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教學活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體現。在素質教育的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便是實現學生的主體角色,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一任務成為教學活動改革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因此,注重培養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成為教學改革教學活動的入手點,本文就結合筆者自身的實踐和感悟來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興趣。
關鍵詞: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就小學教育來說,教師不僅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還應該幫助學生成長。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枯燥,沒有了動人的故事情節,沒有了課堂小游戲,剩下的只是一些枯燥的數學數字。此時,數學老師在設置具體的教學任務時,應該幫助學生創設數學的學習情境,使得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格式的內容形象化,啟發和引導學生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行學習探索,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材和學生的年紀特點把教學內容設置成具體的情境,如:問題情境和游戲情境。
(1)問題情境。新的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綜合的發展,教學方法應該針對實際問題做一改革。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學步驟是“教師教,學生學”,偶爾提問的問題也都是在課本上可以找到的練習題,長此以往,這中枯燥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甚至還會產生抵觸心理。新課標形式下,就要求教師在課程設置時善于設計一定難度、有挑戰性的又能激起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的探究。
(2)游戲情境。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心智還比較幼稚,對世間一切事物都還充滿著好奇。游戲是小學生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心理。數學課上應該恰當地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來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注意力長時間的穩定在學習上,并在參與中讓學生得到提高,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地發展。
2.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新課標明確指出:“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對于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數學才能,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組織學生積極開展數學課外的活動,可以豐富活躍學生的課余生活,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活動能力與創造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夠培訓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到學習數學不是無所用處,它能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去學習數學。
3.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觀察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單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加大問題設置上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較好地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問題,還應該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和方法。直觀具有看得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能夠直接幫助學生理解問題,進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參加者,同時也是教學活動的設置者,學生良好的參與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樂趣。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公式和規律去解決新的問題。這一教學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讓學生動用過去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在的問題,能夠讓學生認識到知識連貫的奧秘,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
4.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卻又歸于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普遍認為數學的學習比較枯燥,數學不像其他學科有意思,他們認為在生活中都看不到數學的影子,都在懷疑數學學習的用處到底在什么地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入手,利用某個生活的過程,讓學生置于生活問題的情境中,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之間的密切聯系,讓枯燥的數學變成身邊的生活現象,這樣就能自然而然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求知欲望的趨勢下快樂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林海章.激發小學生數學的興趣的幾點看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
[2]胡蕓蕓.淺談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2).
作者簡介:陳壽勇(1987—),男,漢族,貴州遵義人,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