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花 周 俊 陳 鴻 鄭小英
(海南省安寧醫院,海南 海口 571100)
精神分裂癥是目前我國精神病醫院收治的主要病種,而其較高的復發率導致部分患者進入老年期后仍頻繁入院治療。老年患者因為疾病本身的精神癥狀,加上部分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導致跌倒事件的發生率遠高于普通內科病區。許多醫院把病人跌倒作為臨床護理質量控制的指標;對病人的跌倒高危因素進行有效干預是護理工作的重要部分〔1〕。本文擬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
1.1一般資料 我院精神科病區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561例,年齡60~79〔平均(67.33±2.66)〕歲,其中,男296例,女275例。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參考國際疾病統計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2〕;跌倒包括從一個平面至另一個平面的跌落和同一個平面的跌倒〔3〕。按老年病人住院期間有無跌倒事件的發生分為跌倒組和未跌倒組。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1跌倒事件發生情況 住院期間61例(10.9%)不慎摔倒,發生率遠高于普通病房(2%~5%)。跌倒最好發的地點是衛生間〔18例(29.5%)〕,老年病人常于如廁、洗漱時體位改變而不慎摔倒;其次為病房內〔14例(23.0%)〕,病房為病人度過一天絕大部分時間的所在地,常因起居的需要頻繁改變體位而跌倒;飯堂〔12例(19.7%)〕里就餐時人多擁擠,地面光滑;走廊〔11例(18.0%)〕是精神科病人的活動場所。其他6例(9.8%)。


表1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的影響(n)

表2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起身測試、失眠、視力、跌倒史對跌倒事件的影響(n)


表3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與排泄活動相關過程中發生的跌倒稱為排泄相關性跌倒,排泄相關活動包括離床去洗手間或床旁便器,從洗手間或床旁便器回床位,或者伸手去拿如廁相關用物等〔5〕。據文獻〔6〕報道,61.9%為排泄形態改變。導致老年精神分裂癥病人發生的排泄形態改變的因素有很多,如抗精神病藥物的抗膽堿功能抑制腸道分泌腸液,使腸道及內臟平滑肌松弛,從而形成便秘,繼而可能使用部分瀉藥如番瀉葉等通便,其劑量不易控制,常形成大便次數增多;同時,老年人抵抗力弱,不潔進食、氣候更替等因素讓部分缺乏自理能力的精神病患者產生腹瀉,產生電解質紊亂。對于便秘的病人首選一般治療,如督促病人多飲水、適量運動,多食蔬菜,如通便不暢,可選擇部分緩瀉藥如麻仁丸等,番瀉葉可從小劑量嘗試。完善護理制度,及時建議患者防寒防凍,注意飲食衛生,防止消化道感染的發生。

意識障礙、定向障礙及沖動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癥狀,老年患者多以譫妄為主,主要臨床特征是意識清晰度下降、定向力不佳、注意遲鈍等,期間跌倒發生的概率大大提高。既往研究也表明〔8〕,意識障礙或定向障礙是跌倒的高危人群。
部分有院外跌倒史的病人有跌倒的高危因素,同樣于院內期間發生跌倒的機會較其他病人更多。考慮到本研究的樣本量與抽樣問題,許多其他因素如性別、年齡、起身測試得分、眩暈等未存在統計學差異,但其對跌倒的影響不容忽視。應對所有入院患者采用部分專業量表如HendrichⅡ跌倒風險模型量表〔9〕進行評分,對于有跌倒風險的患者,可于其床頭卡上用紅色標明,并向病人實施健康宣教,告知其跌倒的風險以及如何避免風險。責任護士每天評估病人,實施干預對策,并作為交班的一項內容。對于意識模糊/定向障礙/沖動患者,必要時可實施約束保護。
4 參考文獻
1李小金,黃少華,劉 艷,等.跌倒危險因素的評估應用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9;9(8):60.
2世界衛生組織.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臨床描述與診斷要點〔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2-3.
3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現狀及進展〔J〕.中華老年醫學志,2005;24(9):132-7.
4陶筱琴,端木欣榮,陳怡茵,等.精神科病人跌倒危險評估及早期護理干預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1):821-2.
5Hitcho EB,Kraus MJ,Birge S,etal.Characteristics and circumstances of fails in a hospital setting.A prospective analysis〔J〕.J Gen Intern Med,2004;19:732-9.
6嚴加潔,何金愛,張靜輝.住院患者發生排泄相關性跌倒情況調查分析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15-7.
7Mendelson WB.The use of sedative/hypnotic medica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falling down in the hospita1〔J〕.Sleep,1996;19(9):698-701.
8Tsai YF,Witte N,Radunzel M,etal.Falls in a psychiatric unit〔J〕.Appl Nurs Res,1998;11(3):15-21.
9Hendrich AL,Bender PS,Nyhuis A.Validation of the Hendrich Ⅱ fall risk model:a large concurrent case/control stud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J〕.Applid Nursing Res,2003;1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