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波
摘?要:在幼兒實踐教育過程中,一直堅持開展幼兒科學教學活動,新時代的幼兒年齡增長與智力增長速度較快,這些孩子們渴望去探索更多新奇的事物。針對如何開展幼兒科學活動展開分析,讓幼兒感受到科學教育所帶來的各種美好,親身體驗科學活動所帶來的喜悅,讓他們成功樹立信心,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情緒。
關鍵詞:幼兒;科學活動;開展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幼兒一旦對某項事物或者活動產生興趣,他們便會努力去認識與探索它,也會推動他們敢于去探求事物的真理。而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應該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逐步讓幼兒進入探索科學的世界,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在整個幼兒科學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掌握幼兒的認知特點、年齡特征,不斷挖掘適合孩子的教學資源,創建具有自身特點的幼兒科學教育內容體系。
一、幼兒科學教育定義與科學教學方法的涵義
1.幼兒科學教育的定義
幼兒科學教育從廣義角度來分析,是指一切促進幼兒學習科學的教育活動。狹義角度可以直接理解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
2.幼兒科學教學方法的涵義
當代教學方法不僅僅是指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側重于幼兒的學習方法,是幼兒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更多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措施
1.明確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的目的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的目的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以及滿足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欲望。而科學活動,側重于小制作的一些過程,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注重幼兒是否敢于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2.為幼兒準備適應的物質材料
教師在開展科學活動中,應該為幼兒準備適應的材料。引導幼兒進行驗證與實踐,通過對相關材料的反復使用,并利用多種感官去感知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豐富的材料是順利開展科學活動的基礎,充分的操作時間是實現科學教育有目標價值、優化教學過程的必要前提。例如:大班科學活動“物體的多種運動方式”,要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運動方式有多種。首先要提供必要的材料,例如:乒乓球、風車、沙包、易拉罐等。具體活動:一是,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運動方式。二是,讓幼兒畫出物體的運動形式。三是,請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做出多種運動形式。四是,學會記錄物體的多種運動方式。
3.根據幼兒的興趣與生活習性選擇科學活動內容
(1)關注幼兒感興趣的內容。若要幼兒主動去探索科學,興趣是前提條件。了解幼兒的興趣點,做好價值判斷,從中選取適合幼兒探索的活動。
(2)提取生活中常見事物的科學價值。在幼兒的生活過程中,充分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科學性的事物,能有效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與積極性。例如:生活中的植物、水、土壤等等,這也為科學探究提供很多資源。設計“好玩的沙土”“揉泥團”等一系列的科學活動,最終讓幼兒初步了解沙子與泥土的特點。
4.明確幼兒教師組織與指導幼兒科學活動的基本原則
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意愿與幼兒的大膽設想,這是科學活動最基本的原則之一。例如:大班科學小制作“火箭上天”,根據教師的設計是讓幼兒發現氣球、吸管可以分別制造成“火箭”。但是具體過程中,有的孩子將氣球與火箭放在一起進行嘗試,而教師對其進行了否定,孩子只能遺憾的放棄大膽的設想,這與科學小制作的原則背道而馳。因此,科學小制作的活動,要充分體現幼兒的探究主體性,而教師要充分扮演自己的主導角色輔助他們完成科學探索活動。
三、結語
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生活化、系列化的實踐研究,明確了這是一個理論、統一的實踐過程。在科學活動實踐探究中,身為一名出色的幼兒教師要善于關注他們實際的探究活動,通過幼兒的實際表情、動作以及科學活動中形成的成品等等了解其真實的意愿,要堅持體現幼兒的主體性,站在幼兒的角度開展適合兒童的科學活動,這才是幼兒科學教育的本質目的。在啟蒙階段,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以此為出發點延續下去,幼兒會對科學更加有興趣,讓幼兒科學教育更具有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學琴.猜想——為科學探究插上翅膀[J].學園(教育科研),2011(17):117—118.
[2]許瓊華.對幼兒科學教育中“猜想”的猜想[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0(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