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暑芳 李小英 賀 棋 陳 川
(湘南學院護理學系,湖南 郴州 423000)
中國式養老未來的發展模式,即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網絡〔1〕。越來越多的家庭將出現“四二一”結構。家庭為老年人提供養老照料的能力越來越脆弱,傳統意義上的居家養老模式勢必發生重大變化〔2〕。因此,構筑一套既能增強老人“自護”和“互護”能力,又能提高社會支持功能和節省人力資源的社區居家養老護理模式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奧瑞姆的自護理論” 為指導,觀察城鎮社區老年居民采用自助、互助護理模式實施護理的干預效果。
1.1研究對象 選取郴州市2個社區城鎮老年居民100例,按社區分為研究組52例和對照組48例,其中男53人,女47人,年齡60~85〔平均(70.16±10.23)〕歲。入選標準:意識清楚,能按護理人員的指導行動,愿意參與。兩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身體狀況、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定得分等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干預措施 干預6個月,對照組采用常規社區護理模式,并定期對老人進行康復、保健和護理知識一般性講解;研究組應用自助、互助社區護理模式對老人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建立健康檔案,記錄老人的一般情況和健康狀況,并留下調查對象的電話號碼,通訊地址、qq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②以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平臺,提供一個老人共聚的場所,便于老人之間的交流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建立和維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的重要意義;健康相關知識及其護理措施、疾病應急措施、幫助他人的意義和重要性;③以Orem自理模式為指導,根據改良Barthel指數得分情況,為老人制定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并定期對老人的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進行評估,及時靈活調整護理系統:Barthel指數評分在40分以下的老人,給予全補償護理系統,完全由護理人員及志愿者完成老人的日常生活護理、肢體功能康復護理及心理護理;Barthel指數評分在40~60分之間的老人,給予部分補償護理系統,在護理人員及志愿者的幫助和指導下,鼓勵老人盡量自主完成康復訓練及日常生活活動;Barthel指數評分大于60分的老人,給予輔助-教育系統,護理人員向老人提供疾病治療、康復、護理、飲食等知識,日常生活活動完全由老人獨立完成。④鼓勵社區內老人成為志愿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予社區內其他不能自理老人以幫助。倡導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及醫學院校學生成為志愿者,定期來社區獻愛心。⑤建立志愿者檔案,將老人幫助他人的工作量以得分的形式記錄,以作為精神鼓勵及以后享受別人幫助的依據。
1.3評價方法 焦慮抑郁狀況評估:應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和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3〕。SDS和SAS分別由20個條目組成,總分值均為20~80分,得分越高,提示抑郁和焦慮越嚴重。生活質量評估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成人用)(GQOLI-74)〔4〕,GQOLI-74問卷共包含64個條目組成的20個因子,構成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條件4個維度,評分均按公式換算成 0~100范圍,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水平越高。主要指標為4個維度的評分與問卷總分。評定時間為干預前及干預后。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1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效果優于對照組和干預前(P<0.01)。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
2.2兩組干預后生存質量比較 干預后兩組除物質生活維度外,其余均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后GQOLI-74評分比較±s)
自助、互助護理模式強調社區護士要指導老人增加健康護理知識,增強老人的自我護理能力。自助、互助護理模式增加老人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機會,釋放了老人的心理壓力。不能自理的老人得到家人以外更多的社會支持,減輕了焦慮和抑郁。能給予別人幫助的老人在其助人的過程中,不但自我價值得到實現,而且達到了 “工娛療法”的目的。工娛療法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讓患者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娛活動,可減輕其焦慮和抑郁。
研究〔5〕顯示:與情緒障礙密切相關的抑郁、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和惡劣環境不僅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患者的治療和預后。自助、互助護理模式主張調動社會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來支持和幫助老人,讓各種社會功能發揮到最佳狀態。多維功能的改善,提高了社區老人總體生活質量。但研究組老人物質生活維度改善不明顯,因為自助、互助護理模式并沒有給予老人物質上的實質性支持,要改善老人物質生活維度,還需要政府政策上和經濟上的有力支持。
4 參考文獻
1賴良華,付麗蘭.社區照顧與服務:城市養老的最佳選擇〔J〕.四川勞動保障,2010;18(12):20-1.
2湯軍克,陳林利,陳建平,等.上海市某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2807-8.
3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增刊):21-160.
4李凌江,楊德森.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88-100.
5袁 杰,瞿正萬,江 琦,等.社區老人抑郁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及其防治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