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彬 胡碎釵 張海群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科,浙江 溫州 325000)
術后睡眠障礙和疼痛是困擾患者的常見問題,兩者常相伴出現,互相影響。術后疼痛會導致入睡困難、睡眠過程中頻繁覺醒,從而使睡眠質量下降,而這又使患者感受到了更多的疼痛。良好的睡眠和解除疼痛是術后患者盡快恢復的基礎,是促進精神和機體康復的重要保證之一。因此,對患者治療干預的策略應該從失眠和疼痛兩方面著手,采取針對失眠和疼痛的綜合治療〔1,2〕。本研究對婦科手術后患者進行鎮痛和鎮靜催眠雙向干預措施,觀察患者手術后睡眠質量及疼痛改善情況。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婦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40例,均為全麻術后患者,納入標準為年齡≥18歲。年齡21~65歲,平均(52.43±6.19)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疼痛干預組(對照組)和雙向干預組(干預組),各20例。對照組術后采取硬膜外持續鎮痛,干預組術后采取硬膜外持續鎮痛聯合鎮靜催眠藥。兩組年齡、疾病程度和手術時間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疾患及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失眠,近期未使用催眠鎮靜藥。
1.2方法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主要干預措施:手術結束拔除氣管導管后即開始將20 μg/kg芬太尼+20 mg/kg鹽酸曲馬多+20 mg阿扎司瓊于0.9%氯化鈉溶液中,總量為100 ml;采用一次性靜脈鎮痛泵持續給藥,鎮痛泵背景劑量2 ml/h。在對照組基礎上,干預組給予術后睡眠干預措施:分別于術后第1、2、3天晚臨睡前給予地西泮片5 mg口服。加強患者的體位及導管護理,控制室內的噪音及溫度,盡量為患者創建良好的睡眠環境等。評估患者睡眠情況,記錄睡眠時間,即入睡到醒來經過的時間,去除中間醒來占用的時間。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患者睡眠質量:術后第7天責任護士使用PSQI 問卷對患者進行評估,睡眠質量較好:PSQI總分≤7分,睡眠質量差:總分>7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根據寺井術后疼痛評分方法于術后1、3 d 夜間臨睡前進行疼痛評分〔3,4〕。檢測患者術后3、7 d血免疫球蛋白(Ig)M水平、CD4+/CD8+及血白蛋白水平。

2.1兩組手術患者疼痛評分、睡眠時間和PSQI結果比較 干預組第1、3天手術患者疼痛評分分別為1.82±0.09和1.74±0.12,均低于對照組(2.14±0.07、1.93±0.10)(P<0.05);干預組術后平均睡眠時間為(6.09±0.12)h,多于對照組(4.35±0.17)h(P<0.05);干預組術后第7天PSQI為7.05±0.13,低于對照組8.96±0.11(P<0.05)。
2.2兩組手術患者免疫和營養狀況比較 干預組術后3 d和術后7 d IgM均低于對照組(P<0.05),CD4+/CD8+、白蛋白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

表1 兩組手術患者免疫和營養狀況比較
良好的睡眠和解除疼痛是術后患者盡快恢復的基礎〔5,6〕。有研究認為婦科等手術患者術后總睡眠時間普遍減少且睡眠常被頻繁的覺醒和喚醒所中斷,疼痛可干擾睡眠,而恢復睡眠能夠降低疼痛敏感性〔7〕。本次研究結果提示雙向干預不僅可緩解手術患者疼痛,也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目前臨床上醫護人員主要關注患者術后疼痛的干預,容易忽略術后睡眠障礙的診斷和處理,疼痛能夠干擾睡眠,睡眠減少或缺失尤其是快動眼睡眠剝奪可加強機體對于疼痛的敏感性,而且還可干擾止痛治療效果,疼痛和睡眠障礙之間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8,9〕。
睡眠是機體消除疲勞需要的一種完全休息的狀態,手術后睡眠障礙和疼痛作為機體的應激源,可以通過神經和內分泌調節而導致機體內分泌失調、免疫防御功能降低,導致機體疲乏、組織修復延遲、術后并發癥增多〔10,11〕。因此,術后睡眠障礙和疼痛也是影響術后患者機體恢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研究結果提示雙向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主要由于睡眠障礙的緩解可提高睡眠質量, 使身體消耗得到充分補充,使機體功能盡快得到恢復〔12〕,而患者機體營養狀況恢復有利于睡眠障礙改善和疼痛緩解,從而提高患者的機體的免疫狀況和生活質量、促進身體健康。
4 參考文獻
1王 麗,王 勇,裴 凌.睡眠障礙與術后疼痛的研究現狀〔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2;18(6):372-4.
2蘭 天,董運成.護理干預對泌尿系術后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5(2):19-21.
3張川蓉,任瑞芳,趙曉文.雙向干預疼痛及睡眠對膽道探查術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1;41(5):475-7.
4陸婷婷,王妮娜,侯華娟,等.疼痛評估方法及相關因素〔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8):1789-90.
5G?genur I, Bisgaard T, Burgdorf S,etal.Disturbances in the circadian pattern of activity and sleep after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bdominal surgery〔J〕.Surg Endosc,2009;23(5):1026-31.
6李彩云,朱 蓉,方 敏,等.疼痛評估量表在癌癥疼痛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10):2554-5.
7王曉慶,段培蓓,張曉琴,等.腹部手術患者術后鎮痛自我管理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5-7.
8潘 莉,操 靜,丁小容,等.腹部手術患者疼痛評估管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1A):46-8.
9周英華 張 偉,眭 建,等.疼痛評估工具選擇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974-7.
10劉要偉,李 漓.危重患者的疼痛評估〔J〕.護理學雜志,2013;28(10):87-9.
11張振宇,安友仲,馮 藝.ICU 腹部外科術后患者疼痛與睡眠關系的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2;18(2):95-8.
12Ventham NT, Hughes M, O'Neill S,etal.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ntinuous local anaesthetic wound infiltration versus epidural analgesia for postoperative pain following abdominal surgery〔J〕.Br J Surg,2013;100(10):1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