況:有固定收入1 163人,有收入但不固定191人,無收入146人。
1.2.2便秘發生情況 根據便秘羅馬Ⅲ診斷標準〔5,6〕:(1)診斷前便秘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最近3個月有發作,同時應包括以下2個或以上癥狀:①排便費力;②排便為塊狀或硬便;③有排便不盡感;④有肛門直腸梗阻和(或)阻塞感;⑤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輔助排便、盆底支撐排便)以促進排便,其中①~⑤中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即可;⑥排便少于3次/w。(2)不使用緩瀉藥幾乎沒有松散大便。(3)診斷腸易激綜合征(IBS)的證據不充分。
1.2.3健康狀況測量方法 采用WHO推薦的由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的漢化版“簡明健康調查問卷”簡稱SF-36測評問卷進行健康狀況評價。該量表系36項條目的結構式問卷,其中,35項用于測評患者近4 w的健康狀態,1項用來比較患者1年前后的健康變化情況。包括8個維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精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7〕。根據各條目不同權重按0~100標準記分,然后計算不同維度分量表的平均分值并作為最終積分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明健康狀況越好,生活質量越高。
1.3資料收集與數據分析 調查問卷由調查者統一發放,采用統一指導語,由受調查的老年人單獨逐項認真填寫。回收問卷后由調查者進行仔細核對,以免漏項或錯填。

2.1社區老年人便秘發生情況 接受調查的1 500名社區老年人中, 有463人患有CC,發生率為30.87%。
2.2社區老年人CC對健康狀況的影響以及與中國常模SF-36得分比較 CC的老年人在SF-36的各維度PF、RP、BP、GH、VT、SF、RE、MH得分均明顯低于非便秘者(均P<0.01)。同時,CC組SF-36的各維度得分均明顯低于中國常模(均P<0.01),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狀況比較分)

表2 老年人CC組健康狀況與中國常模比較分)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膈腹肌和提肛肌收縮能力下降、牙齒缺失、飲食受限、胃腸黏膜萎縮,導致排便乏力及糞質干硬。此外,由于罹患多種疾病,老年人常服用各種藥物,可引起或加重便秘。柯美云等〔8〕認為,由于年齡增長,老年人盆底肌肉肌力減弱或肌肉外傷或支配這些肌肉的神經創傷(如女性既往分娩史)是造成便秘或排便困難的基礎,因而老年人成為CC的高發人群。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報道的CC發生率25%~30%〔9〕基本一致。
CC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定沒有絕對的“金標準”。SF-36是目前國際上最為常用的生活質量標準化測量工具之一〔10〕。其反映個體軀體和精神兩方面功能,其中PF和BP維度反映生理功能, RE和MH與心理方有較強的聯系,而GH、VT和SF三個維度受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影響〔7,10〕。
本研究結果說明便秘對社區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會交往等多維度產生不良影響,造成軀體痛苦,降低患者舒適度〔11〕。老年便秘雖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患者用力排便時,腹腔內壓和顱內壓增加,易誘發腦血管破裂〔12〕。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受到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困擾,而便秘又多為內科急癥的誘因,因排便困難而長時間用力排便,造成血壓升高,引起心絞痛發作、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事件〔13,14〕。心理因素是影響胃腸功能的重要因素〔15〕。Nehra等〔16〕報道在便秘患者中65%存在心理障礙,心理功能紊亂合并外界因素影響對中樞神經系統構成不良刺激,影響胃腸動力,導致機體各器官的功能改變。便秘組與中國常模比較,在各個維度得分均較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便秘組的健康狀況,如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低于常態人群,需要社區醫療服務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引起足夠重視,為CC為切入點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Cheng C,Chan AO,Hui WM,etal.Coping strategies,illness perception,anxiety,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constipatio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Alinment Pharmacol Ther,2003;18(3):319-26.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中華消化雜志,2004;24(1):39-40.
3趙貞貞,林 征,林 琳,等.兩種量表對慢性便秘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1092-4.
4朱芬芬,林 征,林 琳,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5):356-8.
5邵萬金,楊柏林.便秘羅馬Ⅲ標準〔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7;10(6):579-80.
6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e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 Process〔J〕.Gastroenierology,2006;130(5):1377-90.
7李 魯,王紅妹,沈 毅,等.SF-36健康調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2;36(2):109-13.
8柯美云,王英凱.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學和研究進展〔J〕.實用老年醫學,2010;24(2):92-4.
9梁 堃.老年便秘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12):1761-3.
10趙貞貞,林 征,林 琳,等.中文版患者便秘狀況評估量表在應用評價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2):1124-6.
11秦光利,馬汁梁,牛月花.功能性胃腸病診治與調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310.
12蘇永靜,張振路,張小燕,等.卒中患者便秘影響因素分析及函數預測模型〔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04;1(9):415-8.
13閆炳乾,仲偉紅,楊曉英,等.石家莊地區22個干休所2005~2009年衛生間突發事件調查分析〔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1;13(2):86-91.
14葛均波,王 蔚.心血管重癥的救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9;18(8):792-5.
15林 征,林 琳,張紅杰,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社會、心理、行為狀況調查及生物反饋治療效果隨訪〔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8):67-9.
16Nehra V,Bruce BK,Rath-Harvey DM,etal.Psycologic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evacuation disorders and constipation in a tertiary practice〔J〕.Am J Gastroenterol,2000;95(7):1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