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翠芬
(云南省蒙自市婦幼保健院,云南 蒙自 661100)
子宮頸上皮內瘤樣變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eoplasia,CIN) 是子宮頸鱗狀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總稱,反映了宮頸癌發生中連續發展的過程[1]。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在物質條件和生活水平越來越豐富的今天,宮頸癌發病率已躍居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嚴重威脅廣大婦女的健康[2]。全世界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80%在發展中國家,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約 13.5萬,占全球發病數量的三分之一,每年死亡人數2~3萬[3]。
CIN的早發現、早診斷及規范處理是預防宮頸癌有效方法與手段[4]。三階梯技術 (three step technique)即宮頸細胞學、陰道鏡與組織病理學確診,是篩查、診治 CIN的基本原則[5]。因此,蒙自市婦幼保健院在婦科宮頸門診逐步推廣宮頸癌三階梯篩查方案,開展宮頸癌篩查工作。筆者回顧性對醫院婦科門診資料進行收集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1-12月來蒙自市婦幼保健院婦科門診檢查的患者,已婚且有性生活史、避開月經期、均無子宮切除史及宮頸手術史、目前未懷孕、具有一定經濟基礎且自愿參與宮頸癌三階梯篩查者即選為篩查對象。讓患者簽知情同意書,要求檢查前3 d禁止性生活及陰道操作,避開月經期及陰道流血。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陰道窺器暴露宮頸,用干棉球擦拭宮頸分泌物,用細胞刷沿同一時針轉動3~5圈,取出宮頸脫落細胞,將收集到的細胞放入保存液中保存,經過細胞裂解、雜交、捕獲、信號放大及檢測等步驟。
采用2001年國際癌癥協會推薦的TBS分類法,包括對標本的滿意度評估,不滿意標本的重新取材,滿意標本分級為:①陰性:無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細胞;②陽性:鱗狀細胞分為未明確意義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不除外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H)、低度鱗狀上皮內瘤樣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瘤樣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非典型腺細胞(AGC)、和腺癌(ACC)。
共獲得篩查樣本3680例,年齡:最小者20歲,最大者55歲,以31~40歲、41~50歲為主,分別占42.01%、32.99%;民族:以漢族、彝族為主,分別占總數的40.98%、30.00%;文化與職業構成以初中及以下、農民與農民工為主,占總數的97.91%和97.28%,與蒙自市人口總體構成基本一致[6],見表1。
3680例篩查樣本中,共查出ASC-US、ASC-H、LSIL、HSIL陽性樣本 120例,檢出率分別為 0.87%、0.71%、1.39%、0.30%,總陽性檢出率為3.26%,見表2。
對上述細胞學檢查陽性的120例樣本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接近四分之三為炎癥(占72.50%),其次為CINⅠ(占17.50%)。鱗癌檢出5例,在3680樣本中的檢出率為0.14%,見表3。
2.4 各類疾病的年齡構成
宮頸炎癥在各年齡的檢出率基本一致,CIN以41~50歲年齡組最高,而鱗癌檢出率最高的則是51~55歲,見表4。

表1 蒙自市宮頸癌篩查3680例樣本人口學構成情況

表2 蒙自市宮頸癌篩查細胞學檢查結果

表3 蒙自市宮頸癌篩查病理組織學檢查查結果

表4 蒙自市宮頸癌篩查各類疾病的年齡構成
本次篩查CIN檢出雖以41~50歲年齡組為主,但31~40歲年齡組已有較多例數檢出,甚至在30~30歲年齡組也有病例檢出;鱗癌檢出雖以51~55歲年齡組為主,但41~50歲年齡組、31~40歲年齡組已有病例檢出,檢出率高于城鎮婦女[7],也高于其他省份的部分農村地區[8]。宮頸癌的發病與早婚、多產、過早性生活、性生活紊亂、經濟狀況不良、種族和地理環境等因素有關[1]。早婚、早分娩者的下生殖道發育尚未成熟,對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較敏感,所以,早婚、早分娩者容易發生宮頸癌。而多次分娩易造成宮頸的損傷,也可誘發宮頸病變。因此,普及防癌知識,提倡晚婚、少育,開展性衛生教育是減少發病率的有效措施。
宮頸癌現在已經成為威脅婦女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被《中華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中列為重點防治的十大癌癥之一。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由漸變到突變的過程。在移行帶形成過程中,宮頸上皮化生過度活躍,加上外來物質刺激(如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精液蛋白及其他致癌物質),未成熟的化生鱗狀上皮或增生的鱗狀上皮細胞可出現間變(dysplasia)或不典型表現,即不同程度的不成熟或分化不良,核異常有絲分裂稍增加,形成宮頸上皮內瘤變(CIN)。隨著CIN的繼續發展,突破上皮基底膜,浸潤間質則形成宮頸癌。一般從CIN發展為浸潤癌需10~15 年,但25%在5年內發展為浸潤癌[1]。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是降低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傳統的巴氏5級涂片分類法在標本取材與制片上存在不穩定性,且巴氏分類法簡單,各個級別之間的區別無嚴格客觀標準,也不能很好地反映癌前病變,約 20%假陰性率[1]。宮頸活檢的組織病理學檢查是診斷宮頸癌前病變的金標準,因受觀察者主觀因素與技術水平的影響,存在細胞學與病理學診斷不一致的現象。本文所述的蒙自市婦幼保健院開展的三階梯宮頸癌篩查是篩查、診治、管理宮頸癌前病變的基本原則與標準的診療程序,可有效篩查、診斷以HPV感染為主,以 LSIL與 HSIL構成的生物學譜系為特征的一組連續性的宮頸上皮內病變,進而有效地阻止CIN向浸潤性宮頸癌發展,降低了宮頸癌的患病率和發病率。
蒙自市婦幼保健院的婦產科門診在婦女兩癌的普查活動中,對于其中之一項的宮頸癌防治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而且對于蒙自市婦幼保健院目前即將大規模開展的乳腺癌和宮頸癌的篩查,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由于多方面條件逐漸好轉及國家的重視,該方法將逐步得到推廣。
[1] 樂 杰.婦產科學(第7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朱 茜.篩查:預防宮頸癌的利器[N].醫藥經濟報,2003-12-19(A08).
[3] 郎景和.子宮頸癌預防的現代策略[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7,29(5):575.
[4] LOWE B,KOBAYASHI LLORINCZ A,et al.HPV genotype detection using hybrid capture sample preparation combined with 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 and multiplex detection with Luminex XMAP[J].J Mol Diagn,2010,12(6):847.
[5] 李海艷.三階梯技術對宮頸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4):2000.
[6] 蒙自市人民政府.蒙自市人口情況[EB/OL].(2010-08-23)[2013-5-27].http://www.mz.hh.gov.cn/mlmz/rkqk.htm.
[7] 李 麗,魏紅光,于素蓮.肅州區7402例城鎮35~59歲婦女免費宮頸癌篩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5):893-895.
[8] 王玉梅.都昌縣13,596例 35~59歲農村婦女宮頸癌與婦科病普查結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6):2439-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