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莉莉 魏亞飛 張 燁 魏亞寧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胃癌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晰,以致缺乏有效的臨床干預措施及策略〔1,2〕。本研究擬以癌基因AKT2以及抑癌基因張力蛋白同源、第10號染色體丟失的磷酸酶基因 (PTEN)為切入點,通過檢測二者在胃癌組織、正常胃組織以及萎縮性胃炎組織中的不同表達,探討其在胃癌發病中的意義。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外科進行手術治療且經病理證實的原發性胃癌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齡23~75〔平均(56.8±2.7)〕歲;腫瘤分化程度:未分化癌 8例,低分化癌24例,中分化癌26例,高分化癌10例;淋巴結轉移:有轉移38例,無轉移30例;病理分類:腺癌58例,黏液細胞癌6例,印戒細胞癌4例;癌癥分期:根據2010年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公布的胃癌TNM分期標準,Ⅰ、Ⅱ期39例,Ⅲ、Ⅳ期29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未行放、化療者,術中取所有患者胃癌組織以及18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組織標本(距腫瘤邊緣>5 cm)為研究對象。同時,取我院消化科收治的42例萎縮性胃炎的胃鏡活檢標本進行對照研究。
1.2研究方法 試劑:兔抗人AKT2單克隆抗體,購自美國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公司;鼠抗人PTEN單克隆抗體,購自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通用型免疫組化(SP)試劑盒、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試劑盒以及蘇木紫體細胞快速染色液均購自北京中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采用SP法分別檢測胃癌組織、癌旁正常組織以及萎縮性胃炎組織中的AKT2和PTEN蛋白表達情況,具體步驟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選用已知陽性胃癌切片作為陽性對照組,采用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做陰性對照。
1.3結果判定 本研究中切片染色結果均由我院病理科經驗豐富的同一位醫師進行評估,所有結果均采用奧林巴斯光學顯微鏡,其中AKT2陽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細胞質,為棕黃色顆粒;PTEN染色定位在細胞質內,為棕黃色、棕褐色顆粒,結果參照Dummler等〔3〕研究中,隨機選擇10個高倍鏡視野,每個視野計數100個細胞,根據染色細胞所占比例進行分級,最終計算陽性細胞的百分率,其中百分率<10%為陰性(-);百分率≥10%為陽性,分為(+)、()、()三個等級。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行χ2檢驗,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
2.1AKT-2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 胃癌組織與萎縮性胃炎組織中AKT-2陽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組織(P<0.01);胃癌組織中AKT-2陽性率亦明顯高于萎縮性胃炎組織(P<0.05)。見表1。
2.2PTEN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 胃癌組織與萎縮性胃炎組織中PTEN陽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組織(P<0.01);胃癌組織中PTEN陽性率亦低于萎縮性胃炎組織(P<0.01)。見表2。
2.3AKT2、PTEN表達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 AKT2、PTEN的表達與腫瘤分化程度、有無淋巴轉移及臨床分期具有相關性(P<0.05),而與性別、年齡不具有相關性(P>0.05)。見表3。

表1 AKT-2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比較(n)

表2 PTEN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比較(n)

表3 AKT2、PTEN表達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
2.4胃癌患者中AKT2、PTEN表達的相關性 胃癌組織中PTEN和AKT2蛋白表達強度呈明顯負相關(r=-0.349,P<0.05),胃癌組織中AKT2表達愈強,PTEN蛋白表達就愈弱。
已有研究證實,胃癌的發病是一種在多基因與多表觀遺傳事件共同作用下的復雜過程,并與多種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異常表達有關,正常組織獲得惡性表型需要兩類基因,即:原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突變失活以及DNA錯配修復基因造成的不穩定性共同改變逐漸積累而成〔4〕,而AKT2作為原癌基因,是絲氨酸/蘇氨酸激酶(AKT)的亞型之一,可誘發細胞的惡性轉化,其作為信號傳導通路PI3K/AKT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腫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主要表現在其可對于腫瘤細胞的惡性增殖、血管生成和轉移以及對放化療拮抗發揮重要作用〔5〕。國內外研究證實,可在人類腫瘤組織中較多的檢測到該基因擴增和過度表達,主要可能與其通過調節β1-整合素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9蛋白表達,加速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從而促使小鼠成纖維細胞株(NIH3T3)細胞發生惡性轉化有關〔6,7〕。
迄今為止,PTEN是被發現的第1個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該基因既可以通過拮抗PI3K/AKT信號傳導通路,調節細胞周期進程和凋亡而影響細胞生長,也可以通過其本身具有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作用于黏著斑激酶(FAK)等,進而達到調控細胞黏附、遷移,從而發揮促分裂原活化蛋白(MAPK)途徑抑制細胞分化的功效〔8〕。故而探討其上述兩指標在胃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或對早期診斷胃癌有所裨益。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腫瘤的惡性增殖和侵襲轉移中與AKT2的表達水平和激酶活性具有相關性,該指標是判斷淋巴結轉移的重要標志;而PTEN在低未分化胃癌的表達率低于高中分化胃癌,說明PTEN的缺失率隨著腫瘤惡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缺失貫穿于胃癌的整個發生與發展過程之中。同時,本研究證實了PTEN對于AKT通路的負性調控機制〔9〕,具體為PTEN蛋白的失活可能導致AKT2喪失其調節能力,從而無法對細胞惡性轉化和增殖發揮作用,誘發胃癌。
4 參考文獻
1張雪梅,高 峰,劉 興,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年間胃癌的臨床特點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136-9.
2苗麗君,孫振濤,王 靜,等.磷酸化AKT、AKT2、PTEN在NSCLC中的表達及意義〔J〕.腫瘤防治研究,2007;34(5):328-30.
3Dummler B,Tschopp O,Hynx D,etal.Life with a single isoform of Akt:mice lacking Akt2 and Akt3 are viable but display impaired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growth deficiencies〔J〕.Mol Cell Biol,2006;26(21):8042-51.
4劉昌化,林 源.胃癌組織中癌胚抗原檢測及應用的研究進展〔J〕.廣西醫學,2013;35(12):1699-701,1704.
5鄒紹靜,陳兆峰,李 敏,等.PI3K/AKT2在胃癌組織表達及其與臨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關系〔J〕.實用腫瘤雜志,2011;26(4):346-50.
6蒲 蓉,李為民,劉 丹,等.AKT2及磷酸化AKT2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1(4):586-9.
7Camero A.The PKB/AKT Pathway in cancer〔J〕.Curr Pharm Des,2010;16(1):34-44.
8李 陽,杜雅菊.抑癌基因PTEN與胃癌的研究進展〔J〕.實用癌癥雜志,2013;40(3):317-9.
9鐘 軒,王愛軍,王紅鈺,等.二氫青蒿素通過PTEN/PI3K/Akt通路抑制胃癌細胞的增殖〔J〕.中國腫瘤臨床,2013;28(4):190-4.