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輝 韓東岳 王之虹 宋柏林 齊 偉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胰島素抵抗〔1〕、糖和脂代謝紊亂〔2〕在2型糖尿病發病中占據重要地位,與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本研究探討腹部推拿結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對糖、脂代謝的影響機制。
1.1病例來源 我院2009~2012年門診及住院的75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基礎之上加腹部推拿治療)38例和對照組(單純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37例。年齡30~50歲,病程1~10年,其中男43例,女32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西醫診斷標準 ①肥胖病診斷標準:參照 1997 年第五屆肥胖研究學術會議提出的肥胖診斷標準〔3〕;②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參照1999 年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4〕。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2 年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濕熱困脾證:頭身困重,胸脘腹脹,或食后飽滿;可兼見體形肥胖,四肢倦怠,心胸煩悶,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純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1次/d,每次0.85 g。治療組:對照組基礎上加腹部推拿,手法操作如下:①仰臥位,摩腹:患者仰臥位,醫者位于患者左側,左手掌心附著于腹部,以臍為中心,沿順時針方向做連續旋轉環摩,不帶動皮下組織。②揉腹:雙手做拱手狀,右手在上,掌面橈側重疊扣放在腹部,通過腕關節的旋轉回環的繞動,使右手掌側小魚際、沿至左手小魚際的尺側、直至左手掌腕部、右手掌腕部,依次接觸腹部,如此反復,頻率宜緩。③運腹:用左手掌根部扣在腹部,通過腕關節的伸屈活動使掌根部著力,將腹部向對側作弧形推動,繼以手指的指面著力,將腹部向同側作弧形回帶,頻率宜緩。④按腹:左手掌小魚際根部重疊在右手食指掌指關節的背面,醫者右手食指掌指關節的掌面附著于腹部的穴位(中脘、關元)上,隨著患者的呼氣徐徐著力向恥骨聯合、脊柱方向按壓,當按壓到一定深度時,按而留之,靜待患者腹部、腰部、雙下肢出現酸脹涼麻等得氣感覺后,醫者的右手隨著患者的吸氣徐徐上提。推拿治療1次/d,6次1個療程,療程間推拿治療停1 d。試驗期間,盡量保持生活規律、營養狀況等自然情況的一致。6個療程結束后觀察療效。
1.4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2002 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
1.5指標測定 酶比色法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選用日立 715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空腹血糖(FPG);微粒色譜法檢測檢測糖化血壓蛋白(HbA1c);比色法測定游離脂肪酸(FFA)(試劑盒采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試劑盒采自北京科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穩態模式評估法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PG×FINS)/22.5 。
1.6統計方法 采用 SPSS16.0 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和Ridit 分析。
2.1治療前后兩組一般監測指標比較 兩組體重、腰圍、體質指數(BMI)治療前后有顯著變化(P<0.01);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0.01)。見表1。
2.2治療前后兩組糖代謝水平比較 兩組FPG、HbA1c、FINS、HOMA-IR治療前后有顯著變化(P均<0.01)。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兩組TG、TC、FFA治療前后有顯著變化(P均<0.01)。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3。
2.3治療前后兩組主要中醫癥狀積分及療效的比較 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治療前后有顯著變化;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治療組顯著5例,有效2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4.21%,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2.97%(顯效3例,有效24例,無效10例)。
2.4安全性觀測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體格檢查項目:心功能、肝功、腎功、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未見明顯變化,推拿治療過程中出現惡心2例,短暫休息后癥狀消失;治療期間治療組出現腹瀉1例,第2天癥狀自行消失,未影響實驗進程。表明推拿療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表1 治療前后兩組一般監測指標比較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糖代謝水平比較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脂代謝水平比較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主要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靈樞·逆順肥瘦篇》記載:“肥人……其為人也,貪于取”,此處說明飲食不節會造成肥胖體質?!端貑枴て娌≌摗酚涊d:“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笨梢姡逝?型糖尿病多由于飲食不節,嗜食肥甘,辛辣香燥,醇酒厚味,損傷脾胃,可致食郁,以食郁為先導,形成氣、血、痰、熱、濕、食六郁。
現代研究顯示〔6〕,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90%超重或肥胖。研究表明〔7〕,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的比率較正常人群高5~10倍,且發生肥胖的時間越長,患糖尿病的概率就越大。肥胖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常存在脂代謝紊亂,表現為TG、TC、FFA升高。脂代謝紊亂在2型糖尿病發病中占據重要地位。McGarry〔8〕指出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原發病理改變為脂代謝障礙,即脂代謝異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的根源。
本實驗結果顯示,腹部推拿聯合二甲雙胍對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減重、降脂及降低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推測其作用機制如下:腹部推拿使機體內糖分解代謝加速,促使FPG水平回降至正常,因而沒有多余的能量轉化為脂肪,則脂肪化源減少。腹部推拿能夠抑制患者饑餓感,使其食欲減退,食量減少,其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攝入,促使能量代謝轉向消耗體內蓄積的脂肪。本套腹部推拿里摩腹、揉腹、運腹、按腹等手法,能夠促使腹部肌肉收縮,增加能量消耗,基礎代謝率增加,胃腸的蠕動加快,促進體內代謝產物的排泄,使腹部多余的脂肪轉化為熱量而消耗,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則腰圍減小,BMI下降,與肥胖相關的TG、TC、FFA等脂代謝水平也相應回降至正常。腹部推拿能夠降低FINS水平,胰島素回降而促使葡萄糖轉化為脂肪速度減緩,脂肪分解加速。
4 參考文獻
1Kelsey MM, Forster JE, Van Pelt RE,etal.Adipose tissue insulin resistance in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type 2 diabetes〔J〕.Pediatr Obes,2013;7(17):134-7.
2Yamashita T, Makino H, Nakatani R,etal.Renal insufficiency without albuminuria i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J Atheroscler Thromb,2013;7(25):289-302.
3李春生.現代肥胖病學〔M〕.北京:科學科技出版社,2004:518-24.
4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S4.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
6鄒大進,吳 鴻. 胰島素抵抗與肥胖的關系認識〔J〕.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9; 8(3): 237-9.
7Diamond J. The double puzzle of diabetes〔J〕. Nature,2003;423(6940):599-602.
8McGarry JD. Dys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et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2002;5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