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暉 趙 冬 董江濤 劉 祺 王 洋 唐 黎 王業忠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事故、工傷等意外情況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顱腦損傷已逐漸成為神經外科常見的急危重疾病之一〔1〕。顱腦損傷包括頭部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和腦損傷。重度顱腦損傷是指昏迷時間長,病情變化快,并發癥多,治療困難的患者,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2〕。臨床上手術治療是重度顱腦損傷的首選方法,一般而言重型顱腦損傷的預后多不佳,且預后結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探討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老年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
1.1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160例我院診斷為重型顱腦損傷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頭顱CT或MRI確診,男93例,女67例,年齡60~83〔平均(68.7±5.4)〕歲,其中80例為車禍傷,31例為高處墜落傷,30例為重物砸傷,其他19例。納入標準:有明確的外傷史,昏迷時間超過12 h或持續昏迷,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紊亂,部分患者有大腦強直表現、休克癥狀或腦疝表現。排除標準:有低血糖、中毒等明確病因的昏迷,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病,凝血異常等。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積極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生命體征平穩,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20%甘露醇250 ml脫水,呋塞米40 mg利尿以及激素、護腦、保護胃黏膜等對癥支持及維持內環境穩定治療措施。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術后2 w行24例(15.0%),年齡62~83〔平均(69.0±5.2)〕歲,男15例、女9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根據評分分為預后良好組(GCS>8分)136例(85.0%),年齡60~79〔平均(68.5±4.3)〕歲,男78例,女58例;預后不良組(GCS≤8分)。對所有患者性別、年齡、低血壓、心律失常、瞳孔反應(散大或縮小,對光反射正常或消失)、是否有并發癥(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手術時間、糖尿病史,入院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篩選出影響術后預后的相關因素,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GCS評分標準〔3〕:最高15分,為意識清楚;輕度意識障礙為12~14分;中度意識障礙為9~11分;昏迷為≤8分;意識障礙隨評分降低而越嚴重。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t和χ2檢驗。
2.1影響術后重型顱腦損傷老年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如表1所示,預后不良組患者低血壓、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發生情況明顯多于預后良好組,且不良組手術時間及入院FBG水平亦明顯高于良好組(P<0.05);不良組入院GCS評分明顯低于良好組(P<0.05)。
2.2影響術后重型顱腦損傷老年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低血壓、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入院GCS評分及FBG是影響術后重型顱腦損傷老年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1 影響術后重型顱腦損傷老年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n(%)〕

表2 影響術后重型顱腦損傷老年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發現〔4〕,顱腦損傷的發生率占全身損傷的10%~15%,而重型顱腦損傷的病死率達到36.8%及64.3%。臨床實際中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常常需要行手術治療,主要為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預防腦疝的發生。但積極治療后部分患者仍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本研究發現,低血壓、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入院GCS評分及FBG是影響術后重型顱腦損傷老年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李培建等〔5〕回顧性分析61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似。但本研究未發現年齡為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可能與本研究入選對象均為年齡大于60歲的老年患者,因此可能校正了高齡因素的影響。
辛志成等〔6〕研究發現,多數患者顱腦損傷后血壓應激性升高,其對維持有效的腦灌注有一定作用,但低血壓與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存在負相關關系。尤其是當顱腦損傷后收縮壓低于90 mmHg時,由于不能有效維持腦灌注,易引起腦水腫加重,進而引起顱內壓升高,腦損傷的進一步增加〔7〕,最終影響患者預后。心律失常的發生常常會引起血液供應異常及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而言,缺血缺氧可進一步加重病情〔8〕。一般而言病情嚴重程度是影響預后的主要危險因素。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而言,部分患者在傷后半小時內會出現瞳孔變化,主要表現為瞳孔散大和(或) 對光反射消失〔9〕,此為腦疝發生的臨床表現,因此臨床實際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瞳孔、心率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手術治療可以及時有效降低顱內壓,但嚴重的腦損傷仍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危險因素。GCS評分是通過評估患者的睜眼反應、語言反應和肢體運動三個方面,以評估患者的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數越低分,3分多提示腦死亡或預后極差〔10〕。因此入院時GCS評分越低患者病情越重,對預后的影響越明顯。研究發現〔11〕,顱腦損傷后高血糖的發生率可高達87%,高血糖程度與其生存時間、代謝紊亂等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并認為血糖升高是影響生存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亦有研究〔12〕對血糖水平與GCS評分研究發現,GCS評分越低血糖升高明顯,預后越差。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血糖隨著GCS評分的降低而升高,重型顱腦外傷意識障礙與血糖含量呈負相關。治愈組患者,隨著病情的逐漸好轉,血糖水平亦逐漸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術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于入院GCS評分及FBG高的患者及出現低血壓、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情況的患者需要密切注意,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可能提高患者術后的預后效果。
4 參考文獻
1馮 華,李 飛,朱 剛,等.重視損傷控制理論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雜志,2010;26(10):865-7.
2童天朗,劉 鳴,劉 申,等.老年人顱腦損傷預后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10;26(9):805-8.
3Ho KM,Honeybul S,Litton E.Delayed neurological recovery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severe nonpenetrat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J〕.Crit Care Med,2011;39(11):2495-500.
4張清平,陳建良,邱建東,等.10607例顱腦損傷住院病例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0;26(1):16-7.
5李培建,樊 娟,張洪鈿,等.重型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3;12(10):1055-8.
6辛志成,周 政,龍連圣,等.影響老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22):15-7.
7黃建龍,李云輝,林中平,等.通腑化瘀導痰湯對重型顱腦損傷血清S100β、NSE及預后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09;4(4):189-91.
8Rosenthal G.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how long should we wait to evaluate results〔J〕?Crit Care Med,2011;39(11):2575-6.
9劉 鳴,歐敬民,杜奇容,等.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預后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09;29(10):865-7.
10Gillett GR,Honeybul S,Ho KM,etal.Neurotrauma and the RUB:where tragedy meets ethics and science〔J〕.J Med Ethics,2010;36(12):727-30.
11宋宏恩,郭 輝,曹海燕,等.影響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5):38-40.
12彭遠強,粱鑒添,溫寶泉.老年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血糖、C-反應蛋白、血小板的動態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8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