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猛
(南陽理工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4)
腹型肥胖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根據老年人群的身心特點,減肥多以有氧訓練為主,通過中小強度的持續性訓練增加人體能量消耗,以達到燃燒脂肪代謝體脂的目的,而老年人往往因運動量或運動強度不足較難達到理想的減肥效果,尤其小周期訓練效果不明顯。本研究觀察有氧運動聯合脈沖刺激對腹型肥胖患者的療效。
1.1研究資料 參考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2002)對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分類標準〔2〕,受試者為體重指數(BMI)>28 kg/m2,且腰圍>90 cm的男性腹型肥胖患者28例。60~75周歲,均無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腎病、運動障礙等,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4例,兩組一般資料、腹部皮脂厚度、體脂含量及身體形態指標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n=14)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慢跑和針對腹部肌群的耐力訓練,每天訓練1次,每次持續訓練30 min,共4 w。首先持續15 min左右的耐力跑訓練,然后再依次循環做“屈膝仰臥起坐”、“直腿舉”和“兩頭起”15 min左右。訓練要求與做法:①耐力跑,以中小強度進行耐力跑練習(即時心率90~110次/min),持續15 min/次。②屈腿仰臥起坐,此法以大腹肌群訓練為主小腹肌群為輔。做法:根據自身腹肌力量條件可以采取平躺或傾斜躺身體姿勢,雙腿屈起并由人或重物輔助壓住雙腳,雙手交叉放在腦后,腹肌發力快速坐起然后再緩慢躺下,如此反復持續訓練30 s左右調整休息1 min。③直腿舉,此法以訓練小腹肌群為主大腹肌群為輔。做法:根據自身腹肌力量條件可以采取平躺或傾斜躺身體姿勢,雙腿合攏并伸直,兩臂向身體兩邊張開與背呈十字形平放于靠背上以便協調發力,腹肌發力快速把雙腿舉起(盡量直腿往身體前上方上舉)再緩慢放下,如此反復持續訓練30 s左右調整休息1 min。④兩頭起,此法需大腹、小腹肌群協調發力完成動作,對整個腹部肌群起到均衡刺激。做法:取平躺位,以小腹為中點,快速抬起上半身,同時雙腿也快速向前上方縮舉,頭起腳起,身體快速團縮,用雙手去觸碰雙腳,然后再緩慢平躺身體,如此反復持續訓練20 s左右調整休息2 min。實驗組:在每次進行如上有氧訓練結束后,再輔以脈沖刺激治療30 min左右。選用ZP-5型康博電腦脈沖治療儀(鄭州中博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使用電源AV 220 V,50 Hz/DC 12 V。脈沖治療時將治療儀的兩個脈沖波貼片分別作用于患者肚臍兩側上方大腹部位置或腹部凸起位兩側處,根據患者對脈沖波的敏感程度調節治療儀脈沖強度,一般強度設置為400~600 mT,脈沖頻率為40~60次/min。
1.3指標檢測 于入選時和訓練治療4 w后分別對腹部皮脂厚度、體脂百分比和身體形態指標〔BMI、腰臀比(WHR)〕等由JS7-G65型人體成分分析儀(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測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治療后,對照組各項指標較治療前僅體脂百分比得到明顯改善(P<0.05),其他指標無明顯差異(P均>0.05),而實驗組各指標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有明顯改善(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體脂和身體形態指標比較±s,n=14)
腹型肥胖又稱中心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的特別積累,表現為腹部顯著凸起和腰圍增加,往往腰圍大于臀圍且四肢相對較細,這是成年男性腹型肥胖的常見表現,病因主要由遺傳因素、久坐及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和缺乏有效的運動鍛煉所致〔3〕。人體能量消耗主要分為活動時的能量消耗和靜息狀態下的能量消耗,其中通過有氧運動進行減肥的治療效果和相關機制已得到普遍認可,大多以中小強度進行持續性訓練,靶強度時間一般均高于30 min,且每次運動消耗熱量須達300 kCal以上,以達到消耗基礎體能進而消脂減肥的目的〔4,5〕。而老年人群由于功能下降運動能力大幅衰減,其身心較難承受較大負荷的運動強度或運動量,故而通過常規有氧鍛煉往往短期很難起到明顯效果。
脈沖刺激治療是將電療中的電流經調理后使其具有傳統理療的針灸、刮痧、拔罐、按摩、推拿等多種功能的脈沖波,將其作用于人體或病變部位及身體的相關穴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相關研究證實,將磁脈沖波直接作用于人體,可使局部組織細胞發生反應,離子轉移、分子震蕩、膜電位、膜的通透性和人體的酸堿度改變,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神經發生興奮或抑制,利于機體代謝和疲勞恢復〔6〕。電刺激能使正常肌動脈血流增加86%,血液循環加速可以促使代謝加快〔7〕。董燕〔8〕研究指出,低頻脈沖刺激可以興奮神經肌肉組織,引起被動性節律性收縮,與正常體育鍛煉相仿,相當于進行1 h的體育鍛煉而患者卻不感覺疲勞,利于能量消耗。
4 參考文獻
1呂啟圓,李春玉,周曉囡,等.老年高血壓患者體重指數及腰身指數與血糖和脂代謝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9):4271-2.
2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我國成人體重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1):105-8.
3陸 瑩,俞曉芳,陳仲鈺,等.社區中老年人群脂聯素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0):1410-3.
4韓冰楠.高溫有氧訓練對改善肥胖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10):980-1.
5王永勝,張 弛.有致的有氧訓練對單純性肥胖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8):620-1.
6許愛國.磁脈沖治療冠心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6):475-6.
7郭萬學.理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111.
8董 燕.低頻脈沖并遠紅外線治療肥胖癥79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2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